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仰望星空 ......
普通类 -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
仰望星空 ......
仰望星空 ......
雪和雨都是水的精灵,却有着不一样的性情。雨,每走一步都要不同凡响。芭( bā )蕉叶上的雨声,鲜亮着千古的惆( chóu)怅;油纸伞上的脚步,踩痛了百年的愁怨。
雨声,听不得也。那晚,雨寻来一个废弃的易拉罐,朗声吟哦,让人听了有一种清凉的伤感。还是听雪吧。那是一群翩然起舞的蝴蝶,洁白的翅膀,纷然的下降,落在瓦片上,轻软软,细沙沙。在薄暮时分竖起所有的听觉,倾听这来自天国的钟声,让人自觉不自觉宽阔了许多飘逸(yì)了许多。
一个静静的雪夜,我读懂了这样的诗句:“村民们悄悄地回答,火车悄悄地驶过。那教堂圆圆的顶上,长满青草,鲜艳夺目。”
走在雪地里,脚下发出干草一样的声响 。雪落在树枝上,雪落在脚印上,雪落在雪上,大地白茫茫一片真干净。眼角有温热的液体,那不是我的眼泪。雨天里行走,一身泥泞,怎么也诗意不起来。夏花的绚烂最终归结为秋叶的静美,在俄罗斯乡间的雪地里,托翁变成雪了,除了雪,再也没有别的什么,整个世界都是一座洁白的宫殿。是雪重新创造了天地,是雪把托翁的绝望改写成生命的飘逸。
俄罗斯给人的印象总是白雪茫茫。蓝白红三色旗中,白雪的光芒沐浴万物。雪永远是白的,久远的雪至今不化,永远也不会化,最深最厚的雪沉积在诗歌里。他讨厌诗歌像雨点搞出形形色色的声响。“诗从来不是无声的,也不是‘高声’的。诗只要是真实的和真挚直率的,即便是在细语,人们是仍然可以听到的。”多么自信的表达,闪烁着雪的清辉,隐隐透出雪的风骨。大雪扇动万籁,凌空飞扬,眼前满是洁白洁白的诗句:“我希望在若隐若现的雪网中,/有一盏路灯在摇晃,不要过早地熄灭它的光芒……我希望人们的双手,不再在昏暗中,在轰炸时/冰得冰凉……”一片,一片又一片,恍惚间,一个世纪的身影走过。纷扬大雪里,时间变得飘忽而缓慢,空间再也没有界限,在漫长无边的岁月里,谁都可以感受着精细的生命。
俄罗斯有句谚语:最深造的大海是平静的。我们不妨说,最细微的声音最有韧性,最能穿透厚重时空。“静”派诗人索科洛夫们以一种喃喃絮语灵敏着我们的听觉。我承认,这是这些年来最打动我的声音。“大声疾呼”只是瞬间的轰鸣,如丝如缕的诉说让人细腻让人深刻,让人的灵魂轻得不能再轻,变成一朵雪花,淡雅而空灵。
只是,在我们这个渐热的星球上,漫天的大雪同太白先生的一袭白袍一样罕见起来。我蜗居的这座城市,有时下雪只是表示个意思,比时髦女郎涂在脸上的脂粉还薄。但是,只要有一朵雪花,只要有一朵,它就会从六个方向感应你心的律动。
倾听雪语吧。浅浅雪声,宛如脉脉细流鲜活着我们的血管。世上所有的嘈杂和喧响,将纷纷失去声音而寂然黯然。
白雪,一个很耐咀嚼的意象,一座挖掘不尽的矿藏。
夜莺歌声最动听
有一种歌声,天生的清澈透明,它娇柔欢快轻松,一点一滴地愉悦着我们的生命,一丝一缕地浸润着我们的心灵。犹如约翰·济慈(1795—1821),他的诗歌热情达观,超越了苦难和不幸。倾听着他的吟咏,尘世的嘈杂被过滤(lǜ ),只有灵魂在升腾。
“呵,我已经和你同住!夜这般温柔,月后正登上宝座,周围是侍卫她的一群星星。”
我们仿佛置身在全景的带有香味的立体电影之中。现实的阵阵咳嗽宛若晴空霹雳,揪人心口;艺术里的圆转莺啼犹如碧天白云,清人心骨。沉重的苦难玉成了欢快的诗篇,济慈吃进去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是血。
去吧!去吧!展开诗歌的无形羽翼,让我们朝夜莺飞去。
思考题:
1、仰望星空,作者想到了什么?
-
-
- 标签:
- 洁白
- 白雪
- 诗歌
- 一种
- 俄罗斯
- 声音
- 苦难
- 落在
- 一朵
- 一片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