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严店中心校-吴光霞-17、小壁虎借尾巴-2012年6月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壁虎向小鱼姐姐、黄牛伯伯、燕子阿姨借尾巴,因为他们各自尾巴都有用处,所以没有借到。通过这个故事,学生认识到小鱼、黄牛、燕子尾巴的作用,了解小壁虎的尾巴有再生的功能,课文浅显易懂,线索明了,其中三四五自然段结构相似,人物对话角色鲜明,是进行朗读训练的最佳范例。

    【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标准》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理念。

    2、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学生跨越式发展的理念。

    3、语文学科教学“以读为本”的理念。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会认“壁、虎、借、蚊、蛇、逃”等9个生字;会写“河、姐”等六个字。

    2、借助插图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鱼、老黄牛、燕子尾巴的功能及壁虎尾巴的特点。

    3、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4、利用网络收集有关动物尾巴的信息,了解多种动物的尾巴各有什么功能。培养学生利用网络收集、选择、整理信息的能力。

    5、创设语言环境,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小组协作学习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读文。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只有多读,才能真正地理解课文内容和掌握阅读方法。教学《小壁虎借尾巴》时,我给学生足够的读书机会,采用多种形式,如:自由读文、小组读文、指名朗读、齐读、分角色读等,不求形式统一,只求学生真正投入。在开始教学时,我让学生自由读文,给每位学生一个比较个体的自由散读的空间,起到读通课文,扫清生字障碍的作用;其间,又展开小组读文,理清课文的主脉,了解文章的内容,知道鱼、牛、燕子尾巴的功能;总之,只有让学生充分地读文,才能有所感知,才能有所感悟,同时也培养了语感。

    2、表达。

    表达是培养学生思维、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教学《小壁虎借尾巴》时,了解鱼、牛、燕子尾巴的功能时,这三段内容形式相似,我用“小壁虎爬到了哪儿?看到了什么?说了什么?它为什么没有借到尾巴?”这几个问题帮助学生揣摩文章的写作思路和表达方法,为说话、写作打下了结实的奠基,并留出时间空间进行扩展阅读,展示学生和老师收集的资料,表达出动物的尾巴形形色色,各有各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学生根据个人的喜好自由选择一个内容练习表达。教师创造各种表达的机会,激发学生表达的愿望。这样学生就会乐意表达,而且有内容可说,积累了语言表达方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结合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科学的兴趣并渗透礼貌教育

    2、利用多媒体,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3、从品读大量有关“动物尾巴作用”的诗歌和故事中,使学生明白不同动物的尾巴作用不同,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4、培养学生喜欢写话、喜欢创作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讲小鱼、老黄牛、燕子尾巴作用的词句并了解它们尾巴的功能。

    【教学难点】

    理解壁虎尾巴的功能和可以再生的特点。

    【学习者特征分析】

     1、课文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文中没有注音,上学期学生接触过这样的文章,另外学生在《比尾巴》一课又初步了解了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所以教师可指导学生借助图画或其他手段自主识字和阅读,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意识。

    2、学生是肥西县严店中心学校一(1)班的“跨越式”实验班的学生。刚开始进行“跨越式”的实验研究,每位同学的识字基础、朗读基础不是很好,但都乐于进行手写表达。

    3、学生思维活跃,肯动脑筋,对语文学习很感兴趣。

    【教学策略】

    1、读,理解内容。

    第一步:初读,整体感知。首先让学生尝试大声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学生朗读时读音要正确。不错读,不添字,不漏字,不唱读,重点读准生字字音。对课文中的长句子教师要指导学生读好自然停顿,训练领悟自然停顿的一般规律,为理解词句意思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步:细读,理解意思。教师进一步指导学生结合插图,进行细致的有重点的朗读训练,以更好地理解体会有关词句的意思,达到顺利通畅地朗读课文,理解词句的目的。课文的插图,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重点,体会重要词句的有效工具。

    第三步:品读,体验情感,可分角色进行朗读,要求读出适当的语气,恰当的语调,缓急的语速,轻重的语音。边读边想象。他们在说话时,小壁虎既懂礼貌,又难过的神态,小壁虎发现自己又长出一条新尾巴的喜悦之情。

    2、演,明白事理。

    在学生能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再把课文内容表演出来,即让学生扮演小壁虎、小鱼、老牛和燕子,进行艺术再创造,身临其境地体验情感,在表演中发展语言,明白事理。

    3、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方法。

    本节课信息技术成为创设情境的工具,卡通图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丰富资源,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起到了辅助作用。

    【教学准备】

    1、自制多媒体课件。

    2、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阅读材料。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录像(小壁虎爬在墙上捉蚊子的情景),学生观看。

    2、小朋友,刚才你们看到录像中捉蚊子的动物是谁?师板书:壁虎。

    学习生字“壁”“虎”。想和它打招呼吗?那么你试一试吧。

    3、简介壁虎。

    4、齐读课题,学习“借”。

    5、想知道小壁虎怎么借尾巴吗?

