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制作之地震篇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地震的形成、前兆及危害

    地震的定义:

    地壳在内、外营力作用下,集聚的构造应力突然释放,产生震动弹性波,从震源向四周传播引起的地面颤动。

    地震的形成

             由于地球在不断运动和变化,逐渐积累了巨大的能量,在地壳某些脆弱地带,造成岩层突然发生破裂,或者引发原有断层的错动,这就是地震。

    地震绝大部分都发生在地壳中。

    地震共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和诱发地震四种。

    构造地震是指在构造运动作用下,当地应力达到并超过岩层的强度极限时,岩层就会突然产生变形,乃至破裂,将能量一下子释放出来,就引起大地震动,这类地震被称为构造地震,占地震总数90%以上。

    火山地震是指在火山爆发后,由于大量岩浆损失,地下压力减少或地下深处岩浆来不及补充,出现空洞,引起上覆岩层的断裂或塌陷而产生地震。这类地震数量不多,只占地震总数量7%左右。

    陷落地震是由于地下溶洞或矿山采空区的陷落引起的局部地震。陷落地震都是重力作用的结果,规模小,次数更少,只占地震总数的3%左右。

    人工地震和诱发地震是由于人工爆破,矿山开采,军事施工及地下核试验等引起的地震。由于人类的生产活动触发某些断层活动,引起的地震称诱发地震,主要有水库地震,深井抽水和注水诱发地震,核试验引发地震,采矿活动、灌溉等也能诱发地震。我国广东新丰江水库自1959年10月建成蓄水以来,截止到1987年,已记录到337次地震,其中1962年发生了6.1级地震,使混凝土大坝产生82米长的裂缝。

     

    地震前兆

             前兆指地震发生前出现的异常现象,岩体在地应力作用下,在应力应变逐渐积累、加强的过程中,会引起震源及附近物质发生如地震活动、地表的明显变化以及地磁、地电、重力等地球物理异常,地下水位、水化学、动物的异常行为等。概括性称这些与地震孕育、发生有关联的异常变化现象为地震前兆(也称地震异常)。

    地下水异常

      地下水包括井水、泉水等。主要异常有发浑、冒泡、翻花、升温、变色、变味、突升、突降、井孔变形、泉源突然枯竭或涌出等。人们总结了震前井水变化的谚语:井水是个宝,地震有前兆。无雨泉水浑,天干井水冒。水位升降大,翻花冒气泡。有的变颜色,有的变味道。

    生物异常

    许多动物的某些器官感觉特别灵敏,它能比人类提前知道一些灾害事件的发生,例如海洋中水母能预报风暴,老鼠能事先躲避矿井崩塌或有体等等。至于在视觉、听觉、触觉、振动觉,平衡觉器官中,哪些起了主要作用,哪些又起了辅助判断作用,对不同的动物可能有所不同。伴随地震而产生的物理、化学变化(振动、电、磁、气象、水氡含量异常等),往往能使一些动物的某种感觉器官受到刺激而发生异常反应。

    地震前动物异常表现

      牛、马、驴、骡:惊慌不安、不进厩、不进食、乱闹乱叫、打群架、挣断缰绳逃跑、蹬地、刨地、行走中突然惊跑。

    猪:不进圈、不吃食、乱叫乱闹、拱圈、越圈外逃。

      羊:不进圈、不吃食、乱叫乱闹、越圈逃跑、闹圈。

      狗:狂吠不休、哭泣、嗅地扒地、咬人、乱跑乱闹、叼着狗崽搬家、警犬不听指令  猫惊慌不安、叼着猫崽搬家上树。

      兔:不吃草、在窝内乱闹乱叫、惊逃出窝。

      鸭、鹅:白天不下水、晚上不进架、不吃食、紧跟主人、惊叫、高飞。

      鸡:不进架、撞架、在架内闹、上树。

      鸽:不进巢、栖于屋外、突然惊起倾巢而飞。

      鼠:白天成群出洞,像醉酒似的发呆、不怕人、惊恐乱窜、叼着小鼠搬家。

      蛇:冬眠蛇出洞在雪地里冻僵、冻死,数量增加,集聚一团。

      鱼:成群漂浮、狂游、跳出水面、缸养的鱼乱跳,头尾碰出血,跳出缸外,发出叫声、呆滞、死亡。

    蟾蜍(癞蛤蟆):成群出洞,甚至跑到大街小巷。

      动物反常的情形,人们也有几句顺口溜总结得好:

