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法借鉴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技法借鉴

    技法借鉴

            在《阿房宫赋》中,杜牧以杜鹃啼血般的赤子情怀,以铿锵顿挫的音调,为进入末世的唐王朝谱写了一曲挽歌。

            1.精选极富象征意义的形象。

            阿房宫是杜牧精心构建的一个载体,它犹如诗歌的意象一样,起到了表情达意的作用。他希望用自己的力量撼醒统治者,于是便把焦点对准了阿房宫——这个秦王朝历史悲剧的缩影。

           对阿房宫的每一处描写无不折射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秦帝国的赫赫声威:“覆压三百余里”的气魄、“隔离天日”的气势、“春光融融”“风雨凄凄”的气象。而在这亘古未有的声威背后却涌动着一股亡秦的潜流。可以说阿房宫作为秦的象征,伴随着秦由辉煌走向衰败以至彻底覆灭的全过程,它由“矗不知乎几千万落”到“可怜焦土”的变化,形象地再现了秦历史的全部。

           2.妙用对比造成强烈的反差。

           (1)个体内部的对比。如果将阿房宫看做一个个体,那么,精美绝伦、气势非凡的宫殿本身与“楚人一炬”后的“焦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作者就像一个技艺精湛的摄影师一样,将两幅形象各异的画面放大在我们面前,让我们在惊叹其鬼斧神工的绝妙之时,又不得不为已是衰草连天的废墟悲叹。

           (2)个体与个体的对比。当然,作品深刻性的形成,并不单靠一个静物的显示。它的对比是立体的,多面的。宫殿的华美,宫内的万千景象与宫女们“一肌一容,尽态极妍”“有不见者,三十六年”的悲苦命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面的繁华藏不住宫女们的不幸,“朝歌夜弦”掩不住宫女们的孤苦、寂寞。

           清代金圣叹评价《阿房宫赋》说“穷其极丽,至矣尽矣!……文章至此,心枯血竭矣。逐字细读之!”当细细品读时,我们不得不为杜牧的才情所折服。

      

    • 标签:
    • 对比
    • 个体
    • 鲜明
    • 技法借鉴
    • 宫女
    • 气势
    • 焦土
    • 成了
    • 声威
    • 阿房宫
    • 宫殿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