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董岗中心校-王丽-五年级语文上册-《“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加《学会看病》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默认段落标题(请修改)...

    跨越式精加略教学设计

    《19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20* 学会看病》

    肥西县董岗中心校    王丽

    • 教材分析:

    本次课程选取的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组课文里的后两篇课文。一篇精读课,一篇选读课。共3个课时,本设计针对的是第2和第3课时。在第1课时里,我安排学生汇报了预习的情况,学习了生字词,初读了课文,理顺了课文的写作顺序(按时间顺序),分几部分写(七八岁时、十多岁时,现在)和主要内容(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父亲和母亲对他的作品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作者从这两种评价中感悟到的爱。)。

         《学会看病》讲的是儿子感冒了,妈妈让她独自去医院,学会了看病的事,母亲用这种方式锻炼儿子面对生活的能力,表达了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

     

    • 学生分析:

    本次课程我选用的是我自己所带的班级五年1班。本班的学生基础较好,对文章的阅读理解能力较强。

     

    1. 分课时教学目标。

     

    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环节

    第1课时

    1. 学习生字词
    2. 初读课文,读准

    字音。

    1. 了解课文大意。

    重难点:把课文读通顺。了解课文大意。

    1. 学生汇报预习情况。
    2. 生读文。
    3. 生反馈课文大意。

    第2课时

    1.通过阅读课文,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的描写,感受作者运用这些描写所表达的情感。
    2.引导学生感受父母对子女的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重点:体会父母不同的表达方式所表达的同一种情感——对子女的爱。

    难点:学习作者描写人物所运用得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方法。

    1. 引入。
    2. 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
    3. 小组自学。

    第3课时

    1. 回顾单元,情感

    总结。

    1. 学生根据所定

    的情境完成小练笔。

    重点:理清本单元课文所共同表达的情感。

    1. 难点:根据根据

    所定的情境完成小练笔。

    1、老师总结。

    2、学生介绍。

    3、小练笔。

     

    •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 (一)引入。

    师板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问: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两个短语,如果给他们加上双引号后,就会变成(生在下面自由回答:两句话)这两句话是谁说的?(一生回答)对这两句话,巴迪有什么看法,请你从文中找出,自由读一读。如果让你用一个字来概括这两句话,你会用哪个字?(爱)师板书,画心形。

    //此处可以通过回顾第一个课时的内容,引出主问题:父亲和母亲对巴迪的诗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从课文中的哪些方面可以体现出来呢?

    对于“爱”这个主题的总结,放在深入理解课文的内容之后,比较合适。建议您放在最后的总结处。

    • (二)学习19课。

    1、师:“精彩极了”是一句赞扬的话,而“糟糕透了”是一句批评的话。为什么作者会觉得这两个极端的评价都是爱?请同学们通过学习课文,解决这个问题。(师提示:在前面的课文中,作者是怎样表达父母的爱的?)

    主问题设计好,应出示在黑板上,否则学生思考容易出现偏差。

    (ppt展示学习要求:请你找出文章中描写父母的语言、动作、外貌的语句,读一读,体会一下作者怎样通过这些语句表达父母的爱。)小组合作,汇报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此处问题的设计可以围绕主问题进行分解,如母亲对我这首小诗的评价是什么?通过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这些句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这部分不建议一开始就使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因为学生此时尚不知道学习的方法,易流于形式。建议先由教师主要讲解,交给学生学习方法,然后再讲学习方法迁移运用到“父亲对小诗的评价”,在学习父亲对小诗的评价时,可以引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 ◆汇报对母亲的描写及"我"当时的反应。

    (1)学生找出后,出示句子: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着:“巴迪,这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她搂住了我,赞扬声雨点般落到我身上。

    ★自由朗读,说说读懂了什么。

    ○“眼睛亮亮地” “兴奋”看出母亲非常惊喜;(神情)

    ○“嚷” “搂住”看出母亲非常高兴;(动作)

    ○“巴迪,这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语言)“精彩”?“极”?(从母亲的话语中看出母亲在高度赞扬我。)

    ○标点符号:?!!

    ○把“赞扬声”比作“雨点”写出了什么?

    ★    想象说话:此时此刻,母亲心里也许在想什么?

    ★    朗读指导。

    我就是作者,谁来读读,看谁最像我的母亲?指名读——齐读。(评价:一个永远欣赏鼓励儿子的母亲读活了!)

    过渡:还有这样的句子吗?母亲是怎么赞扬我的?

    (2)“亲爱的,发生了一件奇妙的事。巴迪写了一首诗,精彩极了……”母亲上前说道。

    ★    指名朗读,说说读懂了什么。

    ★    指名读,齐读。(评:这是热烈的推荐啊等)

    过渡:如果你就是巴迪,你有母亲如此的欣赏与肯定,此时你的心情怎样?(充满信心等)划出描写巴迪的词句。

    3我既腼腆又得意洋洋,点头告诉她诗确实是我写的。指名说,出示句子。理解“腼腆”“得意洋洋”( 指导朗读。)

    投影句子品读:我简直有点迫不及待,想赶忙让父亲看看我的诗作。(迫不及待是什么样子的呀?用你的朗读让大家一起感受一下!)

    整个下午我都怀着一种自豪感等待父亲的到来。

    将近七点钟的时候,我悄悄走进饭厅,满怀信心地把它平平整整地放在餐桌父亲的位置上。(我为什么会自信满满的呢?)

    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父亲还没有回来。我实在等不及了

    //此处学习完后,建议教师总结此处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总结,教师可以使用表格的形式,比如母亲的评价体现在哪些段落,每个段落对应的描写方法是什么?体现了母亲的什么心情?听了母亲的话后作者的感受是什么?