      震前动物有预兆,群测群防很重要。

      牛羊骡马不进厩,猪不吃食狗乱咬。

      鸭不下水岸上闹,鸡飞上树高声叫。

      冰天雪地蛇出洞,大鼠叼着小鼠跑。

      兔子竖耳蹦又撞,鱼跃水面惶惶跳。

      蜜蜂群迁闹轰轰,鸽子惊飞不回巢。

      家家户户都观察,发现异常快报告。

      除此之外,有些植物在震前也有异常反应,如不适季节的发芽、开花、结果或大面积枯萎与异常繁茂等。

      地震谚语20首:

      1、响声一报告,地震就来到。

      2、大震声发沉,小震声发尖。

      3、响得长,在远程;响得短,离不远。

      4、先听响,后地动,听到响声快行动。

      5、上下颠一颠,来回晃半天。

      6、离得近,上下蹦;离得远,左右摆。

      7、上下颠,在眼前;晃来晃去在天边。

      8、房子东西摆,地震东西来;要是南北摆,它就南北来。

      9、喷沙冒水沿条道,地下正是故河道。

      10、冒水喷沙哪最多?涝洼碱地不用说。

      11、豆腐一挤,出水出渣;地震一闹,喷水喷沙。

      12、洼地重,平地轻;沙地重,土地轻。

      13、砖包土坯墙,抗震最不强。

      14、酥在颠劲上,倒在晃劲上。

      15、女儿墙,房檐围,地震一来最倒霉。

      16、地基牢一点,离河远一点;墙壁好一点,连结紧一点;房子矮一点,房顶轻一点;布局合理点,样子简单点。要想再好点,互相多学点。

      17、地震闹,雨常到,不是霪来就是暴。

      18、阴历十五搭初一,家里做活多注意。

      19、井水是个宝,前兆来得早。

      20、地下水,有前兆:不是涨,就是落;甜变苦,苦变甜;又发浑,又翻沙。见到了,要报告。为什么?闹预报。

    气象异常

      人们常形容地震预报科技人员是“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空气”,这的确有道理。地震之前,气象也常常出现反常。主要有震前闷热,人焦灼烦躁,久旱不雨或霪雨绵绵,黄雾四塞,日光晦暗,怪风狂起,六月冰雹等等。如:浮云在天空呈极长的射线状,射线中心指向的位置就是中心地震的位置,这样的射线云就很容易被人们观察到。

    地声异常

      地声异常是指地震前来自地下的声音。其声有如炮响雷鸣,也有如重车行驶、大风鼓荡等多种多样。当地震发生时,有纵波从震源辐射,沿地面传播,使空气振动发声,由于纵波速度较大但势弱,人们只闻其声,而不觉地动,需横波到后才有动的感觉。所以,震中区往往有“每震之先,地内声响,似地气鼓荡,如鼎内沸水膨涨”的记载。如果在震中区,3级地震往往可听到地声。地声是地下岩石的结构、构造及其所含的液体、气体运动变化的结果,有相当大部分地声是临震征兆。掌握地声知识就有可能对地震起到较好的预报预防效果。

    地光异常

      地光异常指地震前来自地下的光亮,其颜色多种多样,可见到日常生活中罕见的混合色,如银蓝色、白紫色等,但以红色与白色为主;其形态也各异,有带状、球状、柱状、弥漫状等。一般地光出现的范围较大,多在震前几小时到几分钟内出现,持续几秒钟。我国海城、龙陵、唐山、松潘等地震时及地震前后都出现了丰富多彩的发光现象。地光多伴随地震、山崩、滑坡、塌陷或喷沙冒水、喷气等自然现象同时出现,常沿断裂带或一个区域作有规律的迁移,且与其他宏观微观异常同步,其成因总是与地壳运动密切相关。且受地质条件及地表和大气状态控制,能对人或动、植物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

