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蒙娜丽莎》的艺术魅力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蒙娜丽莎》的艺术魅力

    《蒙娜丽莎》的艺术魅力

          达· 芬奇的人物肖像画《蒙娜丽莎》是文艺复兴时期及整个世界美术史上最优秀的肖像画之一, 问世以来, 她那含蓄的微笑,受到人们一致的喜爱与推崇, 也引发人们无尽的艺术魅力的遐想, 在艺术史上并不多见, 如果以传播范围和影响时间而论, 恐怕古今中外没有哪一幅人物肖像画能与之相比。

          《蒙娜丽莎》这幅画, 大约完成于1503年——1506年间, 现存于法国巴黎的罗浮宫。画中这位美丽年轻女性, 是意大利佛罗伦萨一位名叫佛朗西斯科·戴· 热贡多的银行家的妻子, 名叫蒙娜丽莎。画家通过细腻的手法, 不仅表现了这位年轻女性美丽的容貌, 而且表现了她内心丰富的情感。这幅正面带手的半身像, 构图上呈稳定的三角形, 头和双手既优美又突出, 蒙娜丽莎似乎坐在露台上, 远远望去, 背景上有一片起伏的山峦和河流, 空旷而深远, 人物显得十分安详、端庄。唇边抿去的淡淡含蓄的微笑, 神秘而若有所思的眼神, 使人物喜悦之情跃然于画面之上。画家对人物的右手也着力进行了刻画。手部的圆活、细腻, 与面部表情构成了和谐的整体, 成为表现人物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人物的装束、面部表情和手的位置, 暗示了人物的教养、气质和身份。那如烟如雾的背景, 柔和光线笼罩着整个画面, 人物形影自然交融, 轮廓线常常消失在若有若无之间, 使整幅画面产生了诗一般朦胧而淡远的意境, 这种渐隐法的绘画技巧同早期文艺复兴画法已大不相同。端庄的表情, 发自内心但又颇为含蓄的微笑, 顾盼生姿但又绝不卖弄的眼神, 都说明了画中人物沉浸于解脱后的自足与自信之中。不论画中人原型是谁, 她给人的印象是一位娴静、平和、内心充满幸福, 而对前途又充满自信的年轻女性。此幅作品充分表现了达·芬奇丰富的绘画技巧和艺术创造。

    一、达· 芬奇的艺术创造精神

          在这幅肖像画中, 达· 芬奇的艺术创造精神, 首先表现在对数百年来欧洲画坛上人物形象僵硬、呆板模式的突破上。在达·芬奇之前, 欧洲画坛存在着一种通病, 那就是过多地注重人物细部如头发、衣饰的描绘, 而忘却了对人物丰富而复杂内心情感的揭示。因而, 常常出现事与愿违的效果, 细部越逼真, 人物越显得呆板、僵直, 缺乏活力与感情, 使人一览无余, 没有猜想的余地。达· 芬奇深刻地理解, 要创造充满省略的艺术形象, 光靠细部的逼真是不行的, 画家必须在表现人物内心情感上下功夫, 必须通过含蓄的表现手法, 给观众创造出一个看得见, 但又无法一眼看穿的艺术形象。只有这种发人深思能给人留下想象空间的艺术形象, 才是最有生命力的。蒙娜丽莎的微笑, 是永恒的, 是充满艺术魅力的, 也是让人无法一眼洞穿的。

          “ 妙手何人为写真, 只难传处是精神”。(宋· 张孝祥《院溪沙》)世界上古往今来的艺术家, 为了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进行了不懈的探索。我国古代画论中就有“ 以形写神” 、“传神写照, 正在阿堵中”等说法, 但在我国古代的画家传世之作中,确实找不到能和《蒙娜丽莎》相比的作品。欧洲艺术大师的作品,在表现人物复杂内心世界方面, 也很少有能与之相比的。达· 芬奇正是靠给观众留下想象的余地才使这幅作品产生了巨大的艺术力量。在蒙娜丽莎面前, 人们的感觉是复杂而又矛盾的。有时,你感到她的微笑是坦然的, 有时又感到她的微笑是难以捉模的有人感觉到她的微笑, 是舒心的, 但有人却感觉到她的微笑里潜藏着悲凉有人感到赞许, 但也有人感到她的微笑中似乎带有一丝的嘲讽与讥刺你今天品味是这样, 明天品味又可能是那样。总之, 她让你猜想不止, 但又很难确切地把握与理解。

          其次, 达· 芬奇的创造精神, 还表现在对渐隐法的发明与成功运用上。渐隐法, 也译为晕涂, 在意大利语中是烟雾的意思。这种技法是指在色域之间圆润而又微妙地过渡, 像烟雾溶于空气一样, 不留形迹。有的艺术史家认为, 掌握这种技法, 是绘画臻于完美的标志。达·芬奇在《蒙娜丽莎》中, 充分展示了这方面的才能人物形象与背景界限不太明晰, 人物轮廓不那么明确, 仿佛融人背景之中。尤其是在人物形象的眼角和嘴角处, 作者列是着意使用了这种手法, 让眼角和嘴角渐渐融人柔和的阴影之中, 从而造成了含蓄的艺术效果, 极大地丰富了形象的意蕴。蒙娜丽莎那令人无法确指的含蓄的微笑, 主要是靠这种技法实现的,

