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校简介 教师简介 教学设计 教学实录 教学资源 教学反思 学生作品 专家点评 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玲玲的画》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丰宁第三小学 袁凤欣


教材简析

   本文记叙的是常见的生活小事。内容集中,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因此教学中教者要牢牢抓住这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充分读书,在读中体会情感,感悟语言,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重点理解爸爸意味深长的话。从中受到启发,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学情分析:

      对于二年级下学期的学生而言,读通这篇记叙常见的生活小事的文章已不算难事,难的是在朗读中体会玲玲感情的变化——满意、着急和战胜困难后的喜悦;难的是品味、思索爸爸简短的话语中蕴含的深刻道理,所以在教学中关键是引导学生从常见的生活小事中悟出生活的道理。

设计思想:

  (一)情感为线、深度感悟语言。 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玲玲情感的变化——满意到着急再到战胜困难后的喜悦。教师紧紧抓住玲玲的情感变化让学生深度感悟文本的语言。这样,学生在体会人物感情的基础上,析词品句,感受文本中的语言,向学生渗透文章的表达方式。 (二)以读为本、尊重个性感悟。 为了落实以读为本的原则,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首先保证阅读的时间,从整部分朗读,到重点句子的研读,给学生充分的感悟时间。充分让学生感悟文章内容,在此基础上深入朗读,在交流、评价中理解朗读的方法,依据学生独特的感悟,读出自己的课文。 (三)联系生活,拓宽资源。 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2、通过读文,让学生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朗读课文、感悟重点语句的意思。

难点:结合课文内容及自己生活实践来体会爸爸的话。

学习者特征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容易被新颖的刺激物所吸引,但注意力保持时间有限。对于教学来说,就要根据学生的心理活动特点和认知规律进行设计,所以在教学中要不断变枯燥的操练学习为愉快的学习体验之旅,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说话和听讲习惯。
学习策略
     1、“读中悟”的教学策略:课上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尽情地品读感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理解,在读中触发情感,在读中培养学习能力,提升思维。 2、以互动对话为主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各种情境中多角度互动对话。在对话中,学生进入文本,触动心灵,体会玲玲感情的变化——满意、着急和战胜困难后的喜悦,获得独特的体验和真切的情感。 3、自主学习策略:安排学生按着自学要求独立阅读,自主思考,通过自己的阅读,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重点理解爸爸意味深长的话。从中受到启发,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1.教师用的资源:教学课件,网络资源。
2.学生用的资源:课桌椅,学生的文具物品。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师: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板书课题:《玲玲的画》

  生:读题

    师:上节课大家和袁老师一起已经初读了课文,我也读了课文,知道玲玲画画时经历了一场小小的风波,在这当中爸爸说的两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们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给你们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并说说理由。

    PPT出示: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师:谁来读一读 设计意图:以这样的方式导入拉近了学生与老师的情感距离,同读了一篇文章,见面后谈谈各自的感受多么自然,共同的话题就是文章的主题——和谐的课堂就这样诞生了。

      设计意图:以这样的方式导入拉近了学生与老师的情感距离,同读了一篇文章,见面后谈谈各自的感受多么自然,共同的话题就是文章的主题——和谐的课堂就这样诞生了。

二、品读感悟

     1、感悟课文理解爸爸话的含义:

   师:那么,在课文中坏事是什么,好事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认真读读课文。 [课件]出示学习提示: 用“——”画出文中写“坏事”的句子,用“~~”画出文中写“好事”的句子,画完后还要读一读。

      生:读课文,教师巡视。 设计意图:让学生边读边画出相关的句子。这是在渗透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 反馈: (一)坏事 师:谁来说一说文中的“坏事”指的是什么?

