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动物的本质——动物间的友谊与合作
普通类 -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
动物的本质——动物间的友谊与合作
小问题:动物们都是怎样合作的呢?
动物间的友谊与合作
甜蜜的友谊
非洲蜜獾喜欢在白天活动,以昆虫、小型啮齿类及幼羚羊等为食,尤其喜食蜂蜜。蜜獾本是一种孤独的动物,但它却和一种褐色的小鸟响蜜结下了“甜蜜的友谊”。一个打蜜,另一个挖蜜,然后共同享受。
非洲有很多蜜蜂在地上营巢。响蜜发现蜂巢以后,就会向蜜獾的洞飞去,发出一系列特殊的叫声。蜜獾一听到这种呼叫信号,就立即钻出洞来。于是响蜜就带领它向蜂巢跑去。蜜獾的毛又密又厚,所以不怕蜂螫,可以放心大胆地把蜂巢挖开,将蜜和蜜蜂的幼虫吃掉,然后只把空蜂房留给响蜜,而响蜜想要的正是空蜂房──蜂蜡。原来,这种奇特的小鸟能吃蜂蜡。这种习性使动物学家们非常感兴趣,经过研究发现,原来在响蜜的嗉囊里有许多共生菌和酵母菌,这些菌类能分解蜂蜡,把它变成脂肪,从而使响蜜的机体能够吸收。
当地黑人很了解这种动物的习性。他们早已发现,响蜜能将蜜獾引到有蜜蜂巢的地方。于是人们便也跟随叫唤的小鸟,去找蜂巢,弄到蜂蜜。有趣的是,响蜜也情愿给人做向导,也可以和人建立“甜蜜的友谊”。因为这对响蜜到来讲,人或动物都无所谓,反正它的伙伴要蜂蜜,而它自己要蜂蜡,这真是皆大欢喜。
然而,并不总是仅仅为了“嘴馋”的共同利益才使动物们联合起来,有时是安全的需要,把一些不同的动物牵扯到一起。
在中美洲有一种文鸟,这种灵巧的小鸟会编织很复杂的巢,巢的样子就像一个罐子吊在树枝上。在热带,想找鸟蛋吃的动物很多,有猴类、野猫、蜥蜴、蛇、浣熊、负鼠等。它们都善于爬树,所以鸟类想要保全自己的后代不受侵害非常困难。不过,那些凶恶的动物并不敢冒险爬进文鸟的“罐子”里,因为聪明的文鸟常常把巢安置在黄蜂巢的旁边,正是黄蜂巢──这个可怕的大球在保护着小鸟。有趣的是,黄蜂从不得罪自己的小鸟邻居,而对侵犯小鸟的各种敌人却毫不留情。
友好的共栖
两种完全不同的动物,互相之间看不出有什么利害关系,但能生活在一起。自然界中的这种友谊关系叫“共栖”。
在新西兰峭壁重叠的荒岛上,栖息着一种很有名的3只眼蜥蜴──楔齿蜥。这是一种很古老的动物,起源于原始的爬行动物,这是楔齿蜥有3只眼的原因。一些科学家认为,所有的脊椎动物──鱼类、鸟类、兽类以及我们人类的祖先,从前都是3只眼的动物。第3只眼较小,长在颅顶上,后来渐渐地退化了。人的头部,在大脑半球之下,还保留有第3只眼的残迹──松果腺。楔齿蜥颅顶上的第3只眼发育较好,有水晶体,也有视网膜,但视力不佳,仅仅能分辨黑白。
在新西兰的岛屿上,栖息着成千上万的海鸥。楔齿蜥能与海鸥友好相处,共同生活在用树叶铺成垫子的洞中。楔齿蜥在洞中产卵;而在另一个角落里,母海鸥正在孵育自己的小鸟。楔齿蜥蜷曲着身子,睡在海鸥的身旁,但它从不伤害大小海鸥。
海参的耐性
大自然赋予海参的武器尽管很特殊,但效力极大。它们向来犯者“射击”出去的竟是自己的内脏!当凶猛的对手吞吃海参的内脏时,海参就趁机逃之夭夭。
有一种小鱼可以接近海参,海参对这种小鱼很有耐性,它竟然允许这种小鱼钻到自己的身体里去。这种小鱼很像鳗鱼,名叫隐鱼。有时三四条隐鱼同时住在一只海参的“肚子”里。隐鱼白天睡觉,夜里爬出来觅食,去捕捉小虾。捕食之后,又向“活房子”──海参游去。海参为什么有如此大的耐性呢?学者们目前还不能回答。
