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技术课程案例分析与反思》暑期课程协同备课-张敏
普通类 -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
第一段
授课学科
信息技术
授课
教师
张敏
授课
班级
初一年级2班
授课
时间
2014年11月
课题
用EXCEL制作数据图表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总课时
6
本课题课时
1
本节课是第5课时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能够说出图表类型,并合适运用;
2. 能够利用图表向导建立图表;能够根据实际需要修改图表;
过程与方法
1. 根据制作图表的目的,创建合适的数据图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高效处理信息的意识和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
2.让学生体验Excel图表功能在生活中各个领域的应用,从而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知识应用于生活的目标,逐渐养成自主探索的创新品质。
教学
重点
创建图表、修改图表
教学
难点
根据制作图表的目的,创建合适的数据图表。
教学
方法
讲授法、任务驱动法
教学
手段
多媒体教室 ,FTP学习资源
-
第二段 导入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师教学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引入 明确目标
情景再现:
教师讲述:有一个课题小组在研究过程中面临这样一个小任务:分析最近7年我国网民规模及变化情况。于是小组成员通过上网查找,得到了如下一些文字资料。如果将这样的资料作为研究结果展示出来效果如何?
新课引入:以什么样的形式展示出来效果更好,为什么?
PPT展示:表格形式,图表形式
引导学生对比表格和图表形式,说出图表的优点。
图表的优点:直观形象一目了然。
展示本节课学习主题:用EXCEL制作数据图表
听老师介绍案例背景
看资料,思考并回答问题。
观看两种形式,感受图表的优点。并总结出图表一目了然的优点
明确这节课的学习内容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回忆已有知识。
通过对比,让学生对图表展示数据产生学习兴趣。
清晰地告知学生学习目标。
-
第三段 新课讲授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师教学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讲授新课
PPT展示常用的图表类型并讲授每种图表类型的应用场合
1. 柱形图:用于显示连续一段时间内数据的变化或显示各项之间比较情况。
2. 饼图:显示一个数据系列中各项大小与各项总和的比例。
3. 折线图:显示随时间而变化的连续数据,适合显示在相等时间间隔下数据的趋势。
教师演示如何创建图表:菜单“插入”
布置任务1:打开“课堂资料”,找到“练习1”工作表。制作数据图表。
PPT提示具体步骤:
1.鼠标点“中美俄比较”表格的任意一个单元格;
2.鼠标点击“插入”——图表——柱状图——柱状图样式
提示:鼠标必须点在表格内容上!
试一试鼠标点在表格内容外的情况?巡视,辅导,发现问题,讲解
探究图表数据源:PPT展示有问题的数据图表,请学生尝试修改数据图表。
给出提示:在图表出,点击右键——源数据——数据区域的选择
探究图表数据产生“行”或“列”的含义:PPT展示,布置任务2:修改数据图表。试一试:怎样做出这张表?
给出提示:在图表出,点击右键——源数据——数据产生在“行”或“列”
观看PPT,了解柱状图、饼图、折线图的图表含义及适用场合。
学生练习,创建柱形图表
记忆相关的操作性知识。
按照操作提示制作图表。预期:大部分成功制作有数据的图表,但有的学生制作的是张空图表;
动手尝试,发现制作图表一定要选中数据。
动手尝试修改图表。
没有找到方法的学生,再次尝试修改图表
尝试完成任务。
没有找到方法的学生,再次尝试修改图表
引导学生基本知识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三种常用的图表类型和三种图表的功能。
知识内化,通过练习,学生可以检测自己有没有记住老师刚刚讲授的制作图表的步骤。
帮助学社深入理解图表数据的来源
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尝试,并修改图表的方法。让学生理解,只要有想法,并试着去实践,就会找到处理问题的方法。
深化修改数据图表的方法,理解其中数据产生在“行”或“列”的含义
新课讲授
探究数据表格和图表上数据的相关性:
PPT展示:布置任务3:打开“练习1-1.xls”, .将下图表格中的内容输入到A1:C3区域中,每输入一个数据,观察一下图表的变化,思考表格中上表头和左表头在图表中有何作用,能否省略?
讲解:图例主要作用用于标识图表数据系列或类指定图案或颜色。
引导分析制作图表的意图,根据制作图表的目的,制作合适的图表。
布置任务4:打开练习2,我想知道排名在前15名的国家会包揽大约多少比例的奖牌?中国在这当中会占多少比重?
带领学生回顾三种常见图表类型的功能和意义:柱形图:擅于体现数据差异;饼图:擅于体现比例分配;折线图:擅于体现趋势。
布置任务5:打开练习3,我想知道每个国家各轮成绩的变化趋势。
动手尝试输入相应的数据,观察输入数据后图表的变化。
再次明了数据表格和图表数据的一一对应关系,知道图例的来源
根据教师引导,回顾三种常见图表类型的功能和意义,分析制作图表的意图,动手制作适当的图表。
自主完成任务。预期:大部分学生都可以完成折线图,分析出各国的变化趋势
学生自主探究数据表格和图表上数据的相关性。更明确、清晰的让其理解数据表格和图表上数据的相关性
在会制作图表的基础上,分析制作图表的意图,制作合适的图表,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任务逐步加深难度,有助于学生理解。
巩固练习,学生学会根据目的,来制作数据图表
-
第四段 归纳总结
归纳总结
引导学生归纳出制作图表的步骤:
步骤1:分析意图:发展趋势?数据的多少?占有率的多少?
步骤2:选择图表:折线图?柱形图?饼图?
步骤3:生成图表:鼠标点击在表格区à“插入”à“图表”
步骤4:修饰图表:调整数据区域;调整图表的显示风格;美化图表
回顾整节课的学习和操作,总结出制作图表的步骤。
在总结中,升华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掌握图表创建的一般过程。本节课教学目标的再次突破,让学生理清思路。
-
第五段 作业展示与点评
布置作业
布置课堂任务:打开《练习4》制作“海外中国教育基金会09年图书募集各区比较”图表。要求:
制作各区各季度捐书情况图表;
各区全年捐书比例图表;
各区各季度捐书走势图表。
自主完成大任务
巩固练习,学生根据教师总结,内化制作图表的操作性知识。
点评作业
展示学生完成的图表,并指出问题:无图例、多余(无效)的数据系类
根据教师指出的问题修改图表。
让学生体会完成任务的喜悦,并及时纠正问题
-
-
- 标签:
- 案例分析
- 暑期
- 信息技术课程
- 反思
- 课程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