    目前我们所掌握的地光异常报告,都在震前几秒钟至1分钟左右。如海城地震,澜沧、耿马地震等都搜集到了类似的报告。

    地气异常

      地气异常指地震前来自地下的雾气,又称地气雾或地雾。这种雾气,具有白、黑、黄等多种颜色,有时无色,常在震前几天至几分钟内出现,常伴随怪味,有时伴有声响或带有高温。

    地动异常

      地动异常是指地震前地面出现的晃动。地震时地面剧烈振动,是众所周知的现象。但地震尚未发生之前,有时感到地面也晃动,这种晃动与地震时不同,摆动得十分缓慢,地震仪常记录不到,但很多人可以感觉得到。最为显著的地动异常出现于1975年2月4日海城7、3级地震之前,从1974年12月下旬到1975年1月末,在丹东、宽甸、凤城、沈阳、岫岩等地出现过17次地动。

    地鼓异常

      地鼓异常指地震前地面上出现鼓包。1973年2月6日四川炉霍7、9级地震前约半年,甘孜县拖坝区一草坪上出现一地鼓,形状如倒扣的铁锅,高20厘米左右,四周断续出现裂缝,鼓起几天后消失,反复多次,直到发生地震。与地鼓类似的异常还有地裂缝、地陷等。

    电磁异常

      电磁异常指地震前家用电器如收音机、电视机、日光灯等出现的异常。最为常见的电磁异常是收音机失灵,在北方地区日光灯在震前自明也较为常见。1976年7月28日唐山7、8级地震前几天,唐山及其邻区很多收音机失灵,声音忽大忽小,时有时无,调频不准,有时连续出现噪音。同样是唐山地震前,市内有人见到关闭的荧光灯夜间先发红后亮起来,北京有人睡前关闭了日光灯,但灯仍亮着不息。

    电磁异常还包括一些电机设备工作不正常,如微波站异常、无线电厂受干扰、电子闹钟失灵等。

     

      地震宏观异常在地震预报尤其是短临预报中具有重要的作用,1975年辽宁海城7、3级地震和1976年松潘、平武7、2级地震前,地震工作者和广大群众曾观察到大量的宏观异常现象,为这两次地震的成功预报提供了重要资料。不过也应当注意,上面所列举的多种宏观现象可能由多种原因造成,不一定都是地震的预兆。例如:井水和泉水的涨落可能和降雨的多少有关,也可能受附近抽水、排水和施工的影响,井水的变色变味可能因污染引起,动物的异常表现可能与天气变化、疾病、发情、外界刺激等有关,还要注意不要把电焊弧光、闪电等误认为地光,不要把雷声误认为地声,不要把燃放烟花爆竹和信号弹当成地下冒火球。

      一旦发现异常的自然现象,不要轻易做出马上要发生地震的结论,更不要惊慌失措,而应当弄清异常现象出现的时间、地点和有关情况,保护好现场,向政府或地震部门报告,让地震部门的专业人员调查核实,弄清事情真相。

    地震前兆诗歌

      一、地下水异常

      井水是个宝,前兆来得早。

      无雨水质浑,天旱井水冒。

      水位变化大,翻花冒气泡。

      有的变颜色,有的变味道。

      二、生物异常

      骡马牛羊不进圈,鸭不下水狗狂叫。

      老鼠搬家往外逃,鸽子惊飞不回巢。

      冰天雪地蛇出洞,鱼儿惊惶水面跳。

      三、其他

      临震前,一瞬间,地声隆隆地光闪。

      大震将至要果断,迅速行动快避险。

    地震的危害

    地震灾害

    强烈的地震,会引起地面强烈的振动,直接和间接地对社会及自然造成破坏。直接破坏如:由于地面强烈震动引起的地面断裂、变形、冒水、喷沙和建筑物损坏、倒塌以及对人畜造成的伤亡和财产损失等等。这种由地震引起的破坏,统称为地震灾害。

