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议论性散文的论据选用
普通类 -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
议论性散文的论据选用
议论性散文的论据选用
(1)名句串联
做法:根据表达需要,将一些名言名句镶嵌在文句中,串联成文,造成一种前呼后应、排山倒海的气势。如:
是啊!这一路艰辛,这一路坎坷,这一路无奈。苏轼没有消沉,没有失落,他永远也不会去吟唱那软绵绵的情诗与愁苦。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只属于李清照这弱小女子。
“杨柳岸,晓风残月”“竟无语凝噎”只适合柳三变的多愁善感。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忧虑只为李后主吟唱叹息。
苏东坡是“关西大汉”,他只吟“大江东去”的豪迈,他只唱“千古风流人物”的激昂……
作者拈来李清照、柳永、李煜和苏轼等人有代表性的诗句,串联成文,既避免了完整的事实论据所使用的繁琐,又形成了文章本身的张力和质感,给人以内容的厚重感和更多的诗意回味。
(2)夹叙夹议法
做法:一边对自己选用的材料进行简要的概括叙述,一边根据材料的内容进行议论。如:
高尚的思维造就永恒的幸福。纵观古今,历览中外,楚之屈原,于“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中不同流合污而投身汨罗江,死亡的虽然是血肉的身躯,而升华的却是永恒的幸福。毛泽东在敌人的围剿之下,最后毅然决定长征,一个高尚清晰的思维造就了新中国十几亿人的幸福。被下放的邓小平走在乡间的小路上,然而思维的火花却在他的脑中飞扬——改革开放,一个让亿万中国人富起来的制度就这样产生了。至此,我们不得不说,思维的方式决定了人类文明的幸福,幸福需要思维的解读。
以屈原、毛泽东、邓小平作为论据,证明“高尚的思维造就永恒的幸福”这一观点。每个事例后都有一两句精辟的议论,既深化了所叙述的内容,又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和强烈的震撼。
(3)素描列举
做法:用概括、凝练的语言把所引事例讲明白就可以了,而不必具体展开进行叙述。如:
与朋友交往,宽容是鲍叔牙多分给管仲的黄金。他不计较管仲的自私,也能理解管仲的贪生怕死,还向齐桓公推荐管仲做自己的上司。
与众人交往,宽容是光武帝焚烧投敌信札的火炬。刘秀大败王郎,攻入邯郸,检点前朝公文时,发现大量奉承王郎、侮骂自己甚至谋划诛杀自己的信件。可刘秀对此视而不见,不顾众臣反对,全部付之一炬。他不计前嫌,化敌为友,壮大自己的力量,终成帝业。这把火,烧毁了嫌隙,也铸炼了坚固的事业之基。
作者对鲍叔牙多分给管仲黄金、光武帝焚烧投敌信札这两件事情,没有更多地展开铺写,而是千方百计地加以浓缩,以素描的形式出现,从而较好地证明了宽容的重要性,收到了以少胜多、以简胜繁的艺术效果。
(4)正反展示
做法:正反列举,使所论述的内容正误分明,是非显豁。如:
商纣王自高自大,一意孤行,最终落得个葬身火海的下场;唐太宗虚心纳下,开创“贞观盛世”;楚怀王闭目塞听,弃屈子的诤谏于不顾,无奈客死他乡;齐威王善于纳谏,门庭若市,赢得诸侯朝拜。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从谏如流”势在必行。
文段选用了商纣王、唐太宗、楚怀王和齐威王四个论据,反正结合,对照鲜明,充分说明了对待进谏不同的态度,必然会导致不同的结果,从而证明了“从谏如流”的重要意义。
议论性散文分论点的提炼
(1)分解法 分论点是对中心论点的展开与说明。
如:中心论点“奋斗是理想的阶梯”
①刻苦勤奋,是理想的阶梯;②珍惜时间,是理想的阶梯;③迎难而上,是理想的阶梯。
(2)阐述法 分论点是对中心论点的揭示与阐发。
如:优秀作文《“这山望着那山高”新解》——
①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永不满足的精神;②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精益求精的精神;
③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进取开拓的精神;④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力争上游的精神。
(3)分类法 即分门别类地提炼分论点。
如:以《贫困也是一笔财富》为题作文——
①贫困可催有志者奋发图强,改变命运,穷则思变;
②贫困可以培养人的意志和毅力,而人的意志和毅力是成功的重要条件;
③贫困能增长人的能力,人的许多能力是在困境中锻炼出来的。
(4)利弊法 即从“谈作用说危害”的角度提炼分论点。
如:优秀考文《严于律己,宽于待人》——
①宽于待人,才会有知人之智; ②严于律己,则会有自知之明。
(5)因果法 即以“因”(分论点)证“果”(观点)。
如:观点“我就要风度”。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追“因”:
①风度是一种富有教养的臻于完善的气质和风采,是一种美德;
②有了风度,能受到别人的敬重;
③风度,能使人与人之间增进爱心,有利于和睦相处。
哲理性、抒情性、文采性是议论性散文的亮点,那可以采用哪些方法来实现上述效果的呢?
