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远程教育中教学交互的定义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作者

    北京师范大学 教育技术学院 陈丽教授

    • 定义教学交互的原则:内部准则

    次级涵义方法中两种定义的主要区别在于,学生利用教材学习时是否发生了交互。这种区别本质的差异是从学习者的外在行为特征定义教学交互,还是依据学习者的内在变化来定义教学交互。由于人类学习是一种特殊的行为,教育关注的重点应该是学生的内化过程,不应该只着眼于学习过程的外显行为去认识学习。如果只依据学习者学习过程的外显行为特征去判断交互是否发生,那么我们将研究视角就局限在物理层次了,显然这种界定方法不利于我们认识学习是否真的发生。

    事实上,在远程教育中,学习材料对学生的帮助作用远远大于传统教育中的教材。学生学习的绝大多数时间是在利用材料主动完成知识建构,而不是通过与教师的交谈来完成主要的学习任务。因此,本论文的定义方法是以学习者的内在变化发生与否为依据界定交互,即以内在特征为依据。在此引用Juler的一句论述支持这种定义原则的科学性:“在所有教育中,教材都是基本的,学生和文字教材间的交互与他们和人之间的交互同等重要。事实上,他们与人之间的很多交互都不仅仅是两个人的谈话,而应是至少两个人在学习了教材的基础上进行的复杂交谈。”(Juler,1990)

    • 教学交互的本质

    教学交互是学习过程中,以学习者对学习内容产生正确意义建构为目的,学习者与学习环境之间的相互交流与相互作用。

    • 教学交互的内涵

    教学交互是一种发生在学生和学习环境之间的事件,它包括学生和教师,以及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也包括学生和各种物化的资源之间的相互交流和相互作用。在实践中可以在两个水平上认识教学交互:一个水平将教学交互看作学生与学习环境相互作用的一种理想结果。另一个水平将教学交互看作使教学满足学生学习需要的教学活动的一个属性。

    教学交互的核心是学生,目的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各种相互交流和相互作用,改变学习者的行为,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当环境对学习者的反应能够使学习者的行为朝着教学目标方向发展时,教学交互是有效的。因此,教学交互应该有两个作用:一个是改变学习者,另一个是让学习者的变化逐渐逼近教学目标。教学交互重点关注相互交流和相互作用对学习者学习的意义。

    • 教学交互的特点
    • 教学交互是一个多方面的现象。它既包括学生有效阅读学习材料的过程,也包括师生间的讨论与交流;
    • 教学交互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即使是无组织、自发的教学交互都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这是教育交互区别于一般性交互的关键特征;
    • 多数教学交互行为具有一定的外部可观察性。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通过观察了解到交互现象;
    • 教学交互的主体性。教学交互的主体应该是学生,特别是在远程学习中,所有交互活动的结果在一定意义上与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直接的关系。与传统课堂教学不同的是,远程教育的任务之一就是发展学生的主体性;
    • 交互的内在性。尽管多数交互现象可以观察到,但是,学习者在交互过程中的投入程度,进而交互对学习的影响程度都很难通过外部观察准确了解到。而投入和结果才是教育交互的真正目的。因此教学交互的评价应该注重关注教学交互实际对学生学习的意义,而不应该停留在表象特征上。
    • 标签:
    • 学习
    • 学生
    • 远程教育
    • 之间
    • 相互作用
    • 定义
    • 交流
    • 交互
    • 教学交互
    • 学习者
    • 行为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