首页 学校简介 教师简介 教学设计 教学实录 教学资源 教学反思 学生作品 专家点评 教学论文

“实践”出“精彩”
 ——谈“跨越式”教学中的读与写

北京师范大学贵安新区附属学校 饶翎


摘要: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文字的课程,也是实践性课程。课堂上不仅应该让学生多读,还要让学生多说多写,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和构建“核心素养”。实现语文教学即“识字—阅读—写作”三位一体的过程。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抓住契机,巧妙安排课堂小练笔,有效进行读写训练,应该成为语文老师的一种自觉意识。
关键词:超越式教学   语言实践   读写训练   文本挖掘   链接生活

3月,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研究”课题在我校落地,推广实施项目成果。老师们尝试“跨越式”课题“211教学模式”展开教学,在读写能力培养方面收到良好效果。
案例: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课文《赶海》,紧紧围绕“趣”和“乐”,讲述了“我”童年闹着要舅舅带我去赶海时,“追浪花”“摸海星”“抓螃蟹”“捉大虾”等有趣的场景,生动展现了童年赶海的乐趣。本课教学我主要落实了读与写(说)的训练,以语言运用为核心,把课文学习和课外阅读相结合,把语文和生活紧密联系,简单教语文,扎实求发展。
(一)文本挖掘,补白训练
 第二课时教学伊始,老师回忆性地导入:“在小作者的记忆里,童年赶海是十分有趣的事,那趣在哪儿呢?”立即安排学生“默读2-4自然段,画出你觉得最有趣的地方。”学生画出词句后追问“那你能读出趣味来吗?”学生兴趣盎然,读书声此起彼伏。通过自主阅读,读出了赶海的无穷乐趣。在朗读“捏大虾”之趣时,学生品味“它摇摆着两条长须,活像戏台上的一员武将”的勇猛,体验“只一捏,这武将就成了我的俘虏”的神气。紧接着进行拓展:“这武将成了我的俘虏,再也神气不起来了。得意的我可能会对手中“俘虏”说点什么呢?”顿时,教室里小手如云:“嘿,看你还神气不!”“哈哈,你再怎么勇猛也逃不出我如来佛的手掌心!”“看我带你回家剥了你的皮,煮了你的肉!”“咦,你刚刚不是还神气着了吗?哦,这下在我手心里乖乖当俘虏了,哈哈哈!”“嘿,你跑呀,哈,神气不起来了!”……
此时,学生已经完全沉浸于童年赶海的乐趣中,与手中“俘虏”的对话已是出神入化了。所以,文本的挖掘,思维的开发其实就是语言能力锻炼和提升的过程;语言实践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探究性、创造性地学习、理解和运用语文的过程
(二)链接生活,追忆故事
“跨越式”理念下的“扩展阅读”不是“课外阅读”,它拓展的内容应该以课本为出发点,源于课本,又超越课本,是课堂阅读的补充与延伸。所以两个课时读写的安排是有侧重点的,本课教学我分别是这样安排的:
第一课时以“巩固运用字词,熟悉课文”为目的进行了三次扩展读——一读补充资料,了解什么是“赶海”;二读语段(出自《触摸春天》),正确完成“哎、嘿、咦、哦”的填空,学习运用语气词;三读关于大海的6篇材料《浪花》《大海的呼吸》《迷人的大海 》《海上日出》《拾贝壳》《赶海的梦》 ,再次拥抱大海,了解大海相关知识。最后安排“拟定小标题,自选词串写赶海的事”。下面是学生的两篇作品:
