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品网络课程分析——《网络素养》
普通类 -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
课程简介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开设单位:中山大学
课程网址:http://www.icourse163.org/course/sysu-136001#/info
课程首页面
课程概况
网络,随时随地、无处不在。怎样判断网络新闻的专业性?如何分辨值得信赖的网络舆论?你懂得借助网络来寻求帮助么?你知道倡导公益的网络策略吗?生活在网络世界中,你可以合理使用、独立思考,还可以共同分享、积极参与。学习、批判、理解、交流、对话、反思、行动,提高你的网络素养,从现在开始吧!
课程目标
1、该课程的主要目标是让选修者探讨新媒介环境下网络如何建构世界,以及这种建构对媒介内容、公共舆论、政府决策、公众心理尤其是弱势群体权利的影响。
2、该课程还希望能帮助选修者建立必要的网络素养,从而懂得更加理性、成熟地使用网络。
学习目标
课程由多位老师讲授,具有多元观点与宽阔视野,以鲜活的案例进行引入和探讨。目标过于宽泛,选题和讲授的较广不能深刻地去探究。
常见问题
①“讨论区哪些纳入课程评分标准的30次?”——各位在“课堂讨论区”、“老师答疑区”和“综合讨论区”中的发帖和回帖数量都纳入计算。此外,将根据参与频次和发(回)帖质量,选出10位左右,在期末进行5-10分的加分以及由授课团队提供的奖品。
②“课程QQ群的讨论是否纳入考核?”——课程QQ群旨在为各位朋友提供一个类似第二课堂的交流学习空间,朋友们可以依托该QQ群探讨更加广泛的问题,因此不纳入统计。同时从本周开始,助教将定期通过QQ群共享与课程相关的,或者各位感兴趣的学习资料。
③“单元作业字数是否有要求?”——单元作业为简答题(10分每题),主要围绕课程内容出题,对字数不作要求。答出基本概要可得到4-5分,在此基础上能举出案例具体阐述可得6-8分,若在此基础上能提出自己见解可得9-10分。
④“课程证书的费用问题。”——证书事宜具体由“爱课程网”负责,证书的形式包括有电子版(免费)的和纸质版(收费)的,可以在课程结束后根据需要进行申请,纸质版证书的收费标准为100元/份。
⑤单元作业在截止日期前,可重复提交,以最后提交版本为准。
⑥其他疑问,可参考“帮助中心”的有关信息:http://www.icourse163.org/help/help.htm#/hf或加入MOOC_网络素养QQ群(群号364786135)进行交流。
-
六维度分析
学习内容
- 知识结构
知识模块按时间顺序排列,每周安排了适当的学习内容,概念明确,内容丰富。
- 第一周 互联网革命及其影响
- 1.1 互联网正在重塑世界
- 1.2 互联网对认识世界的影响
- 第二周 未来新闻业和未来受众
- 2.1 未来的新闻生产
- 2.2 未来的媒介组织
- 2.3 未来的受众
- 第三周 网络舆论:真实或虚幻
- 3.1 互联网舆论的特点
- 3.2 关于舆论的论争
- 3.3 怎样看待网络舆论的问题
- 3.4 公众能做什么
- 第四周 如何避免“刻板印象”
- 4.1 媒体中常见的刻板印象
- 4.2 媒体为何会有刻板印象?
- 4.3 如何避免“刻板印象”的影响?
- 第五周 互联网假新闻:辨识与应对
- 5.1 真假难辨的互联网假新闻
- 5.2 甄别、防范与应对
- 第六周 网络中的“煽色腥”
- 6.1 网络:无处不在的“煽色腥”
- 6.2 争议与讨论
- 第七周 新媒介与消费生活
- 7.1 新媒介与消费主义
- 7.2 消费主义与网络经济
- 7.3 合理安排你的媒介消费方式
- 第八周 新媒介与公民赋权
- 8.1 新媒体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帮扶
- 8.2 公众如何借助新媒体寻求帮助
- 8.3 理性看待新媒介的赋权作用
- 第九周 新媒介与公益动员
- 9.1 公益组织、公民赋权与社会动员
- 9.2 公益组织的新媒介策略
- 9.3 公益组织的新媒介动员
- 媒体选择与知识表征
视频、文档和富文本
学前指导:视频导学+文本材料
内容讲解:视频
测试:文档
课件:可供下载的文档
PPT:富文本
学习资源设计
- 提供了6种学习资源
- 公告
对作业的互评以及开课、复习等的通知
示例:
- 评分标准
将网络素养这门课的评分细则详细介绍,并要求互动性,严谨认真。
示例:
- 课件
目前提供了5个周的教学课件,每个课件按照大纲分成多个小节,每个小节以视频、文档和富文本等展示,并多处加入讨论环节。
示例:
不足之处:富文本的展示没有与视频和讨论完美的结合起来
- 测验与作业
每周都会有作业,大部分都是主观的讨论题,需要给出几个不同的论点,分析的成分较多。
示例:
不足之处:个人认为作业的量多了一点,再加上要同学互评感觉是一个负担,并且都是一些论文的形式,较单一。
- 考试
未开放
- 讨论区
供学生就课程问题进行交流学习。并需要遵守【讨论区使用规则】(在讨论区的活跃程度需要纳入总评),然后再进行相关发表。
示例:
有三个子版块“课堂讨论区”、“老师答疑区”和“综合讨论区”分区管理不同的讨论范围及功能。
示例:
老师答疑区:发表关于作业、测试、课件内容希望能够得到老师回答的疑问。
课堂交流区:这里呈现的是在课件中作为教学内容的讨论
综合讨论区:发表任何想与大家分享的经验及想法!关于本课程、学习、工作、生活等一般性话题。
六维度分析----------------------------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总流程:导学---内容讲解(知识点、社会现象)---总结评价(单元测试、讨论)
知识点学习流程:教师讲解为主,先介绍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在讲解具体内容,最后总结并发起讨论
六维度分析----------------------------教学策略设计
案例教学为主,用热点问题导入,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引发讨论。
注重思考讨论,让学生跟随老师的话题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六维度分析----------------------------学习支持设计
课程学习支持
视频导学(提供教学目标、教学内容)
文本导学(提供课件文档)
交流平台: 老师答疑区、课堂交流区、综合讨论区、测验作业互评等等
示例:
答疑工具:向老师提问、老师答疑
教学大纲、考试大纲
导航设计:课程章节导航和主导航
支持学习记录的导入导出
六维度分析----------------------------学习评价设计
测验与作业(见学习资源设计)
考试(见学习资源设计)
-
总结和评价
优点与借鉴之处:
结构清晰,内容丰富,注重实例;
注重学生参与讨论和互动;
界面简单,方便学习者使用;
有任务驱动处理,并能及时反馈问题;
每一页都有明确清晰的导航;
不足之处:
课程中的问题没有后续的简单测试,而是以论文作业的形式出现,量多,效果不佳。
作业批改同学互评后老师也没有参与讨论。
-
-
- 标签:
- 分析
- 讨论
- 网络
- 老师
- 精品
- 网络素养
- 媒介
- 网络课程
- 讨论区
- 作业
- 问题
- 课程
- 维度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