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相长

教研偶得

教学反思

教研主题:以读促讲 读中感悟

以读促研  以研促教
在近期的共读教学中,采用“读—评—读”的教学方法反复实践,让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收到良好的效果。一般来说,小学生对一本书的理解是在不断反复阅读实践中逐步加深的。正是在这种循序渐进的训练过程中,学生的阅读能力逐步提高。学生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揣摩着读,也就是让学生读出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并体悟语感,吸收积累语言。
 一、以读感悟
      二年级学生对于阅读故事书,刚开始时兴趣很高,可惜耐性不足,根据这一特点,为避免学生走弯路,浪费时间,保持阅读兴趣,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给学生做出示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评读,掌握评读的方法,从而以评促读,以读代讲,从读中感悟故事的情感。
      二、以疑促读
      为了提高学生读书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可设计几个有探究性的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读书把自己的感悟和同学沟通。让其他同学参与问题的讨论,以疑促读,增进学生间的多向交流,以利于取长补短,让学生进一步在与同伴的学习比较中认识自我。由于受年龄的限制,学生在评价别人时,往往只看到缺点,而不善于看到别人的优点。因此,教师必须针对这一点,引导学生客观地评价别人的想法。一般引导学生是要注意多些赏识、多些激励、提倡互动。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营造和谐的氛围,通过多种多样的阅读方式,增加学生的阅读面,培养学生的语感,丰富学生的语言,提高语文教学效益。
三、教师引领,享受读书的乐趣
古人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现在我们要说,书中自有科学的理论,书中自有高明的方法,教师读书是改善自身条件,提升自身素质,增强教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最好的方法。“读书,然后才有育人的底气”、“读书,就是最好的备课,是最好的精神美容”。
读书如果是为了功利,就缺少了乐趣,读书就成了负担。著名学者陈平原说:“要把读书作为人生的一种生活方式。”我们提倡“素心读书,以平静清明之心读书”。只有享受到了读书的快乐,我们才会像一粒渴望的种子一样努力在书中汲取知识的营养,而书在我们眼中也不再是一个枯燥乏味的印满文字的厚本子,而是个色彩斑斓的百花园。我们读书就是为了做“人”,虽然读书不是生活中唯一的快乐,但读书会改变我们的内心,让我们在喧嚣的城市中有内心的宁静,浮躁的环境中懂得坚守,享受职业带给我们的幸福。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惑。”这句至理名言至今仍然是我们教师工作中的努力方向。享受阅读的老师,自然也会感染身边的学生,所谓言传身教大抵是如此。巴丹说:“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可以改变人的终点。”有这样一句话:一个教师究竟能够在教育这条路上走多远,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对读书的态度。读书学习可以使教师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得到一定提高,可以促进教师投入教学研究,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效益。在读书中思考、在教研中成长,这样的教师必定是幸福的,学生必定是幸福的,课堂必定是幸福的。

 

版权所有—深圳市南山区南方科技大学教育实验集团塘朗小学 梅伟静 张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