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综合课例

首页 教学设计  教学录像  教学资源 教学反思 微课录像 说课设计 专家点评学生作品

 

 

               凸显数学本质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小数点移动》设计与思考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61页的知识:《小数点的移动》例1

我说课的主题是   凸显数学本质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以往教师的教

从教21年,对于《小数点的移动》已教学过多次,每次教学这一内容都是通过呈现这样一组数据,来观察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学生观察到90毫米是9毫米的10倍,所以0.09米是0.009米的10倍。没有学生关注到小数的大小变化是由小数点移动引起的。进而就是教师挤牙膏似的追问,直到学生得出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这样的教学使得

学生出现的问题 学生对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只是机械的记忆,不能灵活应用。甚至课后,还有的学生还认为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20倍是正确的。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带着学生出现的问题重新研读教材。

一、教材分析:

纵向:三年级下册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小数,四年级下册,是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小数点移动是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等知识之后学习的,主要研究小数点移动如何改变小数的大小。它不仅是复名数与小数相互改写的重要基础。也是五年级小数乘除法计算的

教材中的具体内容又是如何编排的呢?

横向:通过对人教版、北师大版、京版教材的比较,我发现三个版本在教材编写上都是先观察小数点移动的现象,通过观察得出小数点位移的规律这一结论。

问题归因:教材的编排从观察现象得到结论。缺少什么呢?我们进一步思考认为缺少了小数点移动这种现象背后的数学认识。小数点的移动必然引起数字所在的数位发生变化,由于数位发生了变化,致使小数大小发生变化,反思原来的教学,没有建立起学生的数学认识。

教学设想:因此,我设想学生的学习过程将是先关注到小数点移动的现象,然后由浅入深的从数学本质上理解规律,进而得出小数点位移规律的结论。这样不仅知道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同时还知道规律背后的数学本质。做到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我的设想能否得以实施,我的学生是否具有这样的学习能力?还有什么困难呢?因此了解

二、 学情分析:

   1.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

学生会读写小数和比较小数的大小,掌握十进制计数法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积的变化规律,这些为学习小数点的位移规律做好了知识储备。

   2.学生已有的活动经验

学习小数的性质时,学生不仅能够借助生活实例从“元、角、分”,“米、分米、厘米”的角度说明0.3=0.30,还能借助百格图、数轴、数位顺序表自主探索相等的原因。积累了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

我的学生拥有从数学本质上理解小数点位移规律的学习能力。

   3.学生遇到的困难

 1)调研学生观察这组数据,有什么发现?

 

  

 

 

 

 


 

没有学生关注到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上。

这组数据呈现给学生后信息量太大,观察的角度太多,学生不能聚焦到小

学习路径:针对我班学生的情况,我将改变教材中的数据,借助观察静态的数据,初步感知小数点位置的重要,然后观察数据中小数点动态的向右移动一位的现象,发现小数点移动改变小数的大小。进而提供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探究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原数就扩大10倍。通过有效的数学活动提升数学意识。在此基础上,借助迁移,概括规律的全内容,形成科学的知识结构。

这也正落实了课标的理念:“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基于教材及学情分析,我制定了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自主探索,理解并掌握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会应用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的形成过程,体会观察比较猜想、验证、归纳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概括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知识中的逻辑之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应用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索、概括出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根据数位顺序表理解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原因

我将通过四个环节进行教学: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小数点的位置与小数的大小有关

(二)合作交流,深入探究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三)应用小数点移动的规律,解决问题

(四)回顾反思,总结收获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小数点的位置与小数的大小有关

以生活中物品的价钱情境引入,学生观察1.2512.5125这样的静态数据,初步感知小数点的位置与小数的大小有关,使学生感受到小数点位置的重要,揭示课题: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反思:从熟悉的生活情境,感受小数点的位置影响小数大小的变化。自然的唤起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探究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的欲望。为学生思维发展架起一个支点。】

