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課程計畫-台灣自然5下
普通类 -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
内容
新北市蘆洲區忠義國民中小學100學年度 五 年級 下 學期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課程計畫 設計者 洪美蓮、洪含詩、葉子維
第二學期
本領域每週學習節數(3)節,本學期共﹙63﹚節。
本學期學習目標:﹙以條列式文字敘述﹚
(一)認識星座和星星,透過星座盤的使用,察覺它們會有規律性的運動。
(二)學習利用北斗七星和仙后座尋找北極星。
(三)觀察動物運動方式,了解動物的構造與齊運動的關係。
(四)觀察動物如何覓食,了解動物覓食時的行為。
(五)知道動物的運動方式,及如何覓食、維持體溫、保護自己和其社會行為。
(六)了解動物具有養育、保護後代等育幼行為,並且靠不同的生殖方式來繁衍生命。
(七)知道如何選擇適合的基準幫動物分類。
(八)觀察發現熱會使物體溫度改變,而且會經由不同的方式傳遞。
(九)知道熱由高溫往低溫傳播,傳播的方式有傳導、對流、輻射。
(十)認識熱在不同物體間會有不同的傳遞方式。
(十一)認識保溫與散熱的原理與方法。
(十二) 學習整理資料、設計表格、圖表來表示資料。
(十三)察覺物體發出聲音時,發聲部位會產生振動現象。
(十四)知道噪音的意義,了解噪音管制標準。
(十五)觀察樂器如何發出高低、大小不同的聲音,了解音色的差別。
(十六)藉由製作樂器,了解樂器的構造及影響聲音變化的原因。
本學期課程架構:﹙各校自行視需要決定是否呈現﹚
第一單元
美麗的星空
活動一 星星知多少
活動二 星星位置的改變
活動三 認識北極星
第二單元
動物世界面面觀
活動一 動物如何求生存
活動二 動物如何延續生命
活動三 動物的分類
自然5下
第三單元
熱的傳播與保溫
活動一 熱是怎樣傳播的
活動二 保溫與散熱
第四單元
聲音與樂器
活動一 生活中常聽見的聲音
活動二 樂音
活動三 簡易樂器
本學期課程內涵:(自編教材:紅色,單元重點歸納:藍色,融入課程:綠色,粉紅色:網路教學融入)
教學期程
領域及議題能力指標
主題或單元活動內容
節數
使用教材
評量方式
備註
週、月或起訖時間均可
應包括指標標碼與指標內容
例如:單元一
活動一:
﹙活動重點之詳略由各校自行斟酌決定﹚
例如:
或:改編○○版教科書第一單元「○○○○」
或:自編教材
或:選自
資料蒐集整理、觀察記錄、分組報告、參與討論、課堂問答、作業、實測、實務操作
視需要註明表內所用符號或色彩意義,例如:
●表示表示本校主題課程*表示教科書更換版本銜接課程
第一週
02/08-
02/10
2/07寒假結束
2/08開學日
1-3-1-2 察覺一個問題或事件常可由不同的角度來觀察或看出不同的特徵。
1-3-4-1 能由各種不同來源的資料,整理出一個整體性的看法。
1-3-4-2 辨識出資料的特徵及通性並作詮釋。
5-3-1-2 知道細心、切實的探討,獲得的資料才可信。
6-3-2-3 面對問題時,能做多方思考,提出解決方法。
7-3-0-2把學習到的科學知識和技能應用於生活中。
7-3-0-3 能規畫、組織探討的活動。
【人權教育】
1-3-4 瞭解世界上不同的群體、文化和國家,能尊重欣賞其差異。
單元一
活動一:星星知多少
【活動1-1 星空的傳說】
1.引導學生發表「看星星的經驗」。
2.教師可將學生發表的經驗重點進行歸納,例如:時間、地點、數量、顏色、明暗、難忘的經驗等項目。
3.引導學生先聯想發表,讓學生腦力激盪,再進行教學。
4.引導學生星座的組合可以作為辨認星星的依據,認識滿天星斗。
5.利用課本附件的透明片來操作、觀察。
6.說明星座由來,讓學生比較不同文化背景闡釋經驗,了解世界不同群體、文化、國家,並能尊重與欣賞文化的多樣性與差異。
7.請學生回家查一查星座的故事,於下一次上課小組上台分享。
【科學閱讀】天文小故事
1.教師引導學生閱讀,培養關懷自然的情操。
2.進行「小組說故事大賽」
學生發表閱讀後的內容。
「大家來談星」-說一說星空故事與流星雨傳說