首先,通过修辞尤其是比喻、对偶和排比等是彰显文采的基本手段,其次还需通过精心设计的句式来实现这一效果,整齐的、错落有致的句子都会使文章充满节奏感和音乐感。另外文采和哲理还可以通过名言警句的运用来加以突破。孔子曾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名言警句之所以能够广泛流传,就是因为它本身就具备较深的哲理和较高的文采,既然我们无法做到字字珠玑,那么“拿来主义”就不失为一种较好的选择。只要我们注重积累、运用得当,作文水平一定会再上一个台阶。
俗话说“学以致用”,到底议论性散文要怎么写,下面我就以“逆境”话题为例,来介绍一种简便易行的议论性散文的“生产”方法。
首先,我们可以先找几个论点,找一些精彩的名言警句(多多益善),然后,根据不同段落的风格选择不同的句子,最终按散文风格将他们扩展开来就行了。
名言警句
(1)软的沙滩上最容易留下脚印。但也最容易被潮水抹去。
(2)只有在泥泞中走过,生命才会留下痕迹。
(3)经过大海的一番磨砺,卵石才变得更加美丽光滑。
(4)拒绝严峻的冶炼,矿石并不比被发掘前更有价值。
(5)经受了火的洗礼,泥巴也会有坚强的体魄。
(6)生命力顽强的种子,从不对瘠土唱诅咒的歌。
(7)如果惧怕前面跌宕的山岩,生命就永远只能是死水一潭。
(8)正是礁石的阻挡,才使浪花显得美丽。
(9)松弛的琴弦,永远奏不出时代的强音。
(10)如果在人生的道路上遇到了“红灯”而不得不停止前时时候,你要坚信---红久必绿。
(11)困难像音符,强者把它奏成凯歌,弱者把它谱成哀曲。
(12)不幸,是一块石头。对于强者,它是垫脚石;对于弱者,它是绊脚石。
(13)挫折像一把火,既可以把你的意志烧得更坚,也可以把你的意志烧成粉末。
(14)胜利属于最坚忍之人。——拿破仑
(15)应该笑着面对生活,不管一切如何。——伏契克
(16)在你的心园种植忍耐吧!虽然它的根是苦的,但果实是甜的。——奥斯丁
(17)一次打击就灰心丧气,永远是个失败者。——毛姆
(18)每一次逆境中都隐藏着成功的契机。(19)我们这个世界,从不会给一个伤心的落伍者颁发奖牌。
(20)山路曲折盘旋,但毕竟朝着顶峰延伸。
(21)海浪的品格,就是无数次被礁石击碎,又无数次地扑向礁石
(22)不要怕脊背是阴冷的,只要面向着生命的太阳。
(23)要想成为强者,决不能绕过挡道的荆棘,也不能回避风雨的冲刷。
(24)行路人,用足音代替叹息吧!
(25)杰出人物之所以杰出,并非因为他不曾遭过挫折,而是因他能从挫折中站立起来。
(26)断崖是山的挫折,却产生了壮丽的瀑布。(27)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
(28)失败说:挫折是成长路上永远翻不过去的山,因为翻过一座山,前方又会有另一座山。
坚强说:挫折是山,翻过他,就可以见到成功的大海。
懦弱说:挫折是成长路上的一片荆棘地,会把人扎的遍体鳞伤。
勇敢说:挫折是荆棘,拿出胆量劈开它,面前会出现更广阔的大道。
沮丧说:挫折是被击倒后的眩晕,让人丢弃了信心,迷失了前进的方向。
胜利说:挫折是海中的礁石,不遇见他,永远激不起成功的浪花。
-
-
- 标签:
- 议论性散文的论据选用
- 挫折
- 一种
- 论据
- 议论性
- 散文
- 永远
- 思维
- 幸福
- 论点
- 管仲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