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西县崇文实验学校
综合课例

课例菜单CHONG WEN

教学反思

               《晏子使楚》教学反思
                刁首凤
  《晏子使楚》是一篇精读课文,这是第二课时的教学。
  根据本单元的主题——“语言的艺术”设定教学目标为:1.品评晏子的语言之“妙”,并了解晏子的智慧和口才对当时的齐国的作用。2.通过拓展阅读,进一步了解体会晏子的“劝说”艺术。 3.通过写作:练一练“劝说”的艺术。
  经过教学实施证明“.品评晏子的语言之“妙”这一教学目标的定位点很准确,用这“一条主线”串起“知识点”、“文本的逻辑思维”和“读写结合点”。可谓“一石多鸟”。二是我把自己定位在“分享者”身份,和学生平等交流,只做必要的给予和点拨。
为达成这一教学目标采取的教学策略——有效的学习活动。(在第一课时学生合作学习:在三次被侮辱时,晏子都是如何反击的?(每个小组选择“一次”分角色读读对话,评价评价晏子的语言之“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在分角色朗读中,学生鲜明地感受了晏子的语言的特色与艺术,为评价晏子的语言奠定了有利的基础。
  学生在交流汇报对晏子语言评价时的思维的碰撞与融合,使学生更鲜明更具体地体会了晏子语言的艺术——将计就计、顺水推舟、运用夸张、言外之意、笑里藏刀、自贬、举例、类比……同时也在评价晏子时,水到渠成地明白了晏子的语言艺术和智慧达到了“使楚”的目的,为齐国的生存起到了重大作用。
  在拓展阅读——晏子的“劝说”艺术的几篇文章中,让学生更丰满地感受晏子这个人“口才”与“智慧”,并从中体会晏子语言的最大魅力——既说服人,又不伤人。为写话做好了铺垫。
  虽然学生没有晏子的语言艺术,但是晏子的语言的魅力能引领学生在语言交流中能“文明”又“智慧”一些,这就是收获。
  这节课缺憾的在学生交流评价晏子的语言之“妙”时,引导学生应该先评价评价楚王如何对待晏子的:下马威——侮辱——捅刀子。在看看晏子每次是如何反击的:应对——智慧——艺术。
  评价时,学生把相应对策和对策时的“妙处”(智慧)板书下来。这样学生就会一目了然——在困境中应对时:“将计就计、顺水推舟、运用夸张、言外之意、笑里藏刀、举例、类比……”这就是语言艺术。学生也就会更鲜明地感受到古人赞美晏子的那句话:
  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
  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Copyright 2018 黑龙江省兰西县崇文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