    地震次生灾害

    地震次生灾害是指:由于强烈的地震使山体崩塌,造成滑坡和泥石流;水坝河堤决口造成水灾;震后造成瘟疫流行;引燃易燃易爆物造成火灾、爆炸;由于破坏管道造成毒气泄漏;细菌和放射性物质的扩散对人畜生命造成威胁等等。

     

    地震引起人体的损伤和死亡的重要原因有建筑物的坍塌、煤气泄漏、触电、溺水和火灾。其中最多的致伤致死原因是建筑物坍塌。此外,地震的震动和恐怖心理,会使原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等病的人病情加重、复发或猝死。

    地震是引起火灾

    强烈地震发生后,随着房屋的倒塌,电网被拉断,煤气、油库、石油及天然气挂鲜活易燃易爆危险品被破坏并遭遇明火而引起火灾。据历史资料记载,火灾是地震时最常见的一种次生灾害。

    例如:1923年9月1日日本关东8.3级大地震时,在距震中90公里的横滨有208处起火,烧了三天三夜,横滨基本被烧光。在距震中100公里的东京,半小时后有139处起火,化学药品及油类等易燃易爆物品越烧越旺,再加上水源断绝,使大火蔓延。在毁坏的50万所房屋中,有40万所是被大火烧烧毁的。在死亡的10万人中,有9万多人被大火烧死的。

     

    地震引发水患

    地震如果发生在沿海,能激起巨大的海浪,造成海啸。发生在水库附近时,则易造成坝堤震裂,出现意外的险情。尤其是水库,如果决口,必将造成相当大的损失。比如,1786年6月1日我国四川省康定南发生7.5级地震,大渡河沿岸山崩引起河流堵塞,断流10日后河道溃决,高数十丈的洪水汹涌而下,淹没民众十万余人。所以,平时要做好抗震加固等预防工作,做到有备无患。

    像日本、智利一些地方,本身就容易发生地震和海啸,再加上他们挨着很深的海沟,离陆地不远的地方海水就已很深,海啸可以在还保持着很大的能量时就扑上岸。如果岸边有宽阔的大陆架就不一样,这时海浪在前进的路上,会因与海底摩擦而失去不少能量,海边的岛屿、暗礁也起着防波堤的作用,等到海啸冲到岸边时已成强弩之末,不能造成什么危害了。我国沿海就是这种情况,所以尽管1960年智利大地震造成的海啸很大,对菲律宾乃至日本这些地方都造成了灾害,但对我国却没有什么影响。

    • 地震的防范措施

    (根据陈雯整理的稿子,我又补充了一些资料传上来了~)

    前 期 准 备

     以下地震防护措施有助于你保护自己、家人和财产:

      •  修复损坏的电线、有泄漏的煤气管道、不灵活的基本设施接口。请专业人员处理煤气管道或电线问题,不要自行操作。  

      •  将热水器、冰箱、炉子和电器用具安全地绑在墙柱上,并固定在地板上。安装强烈震动时会自动关闭的自动燃气切断阀,如果燃气公司建议这么做。

      •  把较重的大件物品放在较低的货架上,将货架、镜子、大型画框固定在墙上。用支撑棒加固挂在高处的不稳定的物品。

      •  将瓶装食物、玻璃器皿、瓷器和其它易碎物品置于较低的货架上或紧锁的橱柜内。

      •  固定头顶上方的照明设备。

      •  确保住宅被牢固地固定在地基上。

      •  安装挠性(柔性)管件以防漏水漏气。挠性配件不易破碎、耐用性更强。

      •  在房内确定一处安全地点,如坚固的桌子下方或(身子)紧贴内部承重墙。每次演习都注意躲避到这些地方以强化意识中有关安全地点的信息。

      •  组织全家进行地震演习:蹲下、寻找掩护、抓牢。

     

    地震发生时

        如果你在室内,应最大限度地减少移动步伐,尽快移至附近的安全地点。当晃动停止并确认户外安全后,方可离开房间。

    如果地震发生时,你在:

    那么:

     

     

     

     

     

     

     