    • ◆   汇报对父亲的描写和"我"当时的反应。

    (1)“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放回原处。

    出示句子。说说读懂了什么?(糟糕?糟糕透?说明什么?)

    指导朗读,体会父亲的严肃,近乎冷酷,不近人情。

    (2)我的眼睛湿润了,头也沉重得抬不起来。

    你能体会巴迪当时的心情吗?(沉重)读一读。

    我再也受不了了。我冲出饭厅,跑进自己的房间,扑到床上痛哭起来。

    ①    什么描写?(动作)

    如果把冲改为“跑”,把跑改为“走”,把扑改成“躺”行不行?(指名回答后读)

    ②    真是委屈啊!作者听完母亲的赞美还有点腼腆呢,为什么听了父亲的话会有如此强烈的反应呢?同学们联系上下文体会一下,谈谈你的理解。

    ③    此时,巴迪的心情可以用什么词形容?(失落、伤心、难过、沮丧、委屈、失望……)
    ④带着这样复杂的心情再读。(生读、齐读)

    师引读:

    七八岁时,我写了第一首诗给母亲看,母亲一念完那首诗——我当时——当我把诗认认真真地誊写了一遍,满怀信心地给父亲看时,父亲却说——我听了,感到特别伤心,特别难过,所以——当父母在饭厅里为那首诗争吵时,我再也受不了了——

    //此处建议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方法参考上面的批注。

    • 二、研读“少年的认识”

    1、 同一首诗,母亲说精彩极了,而父亲却说糟糕透了,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啊。

    父母为什么这么评价呢?你认为谁对谁错呢?如果请你做个判断,你觉得巴迪的这首诗写得会怎样呢?

    2、说一说:(幻灯出示)现在,假如你是巴迪的好朋友,看见巴迪扑到床上痛苦地哭了,你会说什么呢?

    3、其实,几年后作者长成少年时,就对自己的第一首诗有了正确的认识,这回他是怎样评价的呢?赶快找找。(出示句子)

    “几年后,当我再拿出那首诗看时,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那的确是一首相当糟糕的诗。”
    4、既然作者都认为自己写得不好,为什么还能一直坚持写?(因为母亲还是一如既往地鼓励我,因此我一直在写作。)(随机理解词语)

    • 三、研读"成年后的认识"

    1、过渡:所以最终作者成为了美国的一名著名作家。请大家结合自己搜集到的资料说说作者都有哪些文学创作成就。

    2、(课件出示,先自己读读,指名读) 巴德·舒尔伯格是美国著名的畅销书作家。所出版的作品有《在滨水区》《码头风云》《什么使萨米逃走》《醒着的梦》《聪明的糊涂和糊涂的聪明》《我喜欢这个不讨人喜欢的人》等。

    3.时间的列车伴着我的成长一路前行,当年稚嫩的我已经成熟长大了!当我拿着国际大奖给父母亲看时,他们又会怎么说呢?根据上下文思考,说一说,看谁最像我的父母亲。(师当作者,生当父亲或母亲,即兴对话。)

    师:(长大的我走进家门)母亲,这是我写的《在滨水区》,刚获得国际大奖,您看——

    师:(成熟的我走进家门)母亲,这是我写的《码头风云》,刚获得国际大奖,您看——

    师:(依然心情忐忑的我走进家门)父亲,这是我写的《醒着的梦》,我觉得有点深度,刚获得国际大奖,您看——

    师:(小有成就的我走近)父亲,这是我写的《聪明的糊涂和糊涂的聪明》,这里有我对生活的体验与思考,刚获得国际大奖,您看——

    小结:你们的话真令我感动!我已经明白,无论是精彩极了,还是糟糕透了,这是父母对我共同的爱。板书:爱

    4.同学们,对于父母的爱,我作为旁观者都已经明白了。那成年后的作者明白吗?找出来读一读吧。

         课件出示: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但是仅有这个是不全面的,它可能会把人引入歧途。所以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自己读读这段话,从这段话里,你觉得作者到底明白了什么?

    ①“歧途”是什么意思?联系上下文思考一下。(岔道,不正确的方向,偏向某一边等)

    ②多危险的歧途,作者又是多么的幸运啊,来,我们也替作者幸庆一下。读——(”多危险的歧途“可否换一个稍微柔软的词语,毕竟这也是“母爱”)

    5、交流小结:“偏听则暗,兼听则明。我们的成长,既要听动听的赞美,也要听听批评和警告。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尽管表达的方式不一样,但是出发点是共同的,那就是爸爸妈妈对我们的爱啊。作者也从心底里感悟到了。到课文中找找作者是怎样说的?——”

    6、学生齐读句子,出示感悟:

    “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此处建议压缩拓展阅读材料的篇幅,先把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学习了,然后如果有多余的时间,可以再安排拓展材料。您觉着呢?

     

    • (三)联系学习20课

    母亲对儿子的赞扬是爱,父亲对儿子的批评是爱。那在20课里的母亲又是用怎样的方式去爱自己的儿子的呢?

    1. 快速默读阅读提示,看看我们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2. 师问:你能解决吗?
    3. 生自主学习课文。师巡视。
    4. 生反馈。(师提示:你解决了什么问题?)

    完成表格(PPT出示表格)

    找出异同点

    //建议此处教师给出主问题,然后引导学生使用精读课文的方法,将其迁移运用到略读课文的学习中。另外,找出两篇课文的异同点应是第三课时的主要任务,此处不建议设计该任务。

     

    • (四)小结下课。

     

    • 标签:
    • 作者
    • 精彩
    • 描写
    • 母亲
    • 课时
    • 出示
    • 语文
    • 上册
    • 父亲
    • 学生
    • 五年级
    • 课文
    • 糟糕
    • 中心校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