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品网络课程分析——《马克思主义原理》分析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课程简介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课程开设单位:清华大学;

    课程网址:http://www.xuetangx.com/courses/TsinghuaX/10610204X/_/about

    课程首页面:

    课程简介:

    本课程作为一门通识教育课程,通过系统地讲授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特征、社会作用和价值追求,讲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政治经济学基本规律和科学社会主义原理及其内在逻辑联系,表述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主要内容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从而为学生完整、准确的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提供理论基础。 本课程强调“教与学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教学理念,提倡“在比较中学习、在交流中学习、在阅读中学习、在思考中学习”的学习方法,在教学中除了在线教学外,还将辅助在线阅读、在线讨论、线下活动等方式,将传统以“教”为主的模式翻转为以“学”为主的模式,学生需要完成由“被动灌输”到“主动学习”的转化。 本课程作为一门通识教育课程,通过系统地讲授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特征、社会作用和价值追求,讲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政治经济学基本规律和科学社会主义原理及其内在逻辑联系,表述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主要内容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从而为学生完整、准确的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提供理论基础。

    课程目标: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系统地讲解,使学生完整、准确的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

    通过对课程的学习与应用,辅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 六维分析————————————————学习内容

    知识结构

    由于课程内容较多,知识结构呈现方式以绪论与第一章为例:

    分析:

    通过纯文字的方式呈现知识结构,不够清晰明了;

    但每个章节的学习内容进行碎片化拆分,再进行统一练习测试,使杂乱的知识点相对独立又互相联系,有助于学习者抓住重难点学习。

    媒体选择与知识表征

    文本、音频、视频和组合媒体;

    学前指导:文本和视频材料。

    内容讲解:视频+组合媒体。

    课程习题:组合媒体;

    课外拓展:文本材料;

    分析:

    多种媒体混合使用,将不同的学习资源放在合适的媒体上进行传播,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

    • 六维分析————————————————学习资源设计

    提供了3种学习资源:课件、wiki、阅读资料;

    课件:

    课件由视频和组合媒体共同组成。其中组合媒体教特别的一点是将课件与教师讲解视频切换播放,用多种媒体不断刺激学习者,容易引起学习者的持续注意。

    Wiki:

    运用wiki可以集众人智慧完善名词术语的解释,是一种开放式与累积式的学习资源,容易引发学习者的互动行为。

    阅读资料:该部分的学习资源仅为文本方式呈现,容易使学习者感到枯燥,若加入一些图片,或使用音频、视频等媒体呈现资源,学习者的学习效率可以更高。

    • 六维分析————————————————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总流程:导学——内容讲解(知识点讲解微视频)——总结评价(课程习题和课后作业)

    知识点学习流程:

    1、教师讲解为主,助教与教师互动,强调重难点。讲解方式为:先总结前节课重难点,引入本节课知识点,对本节课知识点进行分析与举例,总结知识点。

    2、完成课堂练习,检验本节课学习情况

    3、在截止日期前完成课后作业,巩固课堂学习的知识;

    4、阶段性测验,检验阶段性学习情况;

    5、安排课后线上讨论活动,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探讨分析;

    分析:教学活动设计灵活多变,主要采用了讨论式的教学,很好的迎合了哲学课程难懂、深挖的特点,让学习者在讨论中悟出哲学的真谛。将教学内容碎片化处理,通过微视频进行知识点讲解的方式也很好的解决了现代人的碎片化时间与系统性学习之间的矛盾。

    • 六维分析————————————————教学策略设计

    1、知识点导向式的学习;

    2、注重将知识点与实际生活结合,通过实际例子分析抽象的哲学问题;

    3、强调讨论式的学习,在讨论中明确哲学内涵;

    • 六维分析————————————————学习支持设计

    课程学习支持:

    学前指导:

    1、视频导学(提供主要内容、学习目标、课程资源获取途径和学习方法方面的指导)

    2、文字导学(总结前一章节知识点,通过案例引出本章节的学习知识)

    学习工具:

    1、Wiki:学习者共同搭建学科专业名词解释平台,运用集体智慧完善和明确相关概念。

    2、作业到到期提醒:提醒学习者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应的学习内容。

    3、微信公共平台:在平台中发布本周的学习提醒、学习内容精炼等内容。

    交流平台:

    1、讨论区:教师在课堂之外以发帖的形式在讨论区中提出相关问题,供学生进行探讨。

    答疑工具:

    1、论坛:在论坛中学生提出问题,教师以回帖的形式进行解答。

    导航设置:

    1、主导航:主导航在页面上方,清晰明了:

    2、内容导航:在课件模块中,内容导航在页面左侧,以章节为根节点进行分类:

    学习进度监控:帮助学习者监控自己的学习进度;

    分析:在学习支持方面,该课程的学习工具单一,建议增加学习笔记等功能记录学习者的学习痕迹;交流平台缺乏多样化,仅限于非实时讨论交流,应增加实时交流的功能;答疑仅能通过论坛回帖进行,过于公开化,应考虑到一些学习者的问题隐私性,增加邮箱答疑等方式。

    • 六维分析————————————————学习评价设计

    课程评价:

    最终成绩将分为通过和不通过,根据每周作业成绩和读书笔记完成情况综合给分。如果需要这么课程替代清华大学的相应学分课堂,则按照百分制给出成绩。

    对于清华大学的学生来讲,选修这门课程可以替代传统课堂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需要完成以下几个环节:1、在学校的选课系统进行选课,课号为10610204X;2、在学堂在线平台注册并选修本课程;3、按照课程要求完成日常学习过程,包括课程所要求的在线阅读、线下讨论以及辅导报告等环节;4、参加统一组织的线下考试;5、课程成绩由线上学习(60%)和考试(40%)构成。

    自测:在每个知识点结束后,都会有几道小问题来测验学习者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自测题型为单选题与多选题,学习者有两次提交机会,第一次提交后系统会显示答错的题目,学习者还可进行修改,再次提交:

    阶段测试:在课程完成四个章节后,教师将会提供一个阶段测试,检验学习者前一阶段的学习成果。测试题目类型有单选题、多选题和判断题,每个学生有三次作答机会,阶段测试的结果计入最终的课程总成绩中。

    讨论作业:教师定期设置讨论课,即提出一个问题,学生在讨论区中以跟帖的形式对这个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这种形式的作业根据学生的参与活跃程度给予评价。

    • 总结和评价

    优点与借鉴之处:

    --界面设计简洁明了,导航设计方便快捷;

    --多种媒体结合使用,容易引起学习者的持续注意,同时迎合不同学习风格学习者的需求;

    --学习内容的碎片化处理与微视频的应用,迎合了现代人的学习时间需求;

    --知识点导向式的教学设计符合《马克思主义原理》课程的深奥性、繁杂性特点。

    --教学活动设计丰富,尤其是讨论环节和讨论区的大量运用有效解决了哲学问题难懂、难解的问题,且体现了本门课程的特色。

    不足之处:

    --学习评价的形式单一,应加入同学互评等环节,使评价更完整合理的同时增加学习者之间的交流。试题的类型也过于单一,仅限于选择题和判断题等理解记忆性的问题,应增加一些案例分析等应用性的问题。

    --学习支持设计有所不足,尤其是答疑与交流的部分,应拓展交流的渠道。

    • 标签:
    • 分析
    • 讲解
    • 教学
    • 媒体
    • 学习者
    • 知识点
    • 精品
    • 原理
    • 六维
    • 马克思主义
    • 学习
    • 网络课程
    • 视频
    • 课程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