     学生说:PPT出示:就在这时候,水彩笔叭的一下掉到了纸上,把画弄脏了,玲玲哇地哭了起来。

 师:画突然间被弄脏,玲玲哇地一声哭了,她那一瞬间都想到了什么? 请你们认真地读一读一至六自然段思考一下。 学生读文。

   师:谁来说一说她想到了什么? 引读1-6段。 方法:品读“满意的端详”,“又”。

    师总结过度:是呀,费了好长时间终于画了一幅让人满意的画!还等着第二天参评得奖呢。可就在玲玲高兴的时候,这“叭”的一声让玲玲的心血全部白费了,而重新画,时间又来不及了,玲玲能不哭吗,你们带着玲玲的这种心情再来读一读1-6段。          读的方法:试读——提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感悟重点词语 “满意地端详”,感受玲玲高兴的心情,品词“又”体会完成这幅画所用的时间之长,从而抓住玲玲的情感线:满意——伤心,老师引导学生走入人物内心,让学生和玲玲的心理感受产生共鸣,所谓“喜她所喜,悲她所悲”, 以读表情,以读促悟。为更好的理解爸爸的话做好铺垫。同时渗透了学习语文的方法:读文章要抓联系,要学会品词析句。 

  (二) 好事。 师:爸爸是怎么对待这件事的?事情的结果怎么样了呢?请你们读读课文7-9自然段想一想。

    生:学生读文。 师:谁来说一说爸爸是怎么对待这件事的?事情的结果怎么样了呢?

     师小结:这只小花狗让《我家的一角》变得更温馨了,多有创意啊!

    师:读7-10段读出爸爸的沉稳,读出家的温馨. 读文方法:试读——提读 设计意图:“懒洋洋”是比较特殊的词语,教师引导学生在进行句子比较中,感受语言文字的美,有主动积累词语的愿望。 

    理解爸爸的话 师:就是这幅画在第二天的评奖会上获得了一等奖。玲玲走上领奖台的那一刻台下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她捧着鲜红的证书,内心十分的激动。此时此刻她心中会想些什么? (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设计意图:发挥想象,让学生体会到玲玲成功后喜悦的心情,这与之前的“伤心、着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通过鲜明的反差,让学生更能体会到“动脑筋”所带来的快乐,更好地理解主题。

    师:是呀,正如爸爸所说的那样(ppt出示) “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师:不但如此,只要肯动脑筋,看来不可能办成的事也能办成。请你再读这句话,谈谈你此时的理解吧,如果你能结合学习、生活中亲身经历的“遇到问题,通过动脑筋解决了问题的事例”来谈更好。(板书:动脑筋)

     2、读全文加深理解 师:三人一组表演课本剧。 方法:试演——提演(老师扮演爸爸,一生扮演玲玲,其他同学旁白)

   3、总结全文: 师:富有哲理的语言总是能启迪人的智慧,带给人无限的思考,使人立于不败之地。当我们以后遇到糟糕事时,就会想起(生读): 孩子们,让我们记住爸爸的话,碰到问题,我们要认真地想一想,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做个善于思考的好孩子。

   三、阅读资料,深化目标 师:在资料城中还有很多关于智慧的故事,让我一起去读读吧!边读边思考文章前面的问题。 生:读资料。

    师小结:这几个故事内容各不相同,但故事中的人物都有着相同的“法宝”,那就是在困难面前,沉着冷静、善于思考。 设计意图:学生读4-5篇与本单元主题相关的文章,通过这样一篇带多篇的阅读,既丰富了知识,扩大了视野,又深化了课标。

    四、创新写作。 在你的学习生活中,你是怎样动脑筋、想办法解决的? 1、玲玲高兴地捧着鲜红的证书,心中想起了爸爸的话……请你发挥想象,续写课文 2、在你的学习或生活中你遇到过难题吗?你是怎么想办法解决的?如果有就赶快写下来吧。 设计目的:用创新写作的形式,为学生设计了两个可供选择的写话题目,鼓励学生进行思维的深度加工,或展开想象,或联系类似事件引发思考的等,为学生的表达搭建平台,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动起来。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深化了主题。

   五、全课总结。 师:在这里老师还想送给大家两句智慧名言,希望你们能成为勤动脑、善思考的好孩子! 一个能思考的人,才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法 巴尔扎克) 要学会思考,不要一碰到困难就向别人伸手。---------(美 爱因斯坦)

板书:                                         玲玲的画

                                     弄脏    坏事        获奖   好事

                                                      动脑筋

 


(丰宁满族自治县第三小学)
联系方式:8030147 联系地址:丰宁满族自治县第三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