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律 到韶山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七律 到韶山
    七律 到韶山  
    1959.06
        一九五九年六月二十五日到韶山。离别这个地方已有三十二年了。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注释 】
    逝川:指时间。见《水调歌头·游泳》注释。
    菽:豆类。
    遍地英雄:此句原作“人物峥嵘胜昔年”。
     
    【题解】
      毛泽东一九五九年九月十三日致胡乔木的信,“‘霸主’指蒋介石。这一联写那个时期
    的阶级斗争。
    通首写三十二年的历史。”
     
        七律 登庐山  1959.07.01
        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
        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
        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
        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
     
    【注释】
    四百旋:庐山盘山公路三十五公里,有近四百处转弯。
    九派、三吴:毛泽东一九五九年十二月二十九日致钟学坤的信,“九派,湘、鄂、赣三省
    的九条大河。究竟哪九条,其说不一,不必深究。三吴,古称苏州为东吴,常州为中吴,
    湖州为西吴。”
    陶令:陶渊明。曾作彭泽令八十八天。
    桃花源:见陶渊明《桃花源诗并记》,一渔人溯着溪流而上,发现尽头处是一片桃林,
    将一群秦朝避难者的后代,与尘世隔绝;他们在山中过着自给自足,无优无虑的隐居
    生活。
     
    【题解】
      本诗原有小序,“一九五九年六月二十九日登庐山,望鄱阳湖,扬子江。千峦
    竞秀,万壑争流,红日方升,成诗八句。”当时毛泽东上山开中共八届八中全会。
      他在九月一日致《诗刊》的信里说,“近日写了两首七律,录上正改。自以为
    可,可以上《诗刊》。”又说,“近日右倾机会主义猖狂进攻,说人民事业这也不好,
    那也不好, … 我这两首诗,也算是答复那些王八蛋的。”
    • 标签:
    • 七律
    • 一九五九
    • 桃花源
    • 毛泽东
    • 九派
    • 题解
    • 陶渊明
    • 庐山
    • 十九日
    • 注释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