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青林《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默认段落标题(请修改)...

    请在这里输入段落内容...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

    30团中学   张青林

    教材分析:《我不是最弱小的》这篇课文讲了萨沙与家人出外度假,突然遭遇暴风雨,父母亲很自然地把雨衣让给了年龄最小的萨沙。在他们的影响下,萨沙也不甘于做弱小者,并学会了保护弱小者。尽管文章说的是一件简单的生活小事,却阐明了深刻的做人道理,渗透了培养自信自强人格的思想。

     

    一、学习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问号、感叹号表达的不同语气。

    3有不甘为弱者,应该保护弱小者的意识。

    4加强词语积累运用的习惯。

    二、学习重点。

    1生字认读,课文的朗读。

    2体会问号、感叹号表达的不同语气。

    三、学习难点。

    从平实的对话中,感悟明白“应该保护比自己弱小的”这一道理。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激趣揭题。

    可萨沙才五岁,他却自豪的说出“我不是最弱小的”。你们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一起来看这个故事。

    板书课题:我不是最弱小的

    指导“弱”的书写:两个“弓”字的头短身长,注意点、提的穿插。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  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认读生字。

    2  再读课文,读通课文,争取不添字不漏字。

    3  在课文中还藏着好多生字伙伴,你能找出来介绍给大家吗?

    (孩子们教读生字,随着孩子的教读出示生字词卡片)

    你还能向大家更仔细地介绍这位生字朋友吗?

    (鼓励孩子为生字组词,解释字义、词义,提醒读音,记忆字形等等)

    4  在识字中穿插写字指导

    (1)如孩子提出“萨、簇、随”都是平舌音,“铃、倾”都是后鼻音。

    在正音时指导后鼻音“铃”的书写:左窄右宽,撇穿插在金字旁第二横下,令不要少写一点。

    (2)如孩子提出“芬、芳”可利用形声字的特点,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

    在识记后可指导书写“芬、芳”二字的书写:草字头的横不要太长,两竖下方可略向内斜,写出“呼应”感;“芬”字的撇捺要舒展,“芳”字的中横要写长,突出这两个字的主笔,以“支撑”整个字方正平稳。

    (3)如果孩子八“末”“末”二字进行比较,也可由学生在此进行“末”字的书写指导

    (以上的书写指导,不益每个字都进行,本课时只着重指导好几个,练习好几个) 

    5 请几位勇敢的同学读课文,其他小朋友注意听他们读得怎样。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和同桌互读课文,相互打星评价。 

    2  听读后思考回答:为什么萨沙自豪地说自己“不是最弱小的”?

    3  提出自己还有什么问题不明白。

    四、拓展阅读:

    阅读材料46页《读一读》。

    五打写练习:

    1用本课生字组词并写话。

    2选几个词语写一段话。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读懂课文内容,有保护弱小者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一个什么故事,谁能够给小伙伴们说一说?

    二、体会课文,引导积累。

    1  这个故事中有哪些角色?(妈妈、托利亚、萨莎、蔷薇花)

    这个故事中有一件联系所有角色的东西,是什么?(雨衣)

    2  雨衣是什么天气才用呢?请大家读第三自然段,找出描写天气的句子读一读,你觉得这个句子中哪些词语用得好?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打雷、下雨得词句,或者描写其它天气的词句。

    3  下雨了,雨衣对每个人都需要,而这件雨衣却在怎样传递呢?找到三自然段中写传雨衣的句子,读一读。

    板书:妈妈――托利亚――萨莎

    4  老师范读三自然段,同学们边听边体会,你觉得妈妈、托利亚在传递雨衣的同时,还传递着什么?

    5  当雨衣传给萨莎后,他和妈妈有一段对话(4-7自然段),你和同桌分角色,相互交换读一读。

    指名几组读,评议谁读得好,为什么?相机指导问句的读法。

    (第一个问句要引导学生读好两个语气词“呀”和“呢”,重音突出“为什么”。在朗读中感悟萨沙不理解妈妈和哥哥的做法而发问的心理。第二个问句语调先降后升。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萨沙不相信自己是最弱小的心理。)

    6  听了妈妈的话,萨莎怎么做的,读8、9自然段。它把雨衣传给了谁,为什么?

    板书:蔷薇

    你觉得萨莎在传递雨衣给蔷薇的同时,还传递着什么?

    7  小结:大雨中的野蔷薇娇嫩弱小,小萨沙用雨衣保护野蔷薇固然有妈妈的启发和鼓励,但更多的是出自他那颗对美好而弱小事物的关爱和保护的童心。正是这美丽而弱小的野蔷薇,真切地表现小萨沙那颗纯真的童心。

    三、积累运用,指导书写。

    1  本文中除了刚才我们提过的好词佳句外还有不少,你能找出来读一读吗?评一评谁读得好。(相机指导一、二自然段的朗读)

    词语积累。

    森林    景色    露珠    清新    盛开

    应该    保护    娇嫩    弱小    勇敢

    雷声大作  倾盆大雨  随风舞动  芬芳扑鼻

    2  咱们也像课后的学习伙伴那样,制作一些词语卡片,积累自己喜欢的词语吧。

    在做卡片时指导上课时没有完成的生字书写指导。

    3 试写问句和感叹句。

    四、拓展阅读;

    阅读材料46页-53

    必读篇目:

    1苏霍姆林斯基

    2勇气

    3张海迪的故事

    4微笑

    选读篇目:

    1残疾人服务车

    2用脚画画的杜兹

     

    五、实践活动

    讲讲勇敢者的故事并把它写下来。

    教学反思;

    学生的预习不是一无所知的,教师的设计也不能无视学生的认识而更应该从已有的认知经验出发,从学生已有的成果开始设想,抓住学生提出的几个要点问题,针对性的进行指导,让学生自寻结果,就能收到很好的效果,教师要学会放手,你会发现学生也很精彩。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萨沙和妈妈之间的对话。教学本课时我把重点放在了引导学生朗读感悟上了:

    1、重视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对于课文的理解应建立在熟练的朗读之上,因此在教学时我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熟悉课文,并通过明确朗读要求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的重点内容,使学生在读书中对课文所蕴涵道理有初步的感知。

    2、重点精读,感悟理解。

    在初读的基础上,重点首先应放在“妈妈”的动作及与萨沙的对话的理解上。从“爸爸赶忙把雨衣给了妈妈,妈妈接过雨衣没有穿,却把它给了我”。从找重点词及动作理解到妈妈对孩子的爱;妈妈所说的话是在教育萨沙要懂得同情弱者,保护弱者;而萨沙的话又时我们理解到他对妈妈的爱,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萨沙不甘当弱者的心情。学生在理解句子的基础上读出了萨沙不甘为弱、也想保护弱者的想法;特别是在萨沙把身上的雨衣盖在蔷薇花上之后说的话,“现在我还是最弱小的吗?”这一句要指导学生体会萨沙的自豪感,因为他已经不是最弱小的了,能够保护比他弱小的蔷薇花了。这样,通过学生不断深入地朗读,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语感,也使学生受到了教育。

     

    • 标签:
    • 学生
    • 弱小
    • 生字
    • 课文
    • 指导
    • 雨衣
    • 课时
    • 教学设计
    • 书写
    • 妈妈
    • 保护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