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肥西-肥光-余磊-《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设计-2012-6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以自然科学为题材的儿童诗歌,向孩子们介绍了大自然中很多细微的、能帮助人们识别方向的自然现象。这首诗歌易读易懂,节奏感强,诗句韵脚整齐,适合朗读,很能引起孩子们对大自然的兴趣,并使他们懂得,大自然中的很多现象只有细心的孩子才能观察到。

    • 学情分析

        低年级儿童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教学中依据教材特点,针对他们的心理,以“如何在野外不迷路”为线索,精心营造充满情趣的课堂氛围,将理解课文内容的机会交给学生,让他们自主阅读课文、寻找答案,在阅读中了解自然现象,掌握自然知识,在寻找中感受自然科学带来的乐趣;充分给他们探索、发现的机会,达到学科间的整合。

    •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会认“针、忠、盏、稠”四个生字,会写“忠、导”等9个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力目标:培养理解课文,朗读课文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走进大自然、观察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欲望。

    //请将第一课时、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区分开来

    •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几种辨别方向的方法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难点:雪化得快的是南面还是北面。

    • 课前准备:

      1、指南针。

      2、 ppt课件。

      3、 查找辨别方向的其他方法。

    • 课时划分

        2课时

    •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如果你在大街上迷了路,你会怎么做?

      2.在茫茫的野外,到处荒芜人烟,身上也没有带辨别方向的工具,如果我们迷了路该怎么办呢?

    3.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诗歌《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看谁能从文中找到指明方向的办法。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随机识字

      1.自读课文,要求圈出生字,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检查自学,随机识字。

      先让学生了解诗歌特殊的分节方式,再指名分节朗读课文,正音评议,把句子读通顺。

      忠(后鼻音) 盏(翘舌音) 碰(后鼻音) 稠(翘舌音)

      3. 再读课文,思考课文里介绍了几种辨别方向的方法,用笔做上记号。

    4. 讨论交流。(太阳、北极星、大树、积雪)

    //课文课的第一课时的前20分钟是以识字、写字为主,读通、读顺课文。在解决重点认读的字(音、形(识记方法)时,建议老师采用多种的识字方法和策略的结合,同时让学生自主交流一下识字方法。

         识字方法如:加一加、减一减、换偏旁、唱儿歌、讲故事、编字谜、眼明手快、邮差送信摘水果、竞赛法、读词赏画等。这样能够较好第提高识字的效率。

        同时也可以结合口语表达训练(说话、谜语、儿歌、看图说话训练),这体现了跨越式课堂在识字环节的以言语运用为中心的理念。

     

     三、指导书写

      1.巩固生字。(从生字卡片中找字的游戏)

      (1)我有一颗中国心。(忠)

      (2)左右结构的字。(积、稠、稀、针、碰、慌)

      (3)找找偏旁一样的字。(积、稠、稀)

      (4)一()灯

     2..重点指导“盏、稀、碰、慌”:

    碰右半部分为“亚”上边加“丷”。

      强调每字的部首和除去部首剩几画。

      3扩词练习。完成课后练习“读读写写”。

      4.同学们说的这么棒,相信你们写得也一定很规整。我们一起来写一写吧。

     四、拓展阅读

      过渡:小朋友们既善于观察又善于书写,相信聪明的你们一定还能够在阅读中获得更多的知识。

        请大家打开《阅读材料》,阅读30页《谜语》、《北斗七星与北极星》,31页《关于指南针》。读完的同学可以阅读33页《哪边的雪化得快》、34页《为什么枝叶稠的一面是南方,稀的一面是北方》等内容。一边读一边想,哪篇小短文你最感兴趣,为什么?

    //第一课时扩展阅读主要从扩展资料里的识字通进行扩展阅读,其目的是对学习的生字词进行巩固和加强理解,并增加识字量,增强阅读、思维能力。

         因此建议老师可以多增加几篇有关于识字,认字的拓展阅读材料。

      五、写一写

      你能用今天所学的生字和词语编谜语或写几句话吗?
      例如:天然  指南针  辨别  忠心   向导   树影   北极星   稠    稀  

            沟渠  分辨   需要   观察   慌张......

    //这个写话设计还是比较合理,第一课时在拓展说话这一环节,可以从本课的生字词中选出2-3个生字词,以仿照的方式进行编儿歌或写话、说话

     

    第二课时

      一、谈话激趣:

      1、同学们在上节课中表现得非常出色。现在我们继续学习第20课《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2、师:上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初读了课文,知道课文告诉我们大自然有很多天然的指南针,帮助我们辨别方向。这天然的指南针分别是什么?

      3、随学生回答,课件演示。(师把天然指南针的贴图贴于黑板上。)

    二、细读课文,自主学习

      1.过渡: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在2—5节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指南针,用你们喜欢的方式来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问一问。

      2.各小组按兴趣合作学习,教师巡回指导。

           3.小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结合学生的回答,理解“忠实、向导、稠稀、分辨”等词语。并用课件演示文中四种辨别方向的方法。同时,了解为什么能辨别方向的原因。

    导学要点:

      ⑴第2小节:

      ①谁能根据这幅图,用自己的话说说如何辨别方向?说的时候,别忘了提醒使用的时间。(打开画面让学生指出南和北)

      ②如果我们是在早上或者傍晚迷了路,是否还能用太阳这种指南针呢?又该如何使用?

      ③太阳这个指南针,每天都会日出东方,日落西山,中午在南方吗?它会不会骗我们呢?