(1)將學生依照12星座分組,每一組分兩個星座,說一說星座的故事,鼓勵學生使用簡報(powerpoint)來報告。
(2)小組有獎徵答,鼓勵學生專注聆聽
8.指導習作一、二
【活動1-2 認識星座盤】
1.請學生思考用什麼方法幫助我們觀星,並說明星座盤的用途。
2.指導學生星座盤的內容及使用方法。
3.引起學生以前觀測月亮及太陽的舊經驗,再擴大延伸三度空間概念介紹星座盤的方位和仰角。
4.練習使用星座盤。
5.再經由老師操作網路星座盤使學生更加了解星座盤的使用。
6.教師歸納:用方位盤可以幫助我們夜間觀星。星星的位置可用方位及仰角來表示。
7.指導習作三
延伸閱讀古詩杜牧-「秋夕」,鼓勵學生轉動星座盤,查到牛郎與織女星在天上出現的時間
指導習作四
能利用星座盤找到冬季大三角,並認識其中星星的傳說故事
3
康軒版教科書第一單元「美麗的星空」
【教學準備】
冬季星座圖卡
星座透明片
四季星空掛圖
簡易星座盤
星座盤方位與天頂仰角示意圖
星座盤製作步驟掛圖
數位星座盤www.mcps.tcc.edu.tw/teach/2.htm
台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互動式教材
http://tamweb.tam.gov.tw/bew/TW/Game.asp
資料蒐集整理、觀察記錄、分組報告、參與討論、課堂問答、作業、實測、實務操作
第二週
02/13-
02/17
1-3-1-2 察覺一個問題或事件常可由不同的角度來觀察或看出不同的特徵。
1-3-4-1 能由各種不同來源的資料,整理出一個整體性的看法。
1-3-4-2 辨識出資料的特徵及通性並作詮釋。
2-3-4-1長期觀測,發現太陽升落方位(或最大高度角)在改變,在夜晚同一時間,四季的星象也不同,但它們有年度的規律變化。
3-3-0-2 知道有些事情(如飛碟)因採證困難,無法做科學性實驗。
5-3-1-2知道細心、切實的探討,獲得的資料才可信。
6-3-2-3 面對問題時,能做多方思考,提出解決方法。
6-3-3-1 能規畫、組織探討活動。
【環境教育】
4-2-4能運用簡單的科技以及蒐集、運用資訊來探討、瞭解環境及相關的議題。
【活動1-3到戶外觀星】
1.指導學生看課本圖示,發表應攜帶的裝備,師生共同討論觀星要準備的器材及注意事項。
2.學生討論為何在都市看不到那麼多星星,在哪些地區可以觀測到滿天星斗,說明何謂「光害」。
3.回憶舊經驗,鼓勵學生運用東西南北正確描述星星的位置及方向。
4.提醒學生在觀測月亮時,可用拳頭數來測高度角。
5.鼓勵學生在家自行觀察。
教師可用台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互動式教材裡面有介紹星等及星星發亮的原理。
教師發問:所有的星星都一樣亮嗎?為什麼星星會發亮呢?
6.教師歸納:和太陽一樣會發出光和熱的星星,稱為「恆星」。 我們看到的星星大多數為恆星。
7.指導習作五
能實際到戶外觀察並認識星星
活動二 星星位置的改變
【活動2-1】星星的位置如何改變
1.先喚起學生過太陽和月亮在天空會由東向西移動的舊經驗,與接下來的教學活動產生連結。
2.指導學生描繪出北斗七星的七個星點。
3.指導學生用筆來描出不同時間的北斗七星(使用不同顏色會更清楚),以方便觀察討論。
4.觀察紀錄的項目應包含日期、每次觀察的時間、地面參考體、方向等。
5.間隔3小時觀察一次,較能明顯看出北斗七星的位置變化。
6.因為學生未習得地球自轉的概念,在本單元不做介紹。
7.教師引導學生歸納:星星、月亮、太陽都由東向西移動,而且具有規則性。
8.指導習作六
9.請學生回家查一查星等的意義
3
康軒版教科書第一單元「美麗的星空」
【教學準備】
指北針
橡皮筋
紅色玻璃紙
簡易星座盤
星星觀測紀錄表掛圖
描圖紙
教育部數位教學資源
台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互動式教材
http://tamweb.tam.gov.tw/bew/TW/Game.asp
資料蒐集整理、觀察記錄、分組報告、參與討論、課堂問答、作業、實測、實務操作
第三週
02/20-
02/24
