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校简介 教师简介 教学设计 教学实录 教学资源 教学反思 学生作品 专家点评 教学论文

课堂教学之我见

胡麻营明德小学教导主任:戚士珍

阅读教学是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的一种教学活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首先要关注学生的学,体现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建立联系;倡导主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会学习,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本堂课曹老师始终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进行教学,本堂课凸现了如下亮点:

一、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学习是学生的自主行为。我们的教学更重要的是唤醒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使学生产生学习需求。因为兴趣是儿童认知活动的动力,最好的学习是学生对所学有内在兴趣。教师从学生已经熟知的蓝猫出发,引出了所要学习的新内容,学生急于想知道新型玻璃,这就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而聘请推销员的环节,使学生兴奋不已,同学们都积极准备,全身心地投入,主体性参与极高。这样就激活了学生的内驱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由被动地学转为主动地学。真正体现了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二、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现代教学论认为,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关键所在。课堂上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平等讨论、相互补充的气氛很浓。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张扬自己的个性。学生们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的感受,轻松愉快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见解。在言语实践中学习语言,在积极思维中发展思维,在交流表达中提高表达能力。如招聘会中教师的平等参与,不仅加大了师生间的亲和度,而且对学习重点有效地进行点拨和引导,增加了学生的学习深度和广度。

三、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要想促进

学生主动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创设使学生能够获得成功的条件和情境,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学中,曹老师不仅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而且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实践。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填写表格、应聘等形式,获取了知识,发展了能力,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四、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

语文教学,无论怎样改革,其目的都是要向学生传授知识,使学生学会运用知识认识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学会学习。如何学习新知识,学习方法显得更为重要,学习效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学习方法恰当与否。教学任务是否完成、完成的好坏,关键不在于老师是否完成了教,而在于学生是否真正的学会了,并在此基础上达到了会学。正如西方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所言:最重要的是鼓励人们自己去学习,并且允许他们自由发展。教学中,只有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才能把学习变成生动活泼的探究。曹老师始终激励学生把自己当成学习的主人,勇于去发现、去探索,老师做好引路人,重点指导学生掌握好的学习方法。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学习起来得心应手,手到擒来,教学效果好。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生学会自己走路,是每位教师应尽的职责。

五、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曹老师充分利用多媒体声、形、色具备的这种特质,化复杂为简单,化抽象为具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能全面正确地把握课堂教学内容,突破了重点和难点,从而很好地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

六、在大胆设想中培养创新个性

创新思维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如果我们的语文教学多一点培育创造力的意识和办法,学生走向社会就会多一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设想,畅谈自己的想法,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想象,同时,对学生创新性人格塑造也起到了推动作用。

七、锤炼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课堂实践活动的社会化,使学生获得适应社会生活的各种经验和能力,以达到全面素质的提高,也落实了语文基本功的训练。

总之,这是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当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再好的课也可以提出不同的看法。下面就这堂课谈谈我的几点不成熟的观点:

1、这堂课有一部分学生被调动起来了,但还有另外一部分学生胆子不大,机会不多。如何充分利用思维敏捷善于表达的学生带动部分表达困难的学生,让人人都想发言、敢于发言,还有待研究。

以上发言,仅是我个人的看法,不当之处,还请曹老师谅解,同时也请在座的领导同行批评指正。通过一天的学习,我有很大的收获。作为语文老师,我们不但要认真上好每一节语文课,还要积极参与教研教改,多向书本学习,虚心向在座的同行请教,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为新晃教育事业的腾飞而努力!     谢谢大家!

 

 

 


(单位名称)
联系方式:   联系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