    家    中

    •  立刻寻找掩护,躲到坚固的写字台、桌子或板凳下,或者身子

       紧贴内部承重墙。假如四周没有写字台或桌子,用双臂护住头

       部、脸部,蹲伏在房间的角落。

    •  远离玻璃、窗户、外门、墙壁以及任何可能坠落的物体,如灯

       架或家具。

    •  如果地震发生时你在床上,留在那里不要动,用枕头护住头部,

       除非你正好在一个可能会落下来的重型灯具的下面。如果真是

       这样的话,立刻躲到最近的安全地点。

    •  如果你附近有个门道,并且你知道它是坚固的承重门道,可以

       用门道作掩护。

    •  当晃动停止并确认户外安全后,方可离开房间。地震中的大多

       数伤亡,是当人们进出建筑物时被坠物击中造成的。

    •  值得注意的是,可能会断电,洒水系统可能会打开或者火警警报

       器会响起。

    •  切勿使用电梯。

    室    外

    •  待在外面。

    •  远离建筑物、街灯和电线电缆。

     

    车    内

    •  若安全,尽快停下来并待在车里。远离建筑物、树木、立交桥

       和电线。

    •   一旦地震已经停止,小心前行,当心损坏的道路和桥梁。

     

     

     

    废  墟  下

    •  不要点燃火柴。

    •  不要向周围移动,避免扬起灰尘。

    •  用手帕或布遮住嘴巴。

    •  敲击管道或墙壁以便让救援人员发现你。可能的话,请使用哨

       子。在其他方式不奏效的情况下再选择呼喊——因为喊叫可能

       使你吸入大量有害灰尘。

    设法用砖石等支撑上方不稳的重物,保护自己的生存空间。 

    用石块或铁器等敲击物体与外界联系,不要大声呼救,注意保存体力

    平房

    如室外空旷,应迅速跑到屋外躲避,尽量避开高大建筑物、立交桥,远离高压线及化学、煤气等工厂或设施;

    楼房

    应选择厨房、卫生间等开间小的空间避震;也可以躲在内墙根、墙角、坚固的家具旁等容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要远离外墙、门窗和阳台;不要使用电梯,更不能跳楼。 

    教室

    迅速包头、闭眼,在讲台、课桌、工作台和办公家具下边等地方躲避。

    有组织的撤离教室。 

    校园避震

    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   

    不要回到教室去。   

     

     

    地 震 过 后

     •  做好余震应急准备。这些次级震荡波的强度虽然比主震要小,但足以给受损建筑造成额外的损坏。

     •  开橱柜时务必小心谨慎。警惕物品会从货架上掉落下来。

     •  远离事故区,除非警察、消防员或救灾组织特别要求你提供相关援助。

     •  临海居民要警惕可能被地震引发的海啸。海啸也被称作地震海浪(误称为“潮汐波”)。若当地政府发布了海啸预警,务必意识到危险的海浪正在逼近。务必远离海岸。

     •  若不慎受伤,应学会止血、固定砸伤和挤压伤是地震中常见的伤害。开放性创伤,外出血应首先止血抬高患肢,同时呼救。对开放性骨折,不应作现场复位,以防止组织再度受伤,一般用清洁纱布覆盖创面,作简单固定后再进行运转。不同部位骨折,按不同要求进行固定。并参照不同伤势、伤情进行分类、分级,送医院进一步处理。妥善处理伤口挤压伤时,应设法尽快解除重压,遇到大面积创伤者,要保持创面清洁,用干净纱布包扎创面,怀疑有破伤风和产气杆菌感染时,应立即与医院联系,及时诊断和治疗。对大面积创伤和严重创伤者,可口服糖盐水,预防休克发生。

     •  在这种极不利的环境下,首先要保护呼吸畅通,挪开头部、胸部的杂物,闻到煤气、毒气时,用湿衣服等物捂住口、鼻;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和其它容易引起掉落的物体;扩大和稳定生存空间,用砖块、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余震发生后,环境进一步恶化。   