1-3-1-2 察覺一個問題或事件常可由不同的角度來觀察或看出不同的特徵。
1-3-4-1 能由各種不同來源的資料,整理出一個整體性的看法。
2-3-4-1長期觀測,發現太陽升落方位(或最大高度角)在改變,在夜晚同一時間,四季的星象也不同,但它們有年度的規律變化。
3-3-0-2 知道有些事情(如飛碟)因採證困難,無法做科學性實驗。
5-3-1-2 知道細心、切實的探討,獲得的資料才可信。
【環境教育】
4-2-4 能運用簡單的科技以及蒐集、運用資訊來探討、瞭解環境及相關的議題。
一、美麗的星空
活動二 星星位置的改變
【活動2-1星星的位置如何改變】
1.喚起學生的舊經驗,問一問學生以前學過太陽和月亮在天上的位置是如何改變的(由東向西移動)。
2.請學生討論星星的位置會不會改變。
3.操作星座盤,觀察和紀錄同一天晚上6時、9時、12時和隔天凌晨3時北斗七星的位置,並用不同顏色的筆來描出不同時間的北斗七星。
4.將觀察出的位置在描圖紙上分別描出位置,小組討論描圖紙上北斗七星位置的改變情形。
5.請學生實作,選擇晴朗的夜晚,間隔3小時觀察一次,觀察紀錄的項目應包含日期、每次觀察的時間、地面參考體、方向等。
6.學生討論北斗七星的位置變化。
7.教師引導學生歸納:星星、月亮、太陽都由東向西移動,而且具有規則性。
8.指導習作七
透過描述北斗七星每三小時的變化,了解星座位置改變的情形。
【活動2-2四季不同的星空】
1.教師問學生:我們知道星座位置會改變,那麼每天都可以看到北斗七星嗎?
2.學生操作:轉動星座盤,觀察北斗七星的位置。
3.學生討論:不同季節同樣是晚上9時北斗七星都在相同的位置嗎?
4.教師引導學生歸納:北斗七星的位置四季都不同;四季看到的星空都不相同。一年四季同一時刻在天上的星星和星座都不相同
5.教師可用台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互動式教材裡面有介紹-每月星空導覽、四季星空導覽,與學生互動。
6.指導習作八
3
康軒版教科書第一單元「美麗的星空」
【教學準備】
簡易星座盤
星座盤製作步驟掛圖
台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
www.tam.gov.tw
資料蒐集整理、觀察記錄、分組報告、參與討論、課堂問答、作業、實測、實務操作
第四週
02/27-
03/02
2/28和平紀念日放假一天。
2/27調整放假,3/03補上課(班)一天
1-3-1-2 察覺一個問題或事件常可由不同的角度來觀察或看出不同的特徵。
1-3-4-1 能由各種不同來源的資料,整理出一個整體性的看法。
2-3-4-1長期觀測,發現太陽升落方位(或最大高度角)在改變,在夜晚同一時間,四季的星象也不同,但它們有年度的規律變化。
5-3-1-2 知道細心、切實的探討,獲得的資料才可信。
6-3-2-3 面對問題時,能做多方思考,提出解決方法。
【資訊教育】
3-3-6能針對日常問題提出可行的解決方法。
一、美麗的星空
活動二 星星位置的改變
【活動2-2四季不同的星空】
1.需透過長期的觀測才能察覺四季有不同星空,基於現實的考量,請學生操作星座盤先獲得概念,未來有機會再進行長期觀測。
2.學生根據星座盤發表當時的星空所出現的星星或星座,教師皆予以鼓勵。
3.使用網路互動教學帶領學生瀏覽台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互動式教材裡面有介紹四季星空以及每日每天星空的景象。
4.教師引導學生歸納:北斗七星的位置四季都不同;四季看到的星空都不相同。
活動三 認識北極星
【活動3-1尋找北極星】
1.讓學生發表對北極星的認識。
2.說明天上的星星會隨著時間、季節改變位置,只有北極星的位置固定不動。
3.討論北極星的位置為何會固定不動,黑夜中辨認北極星有什麼用處。
4.北極星可以指引方向,黑夜時,可以幫助在大海航行的船隻,或在深山或沙漠中迷失方向的人們。
5.學生實作觀察星座盤中仙后座和北極星的相對位置;
教師可說明北極星是屬於哪一個星座,北極星的位置。
6.鼓勵學生利用晴朗的夜晚找一找北極星。
7.指導習作九
會利用仙后座或北斗七星找到北極星。
3
康軒版教科書第一單元「美麗的星空」
