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明翰
普通类 -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
夏明翰
夏明翰
夏明翰是党的忠诚战士,人民的优秀儿子,同时也是一位出色的诗人。
1900年农历八月夏明翰生于出生在其父亲做官的湖北秭归。夏明翰的童年跟随祖父、母在湖北、江西等地度过的。
1912年全家回到衡阳,住在衡阳市湘江东岸的杨家花园里。夏明翰的父亲曾做过秭归知县,祖父中过举人,做过京官。外祖父清末翰林,国史馆秘书,母亲也能善诗文。少年时代的夏明翰就受到了父母追求科学民主和维新变法思想的熏陶,养成了爱读书善思考的习惯。但他并不以“夏府少爷”自居,而是经常做些自己认为该做的事情,还尽自己的能力接济穷苦人。
1917年春,夏明翰进入湖南省立第三甲种工业学校(位于衡阳)读书。在校期间,他受到五四运动的影响,开始读进步书籍,并参加游行和反对军阀的活动,因此与祖父的矛盾日益尖锐。组织成立了革命团体“砂子会”,并用诗歌和绘画,揭露军阀卖国贼的丑恶嘴脸,宣传反帝爱国思想。夏明翰曾写过一首讽刺军阀的诗:“眼大善观风察色,嘴阔会吹牛拍马,手长能多捞名利,身矮好屈膝磕头”,真是把军阀政客们的丑态,刻画得淋漓尽致。“五四”运动风潮波及衡州后,夏明翰与同学一起,发动罢课,推动罢市,声援北京学生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斗争。他带领一个演讲团,经常到各地演讲宣传。在查禁日货的斗争中,夏明翰首先发动自己的弟妹夏明震、夏明霹、夏明衡等,把祖父藏在夹墙中的日货集中到湘江河边,付之一炬。夏明翰这些活动,遭到了思想顽固、保守的爷爷夏时济的反对,夏明翰因此被关进一间小屋里。后来,在母亲陈云凤和弟弟夏明震的帮助下,破窗跳出,用斧头砍倒后院的一棵桂花树——这颗树被夏时济看成是夏家官运亨通、家庭兴旺的宝树。当天夜里,夏明翰离家出走,找到了还在衡阳指导学生运动的何叔衡,何叔衡拍着夏明翰的肩膀道:“你这是一个勇敢正义的举动,革命青年就要有这种同封建势力决斗的勇气。”事后,何叔衡还特地为夏明翰题了一首诗:“神州遍地起风雷,投身革命有作为,家法纵严难锁志,天高海阔任鸟飞。”
1921年秋,夏明翰入自修大学,并经毛、何二人介绍加入了共产党。这位冲出封建家庭的“夏府少爷”,此后寄居在简陋的房舍里,学习和生活都非常刻苦。据当时的人回忆,平时他戴着一副眼镜,因几个月不剃头而乱发蔽脸,总是抱着书本苦读,一见面就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1926年2月,夏明翰被党中央调到武汉工作,担任全国农民协会秘书长,兼任毛泽东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秘书,并在农讲所授课。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血腥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夏明翰闻消息,非常悲愤,挥笔写下了:“越杀胆越大,杀绝也不怕。不斩蒋贼头,何以谢天下!”的短诗。为了“斩蒋贼头”,夏明翰毅然投笔从戎,参加了第二次北伐的革命军,在邓演达主持的政治部思想部担任宣传部长,并随军到达河南前线。
1928年初,夏明翰被党调到湖北工作,任中共湖北省委常委,参加省委领导工作。由于叛徒的出卖,同年3月18日他不幸在武汉被敌人逮捕。在他的房间里只搜到一块怀表、一个手电筒和他戴的一副近视眼镜。夏明翰被捕后,党组织设法营救,未能成功。3月20日清晨,他被敌人押送到汉口余记里刑场(武汉鹦鹉洲)。当敌执行官问夏明翰还有什么话要说时,他大声说:“有,给我拿纸笔来!”于是,夏明翰写下了首大义凛然的就义诗:
砍头不要紧,
只要主义真。
杀了夏明翰,
还有后来人。
-
-
- 标签:
- 衡阳
- 革命
- 夏明翰
- 思想
- 担任
- 湖北
- 调到
- 发动
- 武汉
- 军阀
- 祖父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