    【设计意图:通过观图后谈话导入,让孩子认识小壁虎。对课题提问引起对文章的思索。】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视频动画范读:

    这个故事爷爷、奶奶听过,爸爸、妈妈听过,你想听这个故事吗?

    2、填一填。

    小壁虎的尾巴(断)了,多(难看)哪!它去向(小鱼)(老牛) 和(燕子)借尾巴。

    【设计意图:出示课件,让学生边听边看动画,将学生带进有趣的故事中,激发学生读课文的兴趣。同时,利用填空,让学生对课文有了初步的感知。】

    三、自主识字(认识要求会认的9个生字)。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指名学生拼读,正音。

    2、去拼音,指名小老师带读。

    3、交流识字方法:

    这课没有一个注音,遇到生字怎么办?你有什么方法?

    【设计意图:借助图画;联系上下文猜字;通过相似的熟字猜字;问老师、问同学……】

    4、游戏:摘苹果。(巩固生字)

    5、多种方式读带生字的词语。(指名读、男女比赛读、齐读)

    6、比一比,记一记。

    课件出示:

    错——借    逃——桃

    推——难    蚊——蛇

        指名学生说一说、读一读。

    四、指导写字。

    1、学生齐读生字,重点突出“哪”在本课读轻声。

    2、观看书写动画,指名学生说说写这些字需要注意的地方,教师补充。

    3、教师范写,生书空。

    4、让学生观察范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然后仿写。

    【设计意图:让学生先观察,再说说写这些字需要注意的地方,老师再补充,这样锻炼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五、拓展阅读。

    1、课件出示阅读内容和要求。

    读一读《阅读材料》第186-190页的识字通——猜一猜、识字通——读一读(5个短文)、《壁虎尾巴的作用》,有时间的再读《动物尾巴的作用一》。一边读一边想,哪篇小文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2、学生进行阅读。

    3、个别汇报读后感。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能够发散学生思维,激活想象,开阔视野,同时也能学会记生字、用生字。在阅读中,我为孩子们选择了猜字谜、小故事,让孩子们去阅读,并且用“必读”和“选读”两种方式对阅读内容加以引导,让孩子们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题材来体会认真仔细观察的重要,积累文字材料,将语言文字内化成自己的内心情感体验。为后面的写话练习做铺垫。】

    六、快乐写话。

    1、课件出示写话内容。

    (1)你能用上本课的生字宝宝写一段话吗?

    (2)你为本课的生字宝宝编字谜或编儿歌?

    学生两个内容任选一个写。

    2、学生进行写话练习。

    3、作品交流。

    4、教师总结,学生谈收获。

    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就不一一展示同学们的习作了,课后大家还可以互相欣赏,相互点评。

    【设计意图:在进行字谜和有关小动物的故事阅读后,学生已有一定的文字素材和创作欲望,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在学完课文后有创造表达的欲望,提高学生手写水平,体验写作的成就感。最后一个环节的设计,谈收获,就是再现主题,让学生加深印象。】

    七、作业布置:

    1、收集资料:请教父母,读读课外书,上上网,你知道还有哪些动物有尾巴,那些尾巴有什么用?

    2、抄写生字并组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游戏:和笑脸交朋友。(复习生字词)

    2、板书课题,围绕“借”提出问题。

    教师归疑:(电脑出示)

    (1)小壁虎为什么要去借尾巴?

    (2)小壁虎都向谁借尾巴?

    (3)小壁虎借到尾巴没有?为什么?

    【设计意图:直入课题,让学生围绕课题提问题,并以此作为课堂教学的主线索,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教给了学生一种读书方法。】

    二、学习课文一、二自然段。

    l、出示问题一:小壁虎为什么要去借尾巴?

    2、学生自己轻声读1、2自然段。

    3、小壁虎没有尾巴了,想去借尾巴,还有别的原因吗?书上是怎样说的?请学生读一读第二段。

    4、小壁虎没有尾巴心情怎样?请学生带着这样的心情读一读。

    5、说一说、填一填:

    因为             ,他觉得         ,所以           。

    【设计意图:图片直观,让学生明白借尾巴的原因,通过朗读也感受到小壁虎的心情,将感情融入。】

    三、学习课文第三、四、五自然段。

    1、出示问题二:小壁虎都向谁去借尾巴了?

