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大荒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北大荒

    北大荒

        在多数人的想象里,北大荒是荒凉与寒冷的代名词,是东北虎与“黑瞎子”的出没地。我们只是从50年代以后吹响的开发北大荒的号角声中,才触摸到了这块“热土”跳动的脉搏。如今,黑龙江省农垦局做出决定,北大荒不再开荒,我们不禁蓦然惊醒,人类究竟该如何面对荒野?
      白山黑水的东北,是一块肥沃的土地,这里丰富的自然资源确曾令异族垂涎欲滴:从乌油油的黑土地,到千万顷的落叶松;从强筋壮骨的野山参,到装点大地的异兽珍禽。几十年来,我们已经向这里索取了多少?人们一般都不愿逆向思索,这东北的富饶是天上掉下来的吗?人们应该在这里来一次观念更新,即各种各样的自然环境都有它存在于世的必然理由,当我们把梯田盘上山顶,把沼泽排干了种地,把丰茂的林草化为青烟的时候,不知不觉间,我们这些刚从荒蛮部落里走出的文明人,将又一次跨入荒蛮的门槛……

      西亚两河流域的湿地,曾有2万平方公里。它是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一部分,传说中令人悠然神往的“伊甸园”就在这里。然而现在一提起阿拉伯,人们马上会想到沙漠,可这里原来却有着大面积的湿地,依水而居的独特文化中,居民是居住在用芦苇建造的房子里,以捕鱼为生,饲养的不是骆驼而是水牛。如今这些早已成为历史,因为湿地上游的大坝拦蓄导致两河流量大减,战争又使湿地变成了主战场,美丽的“伊甸园”只能存留于世人的记忆里了。
        话说回来,面对北大荒,我们能否抗得住经济利益的诱惑?在黑龙江垦区,仅三江平原的54个农场就有湿地55万公顷,农垦局表示,对重要生态功能区实行重点保护,严禁在区内开荒,已开的要迅速退还——还林,还草,还湿地。我们为农垦局的这一举动鼓掌叫好。因为文明已使人类糟蹋了自身久居其上的大部分土地,这正是人类文明从它旧有的定居处衰败,然后不断地从一处迁向另一处的主要原因。
        北大荒,就让它荒!

    • 标签:
    • 教学
    • 北大荒
    • 东北
    • 面对
    • 伊甸园
    • 跨越式
    • 人们
    • 农垦局
    • 文明
    • 土地
    • 人类
    • 湿地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