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西县崇文实验学校
综合课例

 

教学反思

《秋天的雨》和《听听,秋的声音》第二课时
教学反思:
本着突出重点,读书到位, 扎扎实实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目标。

  1. 理清主要内容:

1、我用问题《秋天的雨》这篇课文围绕哪些方面来写秋天的雨的。(抓主要内容)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        );带给小朋友的是(       )。
让学生能抓住能够总结本文的句子,体会对秋天的美及作者的喜爱之情,让学生在读懂课文之前,对课文有个清晰的思路。
二.扶放结合,朗读感悟:
课文的1、2、3、4段都是围绕第一句话来写的,我让学生通过朗读,找出中心句,然后出示每段开头的第一句话,讲解每段的内容都是来说明这句话的。这句话就是这个段的中心,其他句子都为他来服务,这个句子就叫中心句。
这里简单介绍 。,
三.抓住重点段落,进行读写训练。
1.重点学习第二个自然段,读懂,明确写法。
2.通过朗读,读懂第二段的内容,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出示第二自然段,齐读。
(1)这段围绕哪个词语来写的?(学生马上就能找到“五彩缤纷”,这个词语
就是本段的核心词语,在课本的小泡泡里也有对这个词语的提醒。抓住这个词语
就抓住了本段的重点)

  1. 初步理解“五彩缤纷”的意思。(我教给的方法是说同义词,孩子们说到:

五颜六色  五光十色 色彩斑斓;我再引导用自己的话说说:颜色很多)
(3)本段到底有哪些五彩缤纷的颜色呢?学生谈。
(4)语言训练。
抓住“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
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
天的凉爽”,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色是给(      )的,(    )
的(     )想是(            )。
 这个时候学生的想象力完全激发出来了, 孩子们说出了不同的句子, a.紫色
是给葡萄的,一串串葡萄像一颗颗珍珠,看得我眼花缭乱;(从看到的)
b.黄色是给香蕉的,一串串香蕉像弯弯的小船,馋得我直流口水;(从想到的)
c.红色是给苹果的,红红的苹果像是羞涩姑娘的脸,让我忍不住想抚摸一下。(从动作)
   这个环节精彩纷呈,所有孩子的智慧火花全部点燃,就连神一样存在的徐硕
成也抬起头,抿着嘴笑眯眯看着我,教室里一片祥和。
第三自然段,学生围绕 “躲、勾”两个字,更明确了把香味当做人来写的拟人写法。
三. 学习《听听,秋的声音》

  1. 学以致用:用第一节课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这篇课文,让学生回顾秋天的雨这篇课文,总结这篇文章用的是:总分总的结构,中心句的构段方式,比喻、拟人的手法,写出了秋天的美。学生自主提问:《听听秋的声音》这首小诗的结构,写作手法是什么样的?写出了秋天的哪些声音?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能自己学会这首小诗。

课文第四自然段我引导学生描写了知道哪些动物、植物后,我说:秋天的声音很多,你也来说一说吧,引导学生进行仿写说话。
   生1:   听听,
   秋的声音
   大雁扑扑翅膀
   叽叽----
   是飞向南方的告别。
  
   听听,
   秋的声音
   小蛇摇摇尾巴
   嘶嘶----
   是和大地告别的音韵。

生二:
    听听,
   秋的声音
   荷花抖落衣裳
   刷刷----
   是在迎接秋天的到来。
小才女张彦瑾的:
   听听,
   秋的声音
   蚂蚱振动翅膀
   扑扑----
   是和草丛告别的小调。

   听听,
   秋的声音
   菊花轻轻地点头
   沙沙----
   欢庆秋天的美好。
 这么巧妙的构思让我真是有种“漫卷诗书喜欲狂”的疯狂了,当我心平气和、
当我细心引导,这群问题孩子也能出现这么好的生成。

  1. 回归整体,培养热爱秋天的情感

   整堂课下来,我也觉得非常流畅,目标达成度比较高。真正地实践了以课本为例子,扎实有效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用语文教孩子怎样学语文,孩子们的收效很大,我也感觉很满意。
不足:1、结尾如果能回归秋天的词语:瓜果飘香、五谷丰登、果实累累、大雁南飞、秋高气爽,并让学生读读秋天的诗歌《山行》《枫桥夜泊》
就更好了。
  2、一是自己对教材挖掘和理解不够深入,看到了颜色的静态美,却忽视了“扇哪扇哪,飘哇飘哇’这些词语的动态美。

Copyright 2018 黑龙江省兰西县崇文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