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学设计 教学资源 教学过程 学生作品 教学反思 教学叙事 专家点评

  专 家 点 评  

北师大曾老师:
    柯老师这节课是跨越式课题下典型的习作课,注重概念图的运用,在一开始运用表格帮助学生复习课文,总结说明方法,再用图示呈现说明文的方法,最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图示去画概念图,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害怕的写作变得有趣起来,既开发了学生的思维又增添了学生习作的乐趣。在概念图的引导下,学生的习作成效是比较明显的。总体来说,柯老师的这节课是比较成功的。

方义红主任:
    柯老师能抓住儿童好奇心强的特点,把握时机,把学生带进喜闻乐见,贴近孩子生活的情境中。例如她在上课时,让学生扮演促销员来推销自己的东西,学生因为感兴趣发言特别积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有话可说。学生在介绍自己的物品时候,用一些好词好句,老师能及时适当加以点拨,让学生注意积累为学生的写作奠定基础,而且老师语言朴素,自然得体,学生接受很快,这是一堂值得学习的写作课。

王丽老师:
    教师成功地引进口语交际。这堂课先口语交际,再习作,融口语交际、习作为一体,激发了学生写作兴趣,开拓思路。说和写相互配合、渗透。口语交际有效地提升了习作质量。我们知道,说话是从内部语言到书面语言的桥梁。加强学生对口头语言的训练,是保证由句列段的过渡乃至完成小学作文教学任务的需要。口头语言倾泻于笔端,便是生动的文章。柯老师的这节课无不体现着“从说到写”的这一科学规律。

汪贵茹老师:
    在这堂习作课上,教师始终注意学生说话和写话的评价,而且评价方式多元,学生与学生互评、教师点评以及师生互评。在评点中,再次让学生揣摩写法,感悟本次习作的要领,体验成功的乐趣,教学效果令人满意。在课中,我们看到的多是教师的真诚倾听,听到的多是教师的热情鼓励。教师的尊重促使学生拓展思路,开拓想象,真正还学生“真本性”。柯老师在每次学生交流之前,总不忘交代学生认真听,想想“你觉得哪个词语用得更精彩?”我们可以看到,课中,学生始终在专心地聆听同学的说话,始终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同学的发言。学生与学生之间在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碰撞的过程中,获得共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