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苦心培育 立志报国
普通类 -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
苦心培育 立志报国
苦心培育 立志报国
林则徐自幼聪敏过人,年仅12岁就郡试第一,13岁就考中秀才。父母决心把他培养为报效国家的优秀人材,所以不顾家中贫苦难支,毅然决然地把儿子送进当时福建的最高学府鳌峰书院,拜不阿权贵、不肯向和 申屈膝而愤然辞官教学的郑光策为师。与此同时,父亲还为儿子引见了被后人称为“研究今文遗说”的进步学者陈寿祺(1771-1834)为师。
在父母及良师益友的教诲引导下,林则徐在鳌峰书院发愤攻读了七年,博览群书大开眼界,读书报国的思想日渐明确,曾在札记中写道,“岂为功名始读书”,摒弃了“学而优则士”、“读书为当官”的传统思想。
在林则徐20岁中举之后,父亲又经常带他参加本地一些知名学者们组织的主张革新礼仪,反对繁文缛节、庸俗泥古,具有开明进步倾向的“率真会”的研讨活动;同时还把他引见给从小就向他时常赞叹的,仗义敢言、勇揭贪官而被诬下狱、发配新疆却始终不屈的学界先辈林雨化,鼓励他向这位有骨气、敢抗争的前辈学习。
在父母爱国思想的熏陶下,少年时代的林则徐就对诸葛亮、李纲、岳飞、文天祥、于谦等爱国英雄深怀景仰、立志效仿。他曾多次邀集学友到越王山麓的李纲祠凭吊,赋诗填词抒发报国之志、爱国情怀。22岁那年,他又和学友一道发起集资捐款修葺李纲坟墓的义举,进一步表达爱国情操。
由此可见,林则徐之所以在长达40余年的官场生活中始终清廉自守,刚正不阿,成为彪炳千秋的一代廉吏,与其祖辈清廉的家风和父母苦心高尚的家教是分不开的。
思考:
1、林则徐几岁中秀才?几岁中举?
2、父亲鼓励林则徐怎样做?
3、少年时代的林则徐是个怎样的人?
-
-
- 标签:
- 苦心培育 立志报国
- 林则徐
- 爱国
- 父亲
- 立志
- 报国
- 父母
- 李纲
- 思想
- 读书
- 苦心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