生1:赶海时 捡贝壳 可有趣了!我一向喜欢贝壳,闹着让姐姐带我去,姐姐答应了。贝壳的形状可多了,有尖的,有圆的,还有扁的;有的像包子,有的像星星,有的像小帽子……忽然,姐姐把我叫了过去,哦,原来是一只特别美丽的贝壳呀。看,它有碗口那么大,身上印着波浪的痕迹;放耳边,嘿,仿佛能听见大海的声音!我把贝壳放进小篮子带回了家用线穿好,并挂在书桌前。这样,我每天都能聆听大海地声音了!
生2:赶海时 捉螃蟹 可有趣了!我在喧闹的海滩上,目不转睛地盯着那东逃西窜的螃蟹,瞅准位子,迅速一抓,嘿!这调皮的螃蟹被我捉到了。“这下,你可跑不掉了!”我神气地正打算把它放我筐里,它突然摆动着强劲有力的身子攻击我,“哎哟”,螃蟹居然用它的大螯夹住了我的手。我吓得拼命甩手……
第二课时以“回忆童年,品读趣味”为目的完成扩展读和写。带领学生入情入境学完课文后,老师谈话启发:“童年的趣事何止是赶海呀?有人说,童年是一首诗,童年是一幅画,有声有色,多姿多彩。下面我们来阅读6篇材料《童年》《童年趣事》《捉黄鳝》《走在回家的路上》《我是“小小”理发师》《海边拾贝》,阅读中去感受童年的那些傻事、趣事带来的快乐吧!”读完了“童年”,学生完全沉浸于“趣”和“乐”。这时老师趁热打铁,立马安排“亦写写自己最难忘、最有趣的童年故事。”
十分钟过后,孩子们写下了这样的故事:
生:一天,爸爸、妈妈都出去了,我觉得好无聊呀。看到电视上那些“大人”们那么漂亮,于是,我去妈妈卧室衣柜里翻出妈妈那条长裙给自己穿上,再拿出妈妈的口红,学着妈妈化妆的样子,先在脸的两边涂上了“红晕”,再涂嘴唇,嘿,不小心,涂歪了,我用纸巾擦掉了又继续抹,最后给自己搞了个“爆炸头”。折腾大半天后,往镜子一照,天哪,这还是我吗?嘴巴成了香肠嘴了!
生:我上幼儿园大班时,特想当一回理发师,就叫弟弟来理发。弟弟的头发正好也长长了,明明是剪锅盖头的,剪着剪着,弟弟突然动了一下。天哪,刚好左边的一摞头发被剪了。糟糕,弟弟的头变成个“三毛”头了!
生:我是个贪财鬼。四岁时,妈妈在桌上放了一踏块块钱,被我瞄到了,我开始手痒痒的了,趁妈妈不注意,我捡了几张揣在荷包里。这时妈妈出来了,我一慌,飞快把钱往沙发底下扔,这哪逃得过妈妈的火眼金睛,结果被“暴批”一顿。从此,我再以不敢“偷”钱了。
生:小时候,看着奶奶养的母鸡总会下蛋,每次下完蛋,母鸡总是“咯嗒咯嗒”叫上好一阵子。看着它那得意劲儿,我想,公鸡难道就不会下蛋吗?于是,跑去问奶奶,奶奶笑得前俯后仰,还取笑我,是个傻小子…
……
孩子们的“真情”和“快乐”流泻在笔尖,童真童趣已跃然纸上读着孩子的文章,走进孩子的心灵,我又重温了一次童年的梦。是呀,孩子们在整个读写过程中,自始至终兴趣盎然,读得有滋有味,入情入景;写得绘声绘色,妙趣横生!在读写的有效训练中,学生对文本知识、主题内容和思想有了非常深刻的理解,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情感得以升华所以教学不要“圈养”式的局限于课堂,要超文本,链接生活。只有解开裹脚,放眼窗外,才能真正实现语文生活化,实践化。 
  
案例中,执教老师引领着孩子们,在学习文本内容基础上,进行挖掘和拓展,成功诠释了语文课程的“实践性”,也见证了语文课程“实践性”是必然路。老师创造性使用教材,在从读到写的训练上大做文章,拓展知识,创设情境,搭建对话平台,巧妙利用生成资源,让学生的情感体验得到升华,可谓是“情到深处自然浓,一吐为快见精彩”的教学艺术。所以,语文教学的魅力在于语言“实践”中彰显课堂“精彩”。

 

 

 


版权所属:北京师范大学贵安新区附属学校
联系电话:0851-888308164 联系地址:贵州省贵安新区北京师范大学贵安新区附属学校天河潭大道与百马大道交汇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