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爬山虎的脚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内容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流利的朗读课文,读懂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2、 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3、 背诵34自然段。

    教学重点:

      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特点写好片段的。

    教学难点:

      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1)爬山虎的脚爬墙示意图。

      (2)一堵墙上的爬山虎。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多种方式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1、谜语:    

      (1)上搭架,下搭架,条条青龙藤上挂。(丝瓜)

      (2)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葡萄)

      2、导语:

       我们种丝瓜和葡萄都需要搭架子,不然,丝瓜和葡萄就不能往高处生长。爬山虎,也是一株软软的藤,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爬到墙上、屋顶上,岩石上,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它有脚。)哪些同学看见过真的爬山虎?你们平时看见的是爬山虎的什么?(叶子)那你们仔细观察过爬山虎的脚吗?叶圣陶爷爷就是一个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爬山虎的脚》。

      3、对课题质疑。

      读课题,想一想,你如果是作者,你会从哪些方面去写。(叶子、脚的位置、形状、颜色、怎么爬、脚的变化)叶圣陶爷爷写了爬山虎的哪些方面呢?让我们走进课文。

      二、整体感知课文,理清叙述脉络

      1、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注意这样两个问题:(1)圈出课文的生字新词。(2)课文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爬山虎的什么?

      2、检查交流:

      (1)请认为自己是学习最认真的一个同学当小老师,领读词语。

       嫩绿 舒服 均匀 重叠 空隙 漾起 拂过 叶柄 蜗牛 紧贴 蛟龙 枯萎 逐渐 牢固

      (2)你读懂了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第一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生长得很茂盛。第二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叶子很美丽。第三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的生长位置、样子、形状。第四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是怎么爬的,第五自然段写了爬山虎脚的变化。

      三、自主探究,理解一二段

       1、读第一自然段,你从“满是”“一大片”中体会到了什么?(爬山虎长得很茂盛,能爬。)

      2、欣赏爬山虎爬到岩石、屋顶、墙上的图片。

      四、布置作业,重视语言积累

      1、抄写词语

      2、背诵课文34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知,进入课文

      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谁能说说课文介绍了爬山虎的哪些方面?(叶子,脚的样子,怎么爬的和脚的变化。)

      二、自主研读,交流收获

      1、你对爬山虎哪一个方面最感兴趣,就请选择其中的一个自然段仔细读一读,画一画,议一议,看看你有那些感悟和收获?可以和你的小伙伴一起学习。

      2、汇报交流。

      交流话题一:在写爬山虎的叶子的这一段你什么收获?

            喜欢写爬山虎叶子的同学请举手。

     (1)在第二自然段,你觉得叶子美在什么地方?(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漾起波纹,好看得很。)你能读出风轻轻拂过叶子,叶子像波浪轻轻漾起的感觉吗?这是一种动态的美。


    还有哪句写出了叶子的静态美?(“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不留一点空隙。”)


    为什么觉得这样的叶子给人以美的享受?(绿得新鲜,铺得均匀,排列整齐不重叠。)那谁能读出叶子这种绿的美,密又匀称的美来呢?观察叶子中,叶圣陶爷爷还观察到了叶子颜色的变化,叶子的颜色是怎么变化的?(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没过几天是嫩绿的,长大的叶子绿得很新鲜。)叶子的颜色变化也很美啊,谁能读出这种美来?老师为你们配上音乐和爬山虎的各种图片,能读得更美吗?    交流话题二: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颜色是怎样的呢?

          爬山虎的叶子这样的繁茂、美丽,充满勃勃生机,跟它的脚有着很大的关系。出示图片:谁能说说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脚的样像什么?颜色是怎样的?课文是怎么写的?再读一读。把脚的样子比作什么?把脚比作蜗牛的触角,使人一看就知道很细。这么细的脚,作者都仔细看过是枝状的,并数了有六七根,说明叶圣陶爷爷观察得很仔细多具体啊!作者写爬山虎的脚更能看出他观察十分细致了。

    交流话题三:怎么爬的

      在第四自然段中,作者用了哪些十分贴切的动词写出了爬山虎爬的过程?(触、巴、拉、贴)“一脚一脚”换成“有步一步”有什么不同?看课件演示爬山虎爬的过程。

    交流话题四:爬山虎的脚有什么变化呢?