如果隐鱼附近没有海参,它就在某些海星的身上打主意,找一个栖身的地方,或者在软体动物的贝壳里藏身。
海洋大力士的城堡
蟹的种类很多,有很多种蟹是在各种软体动物的贝壳中度过自己的大半生,它们与房屋的主人友好相处。有些蟹类的甲壳很软,这些没有盔甲的海洋大力士好像藏在城堡里一样,躲在各种软体动物的石灰质墙壁的小屋中,如牡蛎、壳菜、江珧等。
看来,甲壳类动物也有住在别人房屋中的习惯。有些小虾甚至藏在大型寄居蟹的鳃里。很多虾还栖息在海绵的身体里。有一次,研究人员从一个很大的海绵动物里弄出18000只俪虾。
某些俪虾栖息在幼小的海绵里,长大以后就再也没法出来了,因为它们钻入海绵体内时还小,待长大后海绵的洞已经太小了。然而,尽管这些俪虾失去了自由,但它们似乎并不感到忧愁。海绵的机体组织不能吃掉俪虾,反而可以保护这些“囚徒”免遭不测,而且“监狱”里的食物也很充足。经常换水,水流带来的微生物可以供俪虾捕食。“房客”给海绵又带来什么好处呢?俪虾在海绵体内爬来爬去,可以清除组织里的污垢,同时搅动海水,使海水通过海绵的毛细孔时流得更畅快些,因而也就带入更多的食物和氧。
绝妙的共生
寄居蟹和海葵的友谊称得上是典型的共生样板。早在2000多年前,亚里斯多得就注意到了这些奇怪的寄居蟹。
从昏黑的深海,到激流的岸边,到处都有寄居蟹。也有陆生寄居蟹,它们栖息在南美距大海很远的潮湿的密林中。到了繁殖季节,这些寄居蟹便成群结队地向海岸爬去,它们在海里产子。等小寄居蟹长大后,就又迁徙到密林中去。
寄居蟹可以栖息在任何腹足类的贝壳里。如果没有空贝壳,寄居蟹就会发起进攻,把主人一块块地从房子里撕扯出来,自己搬进去,然后它就用一只鳌堵住贝壳的入口。可是海洋中有些凶猛的动物并不害怕寄居蟹的大螯。比如章鱼就不怕,章鱼用有力的手腕很容易破门而入,把寄居蟹从贝壳中拉将出来。为了防范强盗的进攻,寄居蟹备有一种特殊的武器,那就是寻找海底的“毒花”──海葵,并和海葵在一起生活。
海葵的毒性接近箭毒,一点儿海葵毒汁就可以毒死一只美洲虎。海洋里的动物对海葵都尽量远远地避开,它们都害怕这些“毒花”。这对寄居蟹可大有益处,因为海葵可以成为它们的义务卫士。寄居蟹和海葵在一起生活,真是绝妙的共生。
科学界已知有400多种寄居蟹,但它们与海葵的关系并不相同。真寄居蟹和疣海葵的关系可以说是相依为命,如果把它们分开,疣海葵两三个月就会死掉,而真寄居蟹因为得不到疣海葵毒汁的保护,过不了几天就会被贪婪的螃蟹或章鱼吃掉。
真寄居蟹不像其他寄居蟹那样,把海葵安置在自己家的屋顶,而是把它放在“门坎”上──在接近贝壳入口的下面。疣海葵的毛孔就好像是堡垒的枪眼一样,从那里可以飞射出毒“箭”,去射伤那些侵犯真寄居蟹的敌人。疣海葵的嘴正好在真寄居蟹嘴的后面,当蟹吃东西时,疣海葵也就随着一起进餐──它用触手去抢被真寄居蟹扯碎的食物。
有些寄居蟹把海葵直接放在自己的背上;也有的寄居蟹把找到的海葵夹在它用来封门的大螯中。这样,章鱼就不敢冒险走进它的家门了。
栖息在印度洋珊瑚礁中的海蟹,每只螯都夹着海葵,把它当做一种优良的武器。当海里凶猛的动物张开大嘴要吃海蟹时,海蟹就会献上这束“大海之花”,使敌人口中疼如火烧,赶快逃之夭夭。
动物之间友谊与合作的故事几乎是讲不完的,那些故事是那么动听、那么奇妙,科学家们已经揭开了其中的许多奥秘,但还有许多奥秘正等待着科学工作者去探索、去揭示。 -
-
- 标签:
- 海葵
- 海绵
- 一种
- 友谊
- 这种
- 栖息
- 海参
- 动物
- 小鸟
- 寄居蟹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