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13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内容

    《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注重学生的言语习得过程。这篇课文层次清楚,段落分明,语言生动,对话较多。教学时,应让学生与文体进行充分的交流,引领学生潜心会文。在读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体会文中小男孩的机智与勇敢,在读中习得前后呼应的写作方法,在读中体悟小男孩对侵略者的仇恨,对祖国热爱的情感,在读中受到热爱祖国的思想熏陶。本课教学,以读为本,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自读自悟。

    【教学目标】

    1、认识“屑、拧”等8个生字;会写“削、喂”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沉寂、盘问、口哨、埋伏、凝神、鬼子、汉子、烧毁、木屑、蘑菇、呻吟、宛转”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被称为“夜莺”的孩子是怎样帮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法西斯强盗的。体会夜莺的勇敢和机智。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如:大家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教学准备】

    1、收集有关苏联卫国战争的资料,了解历史背景。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件,导入新课

    1、播放夜莺的叫声。

    2、你们听到了什么?(是鸟在叫,声音很动听,像唱歌一样)

    3、这就是夜莺的歌声。(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的课文就是《夜莺的歌声》,你们想知道课文写了一些什么吗?

     播放夜莺的叫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初步感知,自学字词

    1、自学本课生字词:

     划出生字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

    2、默读课文,看看这篇课文与以前所学的课文有什么不同之处,想想课文写了什么?

      对课文进行整体感受知,运用所学过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

    三、自学情况反馈

    1、检查生字:

    音:翘舌音 甩  后鼻音 挺

    形:“挺”不要写成“扌延” “喂”不要多加一撇

    2、默读课文,看看这篇课文与以前所学的课文有什么不同之处:

       ⑴ 自然段很多。

       ⑵ 对话很多。

       ⑶ 课文中出现了空行。

    3、作者已经给课文分好了段,我们来看看每个段落分别写了什么?

     诱敌上钩。

       ⑵ 巧妙传信。

       ⑶ 歼灭敌人。

       ⑷ 接受任务。

    4、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呢?把段意连起来试试看。(小男孩子用夜莺的歌声诱敌上钩,巧妙传信,帮助游击队歼灭德国鬼子)

    学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是本学期语文学习的一个训练重点,此处先让学生概括段意,然后串起来,这也是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之一。

    四、品读课文,深入理解

    1、夜莺的歌声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找出相关的句子画出来:

     自读课文,思考上述问题。

     交流,打出字幕:

        ① 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唱起来。

        ② 小孩有时候学夜莺叫,有时候……拾球果。

        ③ 他伸直了腰,好像有什么鸟叫声……传来。

        ④ 夜莺的歌声越来越响了。

        ⑤ 夜莺还是兴致勃勃……意思了。

        ⑥ 从孩子的嘴里飞出……歌声。

     读一读上述句子。

    每篇课文都有一条主线,教学时紧扣课题,抓住主线展开教学,使教学条理清晰。

    2、联系上下文看看夜莺的歌声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响起的?从每一次的歌声中你都知道了什么?

     默读课文,写出自己的感受。

     小组交流、讨论。

     全班交流:

    第一次:

      ① 战斗刚结束,一小队德国兵进了村庄……弯着腰。

    板书:诱敌上钩(战斗刚打完,会有少量德国兵跟部队失去了联系,所以小男孩在此等候,用歌声引诱敌人上前,以达到给他们带路,消灭他们的目的)

     战斗给人们带来的是什么?(灾难:房屋被烧,花园被毁……)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你从哪个词知道的?(从“新的劲头”可以看出唱的人十分有劲,他这么带劲地唱,就是要诱敌上钩)理解:沉寂。

     有感情地朗读这句

    第二次:

    1. 在带路的路上,麻痹敌人。

    2. 你是从哪些词语知道的?(有时候……有时候……有时候……)

     从小男孩一路上的动作,你看出了什么?(小男孩很天真烂漫)(他很聪明,故意装出天真的样子让敌人以前他是只是一个小孩子什么也不懂,就放松警惕)(他很勇敢,在敌人面前表现自如)

        板书:机智 勇敢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话。

    引导学生潜心会文,通过自读自悟,抓住重点的词语和句子体会小男的机智和勇敢,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朗读训练。在第一段中,有很多地方表现了小男孩的机智和勇敢,你们也可以采用分角色的形式朗读这一段,体会小男孩的机智和勇敢。

      3、同座位分角色朗读。

      4、评议:分角色朗读应注意文中的提示语,注意人物的表情、动作以及当时的感情,相机理解:盘问、轻蔑等词语。

    5、交流:

     “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 倒是只有我一个!”(故意把人和动物混淆)

     “刚刚一开火……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骂德国兵是野兽)

     “你说的是一种洋蘑菇吗?”

    故意把游机队说成蘑菇,装成什么也不懂的样子,以打消敌人的戒备心理。

    6、分角色练读,你喜欢读哪个角色,就练习哪个角色。

    7、指名分角色朗读。

    利用分角色朗读这一形式,引导学再次深入仔细地品读课文,体会小男孩对侵略者的仇恨以及小男孩的机智、勇敢。

    小结:小男孩机智地和敌人周旋,利用夜莺的歌声诱敌上钩,他是怎样巧妙利用夜莺的歌声来报告敌情,帮助游击队员消灭敌人的呢,我们下节课接着学习。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课内容导入新课

    二、交流

      第三次、四、五、六次夜莺的歌声是在什么情况下响起的?从每一次歌声中你知道了什么?

    第三次:

    1. 从远处传来。2、引起游击队员的注意。 3、有感情地朗读。

    第四次:1、越来越响。2、报告敌情之后。3、有感情地朗读。4、质疑:

        为什么游击队员能听明白歌声的意思?(小男孩经常用这种方法帮助游击队消灭敌人,他们之间已经形成了默契)

      第五次:报告完敌情之后,为了不引起敌人怀疑,因为已经完成了任务很高兴。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

      第六次:1、第二天,接受新任务。2、诱敌上钩。3、这一段和文章开头两个自然段有什么联系?(首尾呼应)

    三、总结全文

    小男孩机智勇敢地和敌人作斗争,巧妙地利用夜莺的歌声一次又一次地帮助游击队消灭敌人,保卫了自己的祖国。

    四、写生字(略)

    【板书设计】 13 夜莺的歌声

                诱敌上钩

    小男孩   巧妙传信  法西斯

        (机智、勇敢) 歼灭敌人 (凶狠、残暴)

    接受任务

    • 在新页面中查看内容
    • 下载源文件
    • 标签:
    • 勇敢
    • 13
    • 敌人
    • 学生
    • 夜莺
    • 课文
    • 歌声
    • 朗读
    • 小男孩
    • 教学设计
    • 感情
    • 机智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