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参考
普通类 -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
教学参考
这篇精读课文是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写的一篇童话。讲的是一只还不会飞的小麻雀住在屋檐下的窝里,他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妈妈不断地告诫他要小心,掉下去会很危险,但是他不听劝告,果然掉在窝下一只大花猫旁边。妈妈奋不顾身地去保护他,小麻雀又怕又急,竟然飞到了窗台上。而妈妈尾巴上的毛却被大花猫咬掉了。这篇童话一方面告诉人们,小孩子自作聪明,不听劝告,是要吃亏的;从另一方面又告诉人们,只有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去经受锻炼,生活的本领才能更快地增长起来。
课文分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13自然段)写窝里的小麻雀普季克还不会飞,他对外面的世界很好奇,又不相信妈妈的话,总爱按照自己的看法解释外面的事;对妈妈“小心,会摔下去”的告诫很不爱听。
小麻雀向妈妈提出一个又一个问题:“摔下去会怎么样呢?”“这……这是怎么回事?”“树为什么要摇晃呢?”说明他一天天在长大,对外面的世界很好奇,求知欲望很强;从“想快点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日子就这么过去了,可普季克的翅膀长得不紧不慢”写出了小麻雀想飞出去的急切心情;他认为“树不摇,风就没了”,庄稼汉“翅膀上的毛都让猫给咬掉了”,认为“谁都应该有翅膀……”,说明他很不相信大人的话,自作聪明。从麻雀妈妈一次次提醒孩子“小心,会摔下去的!”“你一掉下去,猫就会把你吃了!”“……被风刮到地上,就会让猫给吃了!”说明妈妈对普季克关怀备至,生怕他有危险。可是普季克“不爱听这些”,把妈妈的话当做耳旁风。在这部分内容中,对麻雀母子的刻画,生动形象地反映了现实生活,使我们感到似曾相识。
第二部分(第14——18自然段)写普季克不小心掉在窝下一只大花猫旁边,麻雀妈妈奋不顾身地保护他。他又急又怕竟然飞到了窗台上,可是妈妈的尾巴却被大花猫咬掉了。
从对麻雀妈妈“扑下来”“推”“竖起”“张大”“直瞪”这一系列动作的描写,可以看出妈妈为了保护孩子是多么勇敢无畏,以至使大花猫都吃了一惊;而自己的尾巴被大花猫咬掉了,却“一点儿也不在乎”,还“啄啄他的后脑勺”问“怎么样,怎么样?”可以看出,麻雀妈妈和天下的母亲一样,都是这样无私地关爱着自己的孩子。起初,妈妈担心小麻雀还不会飞,会出危险,后来,小麻雀在经历了危险后,增长了求生的本领。从普季克“惊慌失措,浑身摇晃,拼命扇动着翅膀”“又害怕又着急,一下子竟从地上飞了起来”,和普季克说的话“没什么!”“总得一样一样学嘛!”告诉人们,小孩子的本领不仅需要长辈们的言传身教,更需要在生活实际中去经受锻炼,这样他们才能快快成长起来。
第三部分(第19自然段)写小麻雀的心情既高兴又难过。
普季克为自己“终于会飞了”而高兴,这是成长中的孩子们共同的心理;“可看到妈妈光秃秃的尾巴”心里很难过,说明他心疼妈妈,懂得了在自己成长过程中妈妈也付出了代价。
选编本文的意图是通过阅读童话讲的这个有趣的故事,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明白作者要告诉人们的道理。这篇童话对孩子们的成长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课文配有一幅插图,画的是麻雀妈妈在大花猫面前保护小麻雀,使花猫大吃一惊,小麻雀竟然飞了起来。
课后练习共有3道题。第1题是有感情朗读课文和理解课文内容的练习;第2题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体会句子所表达的人物的心情;第3题“读读写写”是词语练习,这些词语是含有会写字的词中的一部分,它们中有的是常用词语,要求会读会写,有的是课文中的重点词语或难理解的词语,需要掌握。★号题是拓展延伸的题目。
“词语采集”中列举了三个词,是熟词或熟字组成的新词,有的还是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学习链接”中简介了作者高尔基,可以使学生对这位著名作家有个初步的了解,也便于学生从列举的作品中有选择地进行课外阅读。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普季克是怎样的一只小麻雀,麻雀妈妈是怎样的妈妈。难点是如何正确地认识麻雀母子,如何理解课文最后一段话所表达的意思。
-
-
- 标签:
- 词语
- 危险
- 成长
- 翅膀
- 告诉
- 麻雀
- 花猫
- 妈妈
- 说明
- 人们
- 教学参考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