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下为公”的涵义
普通类 -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
“天下为公”的涵义
“天下为公”的涵义
在中山陵陵门南面正中门的上方,镶有一方石匾,上面刻着“天下为公”四个金字,是孙中山先生的手迹。
“天下为公”作何解释呢?有不少人理解为“大公无私”,这是不正确的。“天下为公”本是一句古语,出自《礼记·礼运》;意思是指天下不是哪一家所私有的。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帝王都是把“天下”视为私有财产,实行专制统治。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正是要结束这种“天下为私”的不合理状况。
民国创立以来,“天下”被袁世凯篡夺。后来的北洋军阀,也都把“天下”视为私有。因此,孙中山大力提倡“天下为公”,同时自己首先身体力行,以国民公仆为己任。后人称赞他“先生革命数十年,无养育之私才,无自图便利之私意,无私怨,无私仇,无私人。政治家能如先生者,非特中国古今,即西洋诸国恐无其匹。”这就是对孙中山先生“天下为公”的注释。孙中山先生一生中曾多次题书“天下为公”四字来送人,中山陵牌坊上的“天下为公”四字,是他赠给我国电影事业的先驱者之一黎民伟的。1924年,黎民伟在香港创办“民新影片公司”。10月,孙中山在广东组织北伐,黎民伟随北伐军樊钟秀部由韶关北进,把沿途行军及作战行动都一一摄制了下来。当时,孙中山题赠他这幅“天下为公”四字作为勉励。
1929年第9期《电影月报》上刊出了黎民伟珍藏的孙中山手书“天下为公”四字真迹,建中山陵牌坊时就用这四个字制作了石匾。 -
-
- 标签:
- 黎民
- 我国
- 天下为公
- 电影
- 视为
- 四字
- 私有
- 天下
- 孙中山
- 先生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