(二)合作交流,深入探究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这一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主体部分,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是这节课的关键环节。为了分散难点,我安排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第二层次:运用迁移,独自验证,概括小数点右移的规律。

第三层次:引入故事,巩固规律,承上启下

第四层次:小数点向左移的规律总结。

小数点向右移动的规律

第一层次: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1)首先出示0.03   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是(0.3),观察小数点动态移动后,大胆猜想0.30.03的大小有什么关系呢?(部分学生猜出0.30.0310倍)

2)你能借助已有的学习经验说明0.30.0310倍吗?小组讨论。

反馈:

①学生利用原有的生活经验说明

赋予小数一个单位,将抽象难懂的知识具体化。将教学与日常生活有机结合起来理解0.30.0310倍。

②学生利用已有的数学学习经验说明

利用竖线图(数轴),含有计数单位的个数,从小数的意义角度说明0.30.0310倍。

此时,利用学生资源,在学生积累了这些活动经验之后,教师发挥引导作用

③依托数位顺序表,理解规律背后的数学本质。

学生发现: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在数位顺序表上,学生清楚地看到数字3由百分位移动到十分位上,数位发生变化后,大小随着改变。3个十分之一就是30个百分之一,30310倍,所以0.30.0310倍。依托数位顺序表深刻理解了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

【反思:此环节学生通过有思考的数学活动,在学生积累感性经验的基础之上,依托数位顺序表,从计数单位,十进位值制的角度深化理解了小数点位移规律,凸显数学本质。】

第二层次:通过迁移,研究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三位,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师:如果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得到的数与原数有什么关系呢?

在刚才活动经验的基础上,学生独立验证,提升每个学生的数学认识。

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水到渠成,进而自主得出结论,形成科学的知识结构。

【反思:学生在前期感悟(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基础上,调整自己的认知结构,概括出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形成科学的知识结构。

第三层次: 讲故事 金箍棒    出示课件

观察这组数据,0.009      0.09      0.9       9

通过讲金箍棒的故事,借助金箍棒逐渐变长的数据,利用刚才学过的规律说明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增强学生的数感。并且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自然的引出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的探究。

第四层次:小数点向左移动的规律

在理解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时借助课件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规范学生的数学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进而迁移得到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三)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数学规律的应用是一个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在学习中感知规律,理解规律,在应用中巩固规律。所以在练习的设计中,我有条理、有层次地按照“巩固-拓展-应用”的坡度进行有效的练习。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基础练习,巩固新知

【反思:这样设计可以通过易错的题目加强对于规律的掌握。进一步形成技能。】

2.拓展练习,提高能力

【反思:此题培养了学生的数感,把4.32的小数点先向右移动两位再向左移动一位得到原数。也可以通过分析得到先向右移两位再向左移一位,其实只需要将原数往左移一位即可是43.2

      3.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出示     练习本:1.25/

文具盒:12.5/  

书包:  125/个。

此时看到这组数据你又知道了什么?

【反思: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体会学有所用,感受学数学的价值,首尾呼应。】

(四)回顾反思,总结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评价,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脉络,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领会学习方法,获得数学学习经验。】

六、学习效果评价

这样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呢?通过课后测试,发现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尤其是能力题正确率达到93.6%

七、教学特色:

1.注重凸显数学本质,提升学生的数学认识。

本节课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借助数位顺序表由浅入深的充分理解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改变了以往教学中从现象到结论的学习过程。凸显数学本质,提升了学生的数学认识。

2.关注学生思维路径,精细化的设计教学。

在教学设计中,我利用学生原有的认知将抽象难懂的知识具体化,如:给小数赋予单位、在数轴上表示数等探究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的规律,然后通过迁移概括规律,关注了学生学习的过程,处理好了过程与结果的关系,充分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我相信如果我们数学教师理解并把握数学的本质后,再来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从学生的角度考虑数学,就能真正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谢谢各位老师的倾听,有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