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庸的早年生活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金庸的早年生活

    金庸,本名查良镛,
         8岁那年,查良镛无意中看到武侠小说《荒江女侠》,“琴剑二侠”的行侠生涯深深地吸引了他。这是查良镛看到的第一部武侠小说。 之后,查良镛到处搜罗武侠小说,一睹为快。15岁时,查良镛编写的《给投考初中者》一书出版,畅销省内外,初露才华。17岁时,查良镛做出了一件叛逆之事:写一篇题为《阿丽漫游记》的文章贴在学校墙报,影射学校的训导主任。查良镛小时候的理想是:当一名外交官。抗战后期,他如愿考进中央政治学校外交系。查良镛看不惯一些国民党职业学生在大学里横行霸道,整人打人,于是“行侠仗义”,打抱不平。谁知,他的“侠举”惹了祸,校方勒令他退学。 “查少侠”只好离开校园,浪迹江湖……     抗战流徒的生活,把金庸训练得很大胆。金庸念高中及大学时,曾接受军事训练,会开枪、掷手榴弹。抗战时曾踏自行车走几千里的路,从浙江到重庆念大学,途中日军炸弹就在车旁炸开了一个大洞。流徙的生涯,也丰富了金庸的见闻和文学修养。他曾在西南穷乡僻壤生活了两年,那是苗人汉人聚居之地,每一个人都是出口成歌的歌手。冬日晚上,当地汉人苗人围着火堆,边烤红薯边唱歌。金庸就用铅笔一首首地记下来,记了三大册共一千余首。中国民歌这种富有民族特色的文体,丰富了金庸的文采,在他日后撰写小说和撰写政论文章方面,都能用得上。金庸分析自己所写的《书剑恩仇录》能够受到不同文化水平的人欢迎的原因,正是作品具有民族特色。

     

    • 标签:
    • 学校
    • 生活
    • 苗人
    • 金庸
    • 丰富
    • 撰写
    • 查良镛
    • 武侠小说
    • 汉人
    • 抗战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