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键词句理解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关键词句理解
    • 关键词句理解

    【小问题】以下3个描写片断, 怎样通过关键词句体现人物爱国的性格特点的?

    1.中学生梁帆的爱国心

            1990年5月,北京市中学生梁帆赴荷兰参加国际少年儿童联盟活动。当她和其他国家的少年儿童一道兴致勃勃地来到会场时,却发现会场四周悬挂着参加这次活动的各个国家的国旗,惟独不见五星红旗。

            梁帆顿时如同丢失了一件最珍贵的东西,高兴劲一下子全没了。她立即向会议主办方提出抗议:“为什么这里没有悬挂中国的国旗?我是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少年儿童来参加活动的,我就代表中国!有我参加,就应该有五星红旗!”

            会议主办方负责人歉意地对梁帆解释说,由于时间仓促,一时找不到中国国旗,所以没有挂;但他保证将尽快解决好这件事。梁帆对这种解释并不满意,于是拒绝拍摄缺少五星红旗作为背景的活动照片。后来,大会主办方终于找到了一面五星红旗,并把它挂在了会场上。梁帆这才面带笑容,愉快地参加了大会的活动。

    2.爱国人士钱学森

             为了报效祖国,振兴祖国!钱学森说,自己在美国20年的学习、研究,都是为了将来报效祖国、振兴祖国做准备,“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刚回国不久,陈赓大将问他:“中国人搞导弹行不行?”钱学森回答:“外国人能干的,中国人为什么不能干?”“好!就要你这一句话。”陈赓将军满意极了。这一句话决定了钱学森以后的生活。作为一位享有国际威望的大科学家,他马上以一位普通科学工作者、一个普通人的姿态,积极投入工作。他十多年穿行在风沙弥漫的西北荒漠,风餐露宿1,枕冰卧雪,默默地为祖国的科学和国防事业奉献着自己的才智,为共和国的“两弹一星”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

            1. 风餐露宿:风里吃饭,露天睡觉。形容旅途或野外工作的辛苦。

    3.洗雪“东亚病夫”之耻——霍元甲

              1901年,有个卖艺的俄国人在报上登出广告,自称“世界第一大力士”,并侮蔑中国人无能。霍元甲当场质问这个俄国人,并要他重新登广告放弃“世界第一”的说法,公开赔罪,承认侮辱中国人的错误。俄国人慑(shè)于霍元甲的正义与武功,全部照办。从此霍元甲威震津门。

              1909年冬,英国大力士奥皮音在上海登广告,辱中华是“病夫之国”,民众是“东亚病夫”。霍元甲应上海武林友人之邀,为雪“病夫”之耻约奥皮音比武。结果奥皮音未敢交手便逃之夭夭。霍元甲这一壮举立刻轰动上海。

              霍元甲认为“欲使国强,非人人尚武不可”。于是,1909年6月,他在上海创办了中国精武体操会(后改为精武体育会),奠定了我国民间体育组织——精武体育会的基础。并把霍家拳毫无保留地公诸于世。

    • 标签:
    • 活动
    • 钱学森
    • 关键词句理解
    • 上海
    • 参加
    • 事业
    • 病夫
    • 祖国
    • 中国
    • 中国人
    • 霍元甲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