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葛》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采葛》

    《采葛》

    彼采葛兮①,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②,一日不见,如三秋兮③。
    彼采艾兮④,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注释】
    ①葛:一种蔓生植物,块根可食,茎可制纤维。
    ②萧:植物名。蒿的一种,即青蒿。有香气,古时用于祭祀。 
    ③三秋:通常一秋为一年,后又有专指秋三月的用法。这里三秋长于三月,短于三年,义同三季,九个月。
    ④艾:植物名,菊科植物,可制艾绒灸病。
    【译文】
    那个采葛的姑娘啊。一日不见她,好像三个整月长啊。
    那个采蒿的姑娘啊。一日不见她,好像三个秋季长啊。
    那个采艾的姑娘啊。一日不见她,好像三个周年长啊。
    作品鉴赏
    热恋中情人无不希望朝夕厮守,耳鬓相磨,分离对他们是极大的痛苦,所谓“乐哉新相知,忧哉生别离”,即使是短暂的分别,在他或她的感觉中也似乎时光很漫长,以至于难以忍耐。此诗三章正是抓住这一人人都能理解的最普通而又最折磨人的情感,反覆吟诵,重叠中只换了几个字,就把怀念情人愈来愈强烈的情感生动地展现出来了,仿佛能触摸到诗人激烈跳动的脉搏,听到他那发自心底的呼唤。全诗既没有卿卿我我一类爱的呓语,更无具体的爱的内容叙述,只是直露地表白自己思念的情绪,然而却能拨动千古之下读者的心弦,并将这一情感浓缩为“一日三秋”的成语,审美价值永不消退,至今仍活在人们口头。其艺术感染力的奥妙在哪里?蒋立甫《风诗含蓄美论析》曾剖析此诗“妙在语言悖理”,意思说:从科学时间概念衡量,三个月、三个季节、三个年头怎能与“一日”等同呢?当是悖理的,然而从诗抒情看却是合理的艺术夸张,合理在热恋中情人对时间的心理体验,一日之别,逐渐在他或她的心理上延长为三月、三秋、三岁,这种对自然时间的心理错觉,真实地映照出他们如胶似漆、难分难舍的恋情。这一悖理的“心理时间”由于融进了他们无以复加的恋情,所以看似痴语、疯话,却能妙达离人心曲,唤起不同时代读者的情感共鸣。
    • 标签:
    • 一日不见
    • 合理
    • 艺术
    • 情感
    • 这一
    • 三月
    • 三个
    • 三秋
    • 悖理
    • 此诗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