      谁能汇报你读这段的收获?(没有触着墙的,枯萎了,触着墙的,脚巴在墙上的相当牢固。)“……要是……休想……”说明了什么?可见爬山虎的脚巴住墙是多么牢固啊。风能掀下它,不让它继续往上爬吗?雨能阻挡它向上攀登吗?可见爬山虎的脚具有多么不屈不挠的攀登精神啊!现在你对爬山虎的脚产生了什么新的感受?请带着这种感受再读最后一自然段。

      三、引导发现,总结写法

      1、本文的课题是《爬山虎的脚》,作者对爬山虎的脚作了十分具体的介绍,那为什么又写了爬山虎的叶子?(因为人们主要观赏的不是爬山虎的脚,而是爬山虎好看的叶子。)

      2、你从作者观察爬山虎中受到那些启发?可以结合句子来谈吗?(1)观察细致。(2)要抓住特点观察。(3)要注意事物的细微变化。  


    四、拓展文本,课堂延伸

      1、仿照《爬山虎的脚》作者的观察方法,观察一种植物,先从远处看,再从近处看,特别要仔细观察它的茎、叶、花,看看有什么特点,再把它具体写下来。

      2、课外查询资料:(1)本文作者叶圣陶的生平。(2)爬山虎的有关知识。


    板书设计:  爬山虎的脚

         叶子美:嫩红 嫩绿 绿得新鲜 匀称整齐

         脚的位置、形状、颜色 

         脚怎么爬:触--→--→--→

         脚的变化:牢固 萎了   

     

    课后评析:

      一、把学习的主动权始终还给学生

      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激发他们的兴趣,我以趣味谜语、亲切谈话、课题质疑的形式激发他们探究渴望能的欲望。请小老师带读生字,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可以和小伙伴一起学习,给他们充分读、思考的时间,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二、还语文课堂以朗朗的读书声

      阅读教学要以读文本,要让书声成为课堂的主旋律。课始,学生初读,扫除生字障碍,理清了课文脉络。接着让学生选择最感兴趣的段落去读去思考和感悟。在理解叶子的动态美和静态美后,配乐和画美读,在读中培养了语感,在读中受到了情感的熏陶。在渗透爬山虎脚的攀登精神后,让学生再读,学生就会感受文字富于生命气息,获得了情感的体验。

      三、 让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

      本教学比较好地实现了信息技术和理解内容的结合。如果课件出示过早,那些直观形象的画面容易代替学生的思维,代替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我在教学适宜时机运用多媒体,提高了教学效率。

      1、再现美景,激发情感。在学生充分通过语言文字品味爬山虎叶子的美丽之后,为了进一步激发情感,在音乐声中边请学生欣赏爬满山坡、墙头、岩石的情景,边请学生有表情、有节奏地朗读,使形象与情感融合,获得美的熏陶。

      2、再现过程,突破难点。爬山虎脚的位置、样子、颜色以及它是怎么一步一步往上爬的?这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我在学生自己读、画、议的基础上,再适时机地出示爬山虎脚的位置、颜色、样子和它向上爬的过程,这些形象直观的画面,学生很容易地理解了难点,达到了水到渠成的效果。

      

    爬山虎 又叫“常春藤”、“地锦”、“巴山虎”。多年生落叶藤本。它的茎如不攀援在别的物体上就无法向上生长。爬山虎的茎上有卷须,卷须生有许多分枝,每根分枝上的末端都有吸盘,能够附着在墙壁上、大树上或岩石上。爬山虎附着在墙壁上非常牢固,不用大力气,很难将它的茎扯下来。爬山虎的生长速度快,如在墙边栽一棵,它的茎很快蔓延到整个墙壁。叶片多但不重叠,能充分利用阳光。叶形变化很大,基部或花枝上的叶是掌状复叶,幼枝上的叶是单叶或三裂。冬季落叶,春季重新萌发生长,秋天叶色变为黄色或红色。5月一6月开花,9月一10月结果,浆果蓝色。


    爬山虎是一种会爬墙的植物,它爬墙的本领,来自于它卷须上的吸盘,就像壁虎的脚一样,只要碰到房屋的墙壁,不管墙壁表面有多光滑,吸盘都能牢牢地吸附在上面,爬上十几米的墙壁,直到屋顶。人们利用爬山虎的爬墙本领,只要在房子四周种上爬山虎,用不了几年,它就会爬满整个墙面,等于给房子穿上了一件绿色外衣。夏天,住在这种穿上绿色外衣的屋内,会比普通房子凉快得多,因为爬山虎在墙面上形成浓阴,既美化了环境,又能降低墙面的温度,是城市里常用的绿化好材料。


      蜗牛 一种软体动物。有黄褐色的壳,有螺旋纹,吃草本(如蔬菜等)植物的表皮,危害农业。蜗牛的触角像细丝,成枝状。


      蛟龙 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生活在水中的龙,能兴风作浪,发洪水


    • 在新页面中查看内容
    • 下载源文件
    • 标签:
    • 爬山虎
    • doc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