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夕阳下的淡水镇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夕阳下的淡水镇

    夕阳下的淡水镇

        台北市民休闲有两大去处:阳明山和淡水镇。这两个地方满足着久居闹市的民众亲山近水的向往。

        与阳明山相比,淡水镇更远郊一些,位于台北县地界。淡水镇位于淡水河岸,发源于台湾北部山区的新店溪与基隆河汇流成淡水河经这里奔向大海。傍河近海之故,早在16世纪,淡水镇就已成为福建渡海而来的先民最早的开垦(kěn)地;特殊的水路之便,又使之成为先民最早对大陆、乃至对日本人的贸易码头。数百年来,古镇历经风雨沧(cāng)桑(sāng)与世道更迭(dié),显示出独特的韵(yùn)味。淡水河尽头,但见河海相接,海天相连,“淡水夕阳”成为台北一景。

        周休日,记者乘车来到淡水,在黄昏中走入古镇。

        淡水以水驰名,水面浩荡,河水清粼。夕阳由烈转柔,江风拂面,暑意渐消。河岸古榕(róng)下,人们谈天品茗(míng);岸堤上,恋人坐拥窃(qiè)语;浅水边,人们甩杆垂钓;江中心,飞艇劈(pī)波遨游……好一幅动静相宜的黄昏剪影。如果说,亲水是人们的自然心境,那眼前动人的场景,则显露出台北人的浪漫情调。他们守望着宜人的山水,守望着柔静的落日余晖(huī),也守望着平和美好的心情与生活。

        淡水老街保持着古镇的风貌。黄昏中的淡水老街,店面稠(chóu)、人头多、生意旺,似乎刚刚苏醒,有如早市般热闹。淡水镇有两大名产:“铁蛋”和“鱼酥(sū)”。“铁蛋”即卤(lǔ)蛋,从鸡蛋、鸭蛋,到鸽子蛋、鹌(ān)鹑(chún)蛋无一不有,包装精美。因渔港之故,这里的鱼酥历史悠久,闻名台湾。两种特产都现做现卖,店主无不尽力推销产品,或标榜正宗,或慷(kāng)慨(kǎi)赠(zèng)尝,让人欲拒不忍。空气中充溢(yì)着诱人的香味,古镇上弥漫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游玩了一天的人们走进一家家餐馆,享用淡水古镇的晚餐。各家餐馆的招牌上,时常可见“福州鱼丸”、“嘉(jiā)兴肉粽(zòng)”等等,让人感到亲切。

        和台湾各地一样,淡水老街随处可见祠堂庙宇。紧靠大街有一座飞檐(yán)翘(qiào)角、气势不凡的“福佑(yòu)宫”,为妈祖庙。庙里香火很盛,烧香敬拜者络(luò)绎(yì)不绝。光绪皇帝御(yù)赐(cì)匾(biǎn)额“翌(yì)天昭(zhāo)佑”悬挂在“福佑宫”的正殿上,成为镇宫之宝。

        当地人都说,淡水看夕阳,最佳“红毛城”。淡水八景之一的“戍(shù)台夕照”,指的就是在“红毛城”观赏落日余晖。“红毛城”是17世纪荷兰人入侵台湾时修筑的古堡。记者登上位于淡水河北岸的“红毛城”,俯瞰四周,但见襟(jīn)山带海,壮美无比。余晖下的淡水镇,迷幻而亲切、温和又从容。

        海天相连处,太阳已由橙(chéng)转红,于视野尽头徐徐沉落,在与海的交融中放射出迷人的光晕。最后的光芒返照着“红毛城”——这当地位置最高、古镇夕阳的最后守望者。

        小小“红毛城”,浓缩了台湾饱经沧桑的近代史,300多年来,经荷兰、明朝、清朝、英国等数国更替易手,直到1980年,英国人才把她交回到她的主人——台湾人民手中。台湾人民及所有中国人,才得以登临此地,观望夕阳,沐浴余晖。

        走下“红毛城”时,山道已亮起灯光。淡水之夜,想必又是另一番迷人的情景。

    • 标签:
    • 夕阳下的淡水镇
    • 台湾
    • 夕阳
    • 老街
    • 古镇
    • 望着
    • ng
    • 人们
    • 红毛城
    • 淡水镇
    • 淡水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