     •  设法脱离险境。如果找不到脱离险境的通道,尽量保存体力,用石块敲击能发出声响的物体,向外发出呼救信号,不要哭喊、急躁和盲目行动,这样会大量消耗精力和体力,尽可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或闭目休息, 等待救援人员到来。如果受伤,要想法包扎,避免流血过多。   

     •  维持生命。如果被埋在废墟下的时间比较长,救援人员未到,或者没有听到呼救信号,就要想办法维持自己的生命,防震包的水和食品一定要节约,尽量寻找食品和饮用水,必要时自己的尿液也能起到解渴作用。   

     •  如果你在三脚架区,可以利用旁边的东西来护住自己,以免余震再次把自己伤害,再把手和前胸伸出来,把脸前的碎石子清理干净,让自己可以呼吸,等人来救你。

    • 相关案例及解析

    我查了一下,发现其实在案例中可以加入一些拓展,可以是交通安全、乘车安全、防火安全等等方面的教育。然后标题可以不叫案例,可以作为一种提供给大家的信息吧。

    http://www.44.syn.cn/c/ShowArticle.asp?ArticleID=324

     案例中给出的少年处在一种及其不利的环境中,他已经被困在废墟下面了。在这种情况下,首先要做的也是让自己镇定下来,不要惊恐,不要过度害怕,要保存自己的体力,等待救援人员的到来。自己可以做的就是,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和其它容易引起掉落的物体;扩大和稳定生存空间,用砖块、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余震发生后,环境进一步恶化。

    如果救援人员较长时间不能到,就要自己设法脱离险境。如果找不到脱离险境的通道,尽量保存体力,用石块敲击能发出声响的物体,向外发出呼救信号,不要哭喊、急躁和盲目行动,这样会大量消耗精力和体力,尽可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或闭目休息, 等待救援人员到来。如果受伤,要想法包扎,避免流血过多。充分利用身边的即使匮乏的资源,努力让自己活下来。只有活下来,一切才会有可能。

    http://www.xcqjs.gov.cn/Xcq/Zlfb/Information_View.aspx?Contentid=248

    这个连接到的是几张图片“地震发生时您该这样做”,我觉得还挺好的,我们可以单独开辟一个版块。关于地震的防范措施是我们最主要的内容,我想如果可能的话我们可以结合文本、图片和视频三种方式为学习者提供他们可以选择的学习方式。如果和之前的冲突较大的话也可以在给出防范知识的同时将文本和图片结合在一起,图文并茂应该会比较好吧~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gyMTU2OTY=.html

    视频中所给出的案例是汶川地震的时候,一个勇敢的小姑娘康洁在地震发生时机智勇敢地自救并救助他人的例子。其中她用于逃生的一个很重要的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就是在地震突如其来发生,而自己又不能保证绝对安全地撤离出去的时候,可以自己先好好权衡各种做法的利弊和后果之后,在做出选择。视频中的小朋友,她通过分析教室周围的情况之后,知道只有跳下去才有可能生存下来,知道操场地面比较坚固,农田的泥比较软,如果从六楼跳下去的时候后者的生存机会更大,在最后她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同样的我们在遇到这样的危险的时候,不能惊慌,要先让自己冷静下来,认真分析周遭的地理情况,勇敢地做出选择,争取时间,保存自己。

    除此之外,康洁小朋友在危难时刻还不忘帮助他人的品质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她机智勇敢,帮助其他同学和老师逃离险境。同时,她并不是“舍己为人”,她懂得充分利用时间,当余震可能发生的时候及时撤离到安全的地方,不仅帮助了他人,也保全了自己。所以我们在救助他人的时候不能盲目,要始终在保全自己安全的前提下展开救助工作。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gxMTY5NDg=_rss.html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EiXFdVFvuAw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c1MDE3Njc2.html

    http://my.tv.sohu.com/u/vw/17518607

    http://www.xici.net/d127532398.htm

    这个是我找的一些相关的案例,主要是视频的,还有一些文字和图片我先发上来大家看看哈~~后面我会根据格菁整理的东西对案例做出一些整理和分析。

    • Flash成果
    • 标签:
    • 地震
    • 异常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