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语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论语

    论语

        小问题:下面的话对你有什么启示?

        子曰 (1) :“学 (2) 而时习 (3) 之,不亦说 (4) 乎?有朋 (5) 自远方来,不亦乐 (6) 乎?人不知 (7) ,而不愠 (8) ,不亦君子 (9) 乎?”

        注释

        (1) 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2) 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3) 时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4) 说:音yu è ,同悦,愉快、高兴的意思。   (5) 有朋:一本作“友朋”。旧注说,“同门曰朋”,即同在一位老师门下学习的叫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   (6) 乐:与说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7) 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缺少宾语。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8) 愠:音y ù n,恼怒,怨恨。   
    (9) 君子:《论语》书中的君子,有时指有德者,有时指有位者。此处指孔子理想中具有高尚人格的人。  

        小问题:从下面的话中你学到了什么?

        曾子 (1) 曰:“吾日三省 (2) 吾身。为人谋而不忠 (3) 乎?与朋友交而不信 (4) 乎?传不习乎?”

        注释:

        (1) 曾子:曾子姓曾名参(音hēn)字子舆,生于公元前 505 年,鲁国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据说《孝经》就是他撰写的。   (2) 三省:省(音xǐng),检查、察看。三省有几种解释:一是三次检查;二是从三个方面检查;三是多次检查。其实,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前加上数字,表示动作频率多,不必认定为三次。   (3) 忠:旧注曰:尽己之谓忠。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   (4) 信:旧注曰:信者,诚也。以诚实之谓信。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相互守信,以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   (5) 传不习:传,旧注曰:“受之于师谓之传”。老师传授给自己的。习,与“学而时习之”的“习”字一样,指温习、实习、演习等。

        小问题:孔子是教给了我们哪些做人的道理?

        子曰:“弟子 (1) 入 (2) 则孝,出 (3) 则弟,谨 (4) 而信,汎 (5) 爱众,而亲仁 (6) ,行有余力 (7) ,则以学文 (8) 。”

     

        注释

        (1) 弟子:一般有两种意义:一是年纪较小为人弟和为人子的人;二是指学生。这里是用第一种意义上的“弟子”。   (2) 入:古代时父子分别住在不同的居处,学习则在外舍。《礼记 · 内则》:“由命士以上,父子皆异宫”。入是入父宫,指进到父亲住处,或说在家。   (3) 出:与“入”相对而言,指外出拜师学习。出则弟,是说要用弟道对待师长,也可泛指年长于自己的人。   (4) 谨:寡言少语称之为谨。   (5) 汎:音fàn,同泛,广泛的意思。   (6) 仁:仁即仁人,有仁德之人。   (7) 行有余力:指有闲暇时间。   (8) 文:古代文献。主要有诗、书、礼、乐等文化知识。

    • 标签:
    • 学习
    • 论语
    • 意思
    • 人不知
    • 孔子
    • 检查
    • 的人
    • 弟子
    • 曾子
    • 书中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