    小作者用了个什么词来夸奖太阳?理解“忠实”、“向导”。

    拓展:我有一个真正的朋友,我高兴时他会跟我分享快乐,我遇到困难他会伸出援助之手,可以把他称作忠实的()

    新中国的卫士,不管严寒酷暑,还是刮风下雨下雪,都保卫着祖国,可以称作忠实的()

      ④展示读。

    //这部分的教学设计,建议老师可以先讲第2小节的学习先调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因为虽然教师让学生发挥主体性,进行合作学习的理念很好,但是作为低年段的学生,在自主学习或者合作学习之前还是需要进行一定学习方法的引导和总结之后,再进行迁移。所以,建议教师在学完第2小节后总结一下学法,比如“观察---抓住重点词来分析---朗读体悟”的方法来把握文本。

      ⑵第3小节: 

      ①能告诉我们怎样找到北极星吗?其他同学有知道的吗?

      ②(出示课件)解说:北极星让我告诉大家,要找到它,必须先找到北斗七星,它的形状像一把勺子,然后在勺口的两颗星的距离延长五倍,所对的那颗星就是北极星。

      ③谁来扮演北极星告诉我们如何认出它?(教师适当指导口语:同学你好,我是北极星,想要找到我,要先找到?然后?)为什么是指路灯?(理解“永远”)

    ④展示读。

      ⑶第4小节:

      ①(指大树贴图)谁愿意来当这课大树,告诉我们怎么来辨别方向?(课件大树:树叶一面稠,一面稀)

    ②如果是你迷了路,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大树吗?为什么枝叶稠的一面是南方呢?什么是稠?(如果学生不知道,老师可以适当补充:大树的生长除了需要水、肥料,还需要阳光,南面阳光充足,所以长得稠)稠是什么意思?(枝叶多)它的反义词就是稀。

    ③展示读。

      ⑷第5小节:

      ①如果冬天在野外迷路了,我们能用到哪种天然指南针呢?(雪)什么地方的雪呢?(沟渠)沟渠什么样?谁下来画给大家看看?

      ②我们来看一下大自然的沟渠是什么样的。(出示图)像这样有高有低,凹下去的地方就是沟渠。大家看,在太阳的照射下,这边雪化得很快,另一边的雪化得慢,那么谁来告诉应该怎样分辨北方和南方呢?

      ③那么究竟哪边是南?哪边是北呢?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大屏幕展示课件)大家想一下,一天中,什么时候太阳光最强?中午太阳在哪方?(南方)此时最强的太阳光射到了?(对面)对面就是北方。所以雪化得快的地方是北方,化得慢的是南方。

    4.学习课文最后一节。

    (1)朗读这一节,比较找出与第一节的异同。

    (2)回答:怎样才能找到天然指南针。

    //建议老师在每个段落的处理时,需要把握课文的主线来,以核心问题为导向进行设计,比如说在这几个小段,只需要让学生发现,有什么样的指南针,这些指南针是如何指明方向?处理好这两个核心的问题,学生既能够把握好课文的课文脉络,同时为了体现语文课的语文味,因此在结合多种形式的朗读指导即可。

     

           

    三、拓展阅读

    课文的最后一段告诉我们大自然不光有很多天然指南针,他还有许许多多的奥秘呢,你想知道吗?

        请阅读《材料》34页《野外求救的方法》,35页《野外旅行的小常识》,38页《迷路寻找方向的技巧之一》。一边读一边想,哪篇小短文你最感兴趣,为什么?

    四、课内练笔

        你还知道哪些天然的指然针,它们各是怎样告诉你准确方向的? 仿照课文的写法写出你所知道的大自然中的指南针。

        小结:希望同学们在平时生活中要多看书多请教多观察多思考,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第二课时在拓展写话这一环节,要求写话与本文主题相关的主题,让学生更好地感悟主题。应特别注意说话或写话主题的确定,避免限制学生的思维。所以在这个地方可以不一定非要写“大自然中的指南针”,也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写一写在日常生活中需要的有哪些观察发现。

    • 教后反思:

        新大纲提出:语文学习要注意语言的感悟。“悟”从左边看是思考的我,从右边看是我的思考。感悟的过程正是理解和发现的过程。教师要适当的搀扶和点化,让孩子“感”一定有个过程,“悟”一定有个过程。因此感悟不是告诉,而是激励、唤醒、刺激、探究、体验。首先从整体上感悟,让学生自读自悟、圈圈划划。其次根据低年级的学生特点,采用演示、表演、朗读、比较,即看、听、读、想、演等手段让孩子感悟词语、句子、意境……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一番觉悟,一番长进。”,课文学完后的第二天,学生开始向书本挑战:“老师,书上写错了。学校教学楼中间的那棵大树是南方的一面枝叶稀,北方的一面枝叶稠呢。”我没有轻易地给学生下结论,而是让学生怀着这样的疑问,自己去探究,然后围绕问题展开思考讨论,使学生主动去获取和处理信息,我只是适当点拨,最后,学生终于明白了这棵树是由于南面的教学楼长期遮挡了阳光所致。这样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益,而且为学生今后终身学习奠定了基础。也许给孩子一个探究的平台,孩子生命成长的过程会更精彩。

    • 标签:
    • 识字
    • 阅读
    • 指南针
    • 课时
    • 肥西
    • 教学设计
    • 语文
    • 二年级
    • 大自然
    • 方法
    • 学生
    • 辨别方向
    • 告诉
    • 课文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