    2、找出相应的自然段读一读。

    3、学习第3自然段。

    (1)教师导语:小壁虎是怎样向小鱼借尾巴的呢?自己轻声读读第3自然段,边读边想一想小鱼是怎么借的。  

    (2)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

    小鱼   拨水

    (3)分角色朗读这段话,学生可以加上动作进行表演。

    (4)教师指导朗读这段,应读出小壁虎难过和小鱼快活地在水里游的样子。

    (5)小鱼把尾巴借给小壁虎了吗?为什么?

    用“因为……所以……”练习说话。

    4、学习第4自然段。

    (1)指名学生读。

    (2)学生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教师板书:老牛  赶蝇子

    (3)师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5、学习第5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然后请学生说说学懂了什么?

    (2)分角色读第五自然段。

    【设计意图:“动态生成”是“新基础教育”试验课堂教学的最大特点。备课不是简单地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各“可能”。此处的教学,教师不仅关注“导”的进程,更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促进了师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有效、高质量的互动,是课堂教学上的一大亮点。】

    6、总结:小壁虎到过哪些地方?跟谁借过尾巴?

    7、完成“读读说说”。

    8、解决问题三。

    (1)出示问题三:小壁虎借着尾巴了吗?为什么?

    (2)学生想一想,说一说。(回顾小鱼、老牛和燕子尾巴的作用)

    四、学习6、7自然段。

    1、教师过渡语:借不到尾巴的小壁虎是什么心情呢?故事的结果是怎样的呢?

    2、出示第6自然段。

    教师启发学生:小壁虎没有尾巴心情怎样?(难过)如果你是小壁虎,想想应该怎样读?

    自由读、教师指导读、指名读。

    3、小壁虎长出一条新尾巴心情怎样?(高兴)

    要读出小壁虎的高兴,学生齐读。

    4、小壁虎的尾巴有什么特点?

    教师板书:再生   保护

    【设计意图:加强“说”的训练,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这里的教学,在学生“学文悟法”的基础上,让学生“仿文说话”,牢固地建立了知识结构,既发展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又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留足了空间。非重点段落采用了简略得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自己读懂内容,把这部分教学重点放在指导朗读上,促进学生读得有情有趣。】 

    五、拓展阅读。

    师:小壁虎、小鱼、老黄牛、燕子的尾巴各有各的用处。自然界中其它小动物的尾巴有什么用处?让我们一起走进阅读材料去寻找他们的秘密吧!

    1、课件出示阅读内容和要求。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阅读材料》第191-194页:《动物尾巴的作用二》、《动物尾巴的作用三》、《动物尾巴的作用四》、《动物的尾巴》,有时间的再读《苍蝇借尾巴》。一边读一边想,这些动物的尾巴有什么作用。

    2、学生进行阅读。

    3、个别汇报读后感。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能够发散学生思维,激活想象,开阔视野。在阅读中,我为孩子们选择了一些浅显有趣的内容,让孩子们去阅读,积累文字材料,将语言文字内化成自己的内心情感体验。为后面的写话练习做铺垫。】

    六、快乐写话。

    1、让学生介绍其它小动物的尾巴的用处,想想小壁虎怎样向它们借尾巴,依照课文的3、4、5段的写法自编一两段说给大家听。给出学生基本框架:

    小壁虎爬呀爬,爬到( ),他看见( )。小壁虎说:“( ),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 )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 )。”

    2、学生仿照课文写一写。

    3、写作展示。

    【设计意图:以阅读促写作,提高语文实践能力,这是语文教学的至高境界,也是培养学生讲知识运用于实践的的好办法,这样的训练,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及写作能力均得到发展。】

    七、分层作业,各显神通。

    1、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2、与爸爸妈妈一起交流一些动物尾巴的作用。

     

    【教学反思】

    这是一堂“跨越式”试验课。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如:自学能力较强,喜欢动脑筋,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都较好等,贯彻“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的理念,为学生提供了创造性学习的广阔天地:

    1、课堂教学目标明确,目标的达成都是以学生的“自主、主动深知”为基础的。因此,学生学得轻松,我也教得自如;课堂上有读有思,有说有笑,时时洋溢着浓浓的人文气息。

    2、多方位创设情境,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质,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课堂上,我让学生“学文悟法,仿文说话”,让学生“悟文激情,表演体验”,让学生“丰富想象,课后延伸”,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提高语文素养。

    3、加强了学生自读自悟的训练。阅读教学是学生阅读的教学。感受语言、理解内容、体验情感等等,都应以学生的充分同读为前提。本节课,我把“读、悟”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只是在激情、导法上把学生的学习引向深入,真正体现了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性。

    • 标签:
    • 学生
    • 壁虎
    • 小壁虎
    • 尾巴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