    二、达·芬奇艺术上的创造精神的形成

          达· 芬奇的创造精神的形成主要是受下面四个方面因素的影响。

          一是时代的影响。达· 芬奇生活的时代正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 这是一个自然科学, 特别是数学、物理学和解剖学空前发展的时代, 又是打破神学统治, 让艺术成为探知外部世界的手段的时代, 同时也是艺术家们经过数百年努力, 靠充满创造精神的艺术珍品的影响, 争得自身价值, 获得社会公众认可的时代。这个时代氛围, 使千百年处于工匠地位的艺术家扬眉吐气, 焕发出极大的创造热情。追求艺术的完善与创新, 借助科学技术的滋养, 以使自己的创作尽善尽美, 已经成为多数人的共识与目标。此外, 各城市统治者和有势力的家族, 争相重金礼聘艺术家, 希望他们在教堂的尖顶上, 或在城市的广场上, 或在大厅的墙壁上, 创造出足以流芳百世令辈瞠目的艺术品, 已成为风气。正如法国著名的艺术史家势尔曼· 巴赞在《艺术史》一书中所叙述的那样:“15世纪意大利艺术的多产与多变, 得益于半岛因政治之分割而形成的互相竟争的诸公国, 其结果是在全部文化领域展开了激烈的竟争。佛罗伦萨迪奇家族、那不勒斯阿拉贡家族、米兰斯福尔扎家族、费拉拉埃斯特家族、曼图亚贡扎加家族和乌尔诺蒙泰费尔特罗家族, 竟相高价聘用有名望的艺术家。艺术作品—人之伟大宝贵证据—现在被君主视为无价之宝珍藏起来博物馆——“美”之礼赞的圣堂——的思想属于文艺复兴。”应该说, 这种统治阶级的尊崇和好尚, 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激发艺术家创造精神的作用。艺术家难免各逞其才, 争相创新, 以求一售。

          二是得益于他的启蒙人, 也就是他从事学徒的作坊的主人韦罗基奥有意识的培养。据艺术史介绍, 韦罗基奥是当时很有名气的艺术家, 尤长于艺术雕塑。他曾为威尼斯制作科莱奥尼将军纪念碑。纪念碑的主体是满生机正在腾飞的战马和骑在马上活灵活现的将军。从骑者与战马充满生气的形象中, 人们不难看出塑造者的艺术才能。名师出高徒, 中外皆然, 正是韦罗基奥这位名师, 才带出来达· 芬奇这位充满创造精神又具有极高天分的高徒。就是在这一流的作坊里, 他接受了透视光学和用色方面的基础训练, 积累了解剖学知识, 完成了几千幅自然景物和人体的习作, 写下了大量的文字摘要。这一阶段勤奋而又带有创造性的学习, 为达·芬奇日后登上艺术的殿堂奠定了坚定的基础。

          三是得益于他广泛的学习兴趣和多学科的深厚修养。据史料记载, 对艺术上的问题他从不依赖权威, 而是通过实验自己予以解决。自然界几乎没有一样东西不能引起他的好奇心, 不能激发他的创造力。他成年累月观察和分析昆虫和鸟类飞翔姿势与规律, 研究水流、岩石、云彩的形状与变化, 仔细观察大气对物体的形状与颜色的影响, 为弄清人体骨骼、肌肉的形状与结构, 曾解剖过多具尸体。他设计的机械, 为舞台演出增加了效果。他对哥白尼学的认识也远早于伽利略, 这种广博的文化修养, 成为他艺术创造不竭的助力。

          四是得益于他的艺术修养。在达·芬奇的思想性格中, 还具备一般人所不具备的因素, 那就是创造艺术精品的意识十分强烈, 实现自身价值的愿望十分迫切, 表现出超乎常人的执着。按常规, 在当时权势者纷纷重金争购艺术品已在上流社会成为风气的情况下, 达· 芬奇即使出于经济方面的考虑, 也可以完成更多的艺术品。但事实却非如此。他常常在一幅画上开了头, 而不去画完, 不管赞助人的要求多么迫切, 而且他坚持认为, 作品何时完成, 决定人是他自己。除非自己对作品感到满意, 否则他决不肯交出去。这种坚持创新, 坚持高品位、高水平, 不鸣则已, 一鸣惊人的艺术观念, 应该说是他价值观的有机组成部分。自古希腊以来, 欧洲人几乎从始至终推崇诗人而轻视艺术家, 认为后者只不过是靠手工劳动的工匠, 卑微而不足道。而达·芬奇的认识正与世俗偏见相反。他在《比较论》中说“ 如果你说建立在观察基础上的这些真正的科学, 因为它们不靠手工就不能达到目的而必须被归为机械的一类, 那么我要说, 所有通过文人之手完成的艺术都处于在同样的情况, 因为它们都属于书写的一类, 而书写正是绘画的一个分支。”他强烈关心艺术家的价值和社会地位的理论与实践, 促使他把自己的劳动及劳动成果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他决不允许别人视自己为一般的工匠, 决不是谁都可以出资买他的画, 他的画也决不是不管完成与否, 自己满意不满意都可以拿出去。这恐怕是他作品不多, 但每件却都有极高艺术价值和创造性的原因之一。

          达· 芬奇是伟大的。说他伟大, 是因为他以顽强的精神, 永不休止地吸收前人的优秀思想和文化成果, 因而在许多学科都卓有建树说他伟大, 更因为他以严肃的态度, 在绘画领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创造性劳动, 极大地丰富了绘画艺术的技巧说他伟大, 还因为他对自身价值的重视和对艺术作品质量的追求。达·芬奇留给后代艺术家的启示和经验是多方面的。

    • 标签:
    • 达芬奇
    • 家族
    • 艺术
    • 这种
    • 蒙娜丽莎
    • 人物
    • 艺术家
    • 表现
    • 芬奇
    • 微笑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