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础教育
- 教材:
-
- 全部
- 中国地图出版社
- 人教版
- 人教版2012
- 人教版2013版
- 人教版PEP(3年级)
- 人教版义务
- 人教版新课标
- 人教版新起点(1年级)
- 人教版(Go for it)
- 人教版(三年级起点)
- 人教版(三年级起点)2012-2013
- 人教版(版本不明)
- 人教社2016年新编教材
- 冀教版
- 冀教版(三年级起点)
- 北京版
- 北师大版
- 北师大版(2016)
- 北师大版(1年级)
- 北师大版(3年级)
- 北师版2013
- 华东师大版
- 外研社版
- 外研社(三年级起点)
- 外研社(广西专用)
- 广州新版(三年级起点)
- 广州版
- 开心学英语
- 教育科学(3年级起点)
- 教育科学(广州版)
- 新华东师大版
- 新起点英语
- 朗文英语
- 河北版
- 湘少版(3年级起点)
- 牛津上海版
- 牛津上海版(深圳新版)
- 牛津英语
- 粤教版
- 苏教版
- 语文S版
- 语文版
- 首师大版
- 香港现代版
- 齐齐学英语
- 高等教育
- 职业教育
-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深层次整合的国际背景 普通类
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课程整合的概念源自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20世纪70年代起,许多发达国家的教育领域开始大量的渗透以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但是,学校的主业,几个学科课程的教学,没有享受到多少信息技术带来的效益。因而教育界的学者们通过长期的实践和理论探索,逐渐提出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概念。
-
实施全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后对教学媒体带来的变革 普通类
在整合阶段,教学媒体的作用不再局限于制作课件和对课件的展示,而是强调建构出一种理想的信息化教学环境,让学生在集合教学的评价管理、教学资源的呈现和组织以及各种认知工具的信息化环境中开展学习。
-
实施全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后对教学内容带来的变革 普通类
信息技术与课程实施整合后,单一的由教师作为知识来源的局面被打破,突破了书本是知识主要来源的限制,运用各种相关资源来丰富封闭的、孤立的课堂教学,极大扩充教学知识量,使学生不再只是学习课本上的内容,而是能开阔思路,看到百家思想。学习者可以直接从信息化环境和数字资源中获取知识。同时,学习者可以通过信息技术从学习化社区、其他学习者、在线专家等方面获取课程内容,达到最终的学习目标。
-
实施全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后对学生带来的变革 普通类
对于学生而言,学生的学习由被动的简单接受和吸收,转变为主动的意义建构者和积极的学习者。
-
实施全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后对教师带来的变革 普通类
整合实施后,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教师由传统的课本知识传授者、课件制作者,转变为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构组合的设计者、学习者学习的指导者和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
-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和CAI区别 普通类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与CAI的本质区别在于从以“教”为中心的教学结构转变为了“学教”并重的教学结构(主导——主体教学结构),如下图。现代教学系统是由教师、学生和教材(教学内容)、教学媒体这四个要素构成的,按照系统论的观点,这四个要素不是孤立地、简单地组合在一起,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而教学系统四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具体体现就是教学结构。
-
教学过程--加权平均数 普通类
1.主题内容情境化 2.情境内容问题化 3.问题内容数学化 4.数学内容理论化 5.理论内容应用化 6.主题学习反思化
-
教学目标--加权平均数 普通类
1. 了解平均数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2. 知道“权重”对平均数的影响,能正确估计平均数可能的范围; 3. 掌握平均数计算方法。
-
教学分析--游戏公平吗 普通类
包括:概述、教学目标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策略、教学资源
-
教学过程--游戏公平吗 普通类
(一)情景引入,任务驱动 (二)小组探究,转盘游戏 (三)小组交流、深化概念 (四)梳理知识、数轴表示 (五)自主设计, 迁移运用 (六)课后迁移,灵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