【教學準備】
四季星空掛圖
簡易星座盤
星座盤製作步驟掛圖
網路天文館
http://tamweb.tam.gov.tw/bew/TW/go.asp
AEEA 天文教育資訊網
http://aeea.nmns.edu.tw/2003/0303/ap030328.html
星座測方位
http://pearl.ccps.kh.edu.tw/scout/Scout201-04.htm
資料蒐集整理、觀察記錄、分組報告、參與討論、課堂問答、作業、實測、實務操作
第五週
03/05-
03/09
1-3-1-2察覺一個問題或事件常可由不同的角度來觀察而看出不同的特徵。
1-3-5-4願意與同儕相互溝通,共享活動的樂趣。
2-3-2-2觀察動物形態及運動方式之特殊性及共通性。觀察動物如何保持體溫、覓食、生殖、傳遞訊息、從事社會性的行為及在棲息地調適生活等生態。
3-3-0-1能由科學性的探究活動中,瞭解科學知識是經過考驗的。
4-3-2-4認識國內、外的科技發明與創新。
【資訊教育】
5-3-1能找到合適的網站資源、圖書館資源,會檔案傳輸。
4-3-1了解電腦網路概念及其功能。
【環境教育】
3-2-1瞭解生活中個人與環境的相互關係並培養與自然環境相關的個人興趣、嗜好與責任。
二、動物世界面面觀
活動一 動物如何求生存
【活動1-1】動物的運動
1.師生共同收集動物圖片或動物影片,可藉由查閱動物相關資料,讓學生了解電腦網路概念及其功能。
可參閱台北市立動物園保育網-動物問題題庫引發學習興趣
介紹學校-忠義數位平台裡面有一些有關自然科學的影片,其中有discovery影片-貓謎
教師問一問:為什麼介紹貓,影片中也有老虎和獵豹,他們的外型和構造有沒有不同?
2.鼓勵學生仔細觀察不同動物的外形和運動方式。
3.請學生說一說:你知道動物還有哪些不同的運動方式?
4.討論同樣都是有腳的動物,其運動方式是否相同。
5.教師歸納
不同的動物具有不同的運動方式。
動物的運動方式與其外形構造有密切的關係。同一類動物外形及運動方式具有共通性。
6.請學生回家上網查一查動物的覓食,分享的內容應包含
「活動主題:食在有夠讚」
你觀察的動物
他吃的食物
他如何尋找食物
他如何攝取食物
融入環境教育-田野
請學生討論動物的食物鏈
教師說明食物鏈的意義
討論全球暖化對動物食物鏈的影響
【活動1-2】動物的覓食
1.鼓勵學生發表,讓學生討論動物是如何覓食的。
2.教師說明不同的動物其覓食的策略不同,策略不同所表現出的行為也不同,環境不同,取得食物也會不一樣
3.動物生存大賽-圖片比對活動。
4.教師引導學生歸納:動物的外形構造會影響其覓食行為,口部構造則和牠們所吃的食物關係密切。
3
康軒版教科書第二單元「動物世界面面觀」
教師準備
課前蒐集有關各種動物的圖片或影片
台北市立動物園
http://www.zoo.taipei.gov.tw/MP_104031.html
忠義國小-數位平台
資料蒐集整理、觀察記錄、分組報告、參與討論、課堂問答、作業、實測、實務操作
第六週
03/12-
03/16
1-3-3-3由系列的相關活動,綜合說出活動的主要特徵。
1-3-5-4願意與同儕相互溝通,共享活動的樂趣。
2-3-2-2觀察動物形態及運動方式之特殊性及共通性。觀察動物如何保持體溫、覓食、生殖、傳遞訊息、從事社會性的行為及在棲息地調適生活等生態。
3-3-0-1能由科學性的探究活動中,瞭解科學知識是經過考驗的。
5-3-1-2知道細心、切實的探討,獲得的資料才可信。
7-3-0-2把學習到的科學知識和技能應用於生活中。
【資訊教育】
3-3-6能針對日常問題提出可行的解決辦法。
【環境教育】
3-2-1瞭解生活中個人與環境的相互關係並培養與自然環境相關的個人興趣、嗜好與責任
二、動物世界面面觀
活動一 動物如何求生存
【活動1-2 動物的覓食】
1.鼓勵學生多發表,也可參考課本頁上的圖片,讓學生說明動物是如何覓食的。
2.教師引導學生思考不同的動物其覓食的策略不同,策略不同所表現出的行為也不同,其實動物的食物和動物的生長、生存及生殖有密切關係。
3.動物生存的環境不同,取得的食物也會不一樣。
4.教師引導學生歸納:動物的外形構造會影響其覓食行為,口部構造則和牠們所吃的食物關係密切。
【活動1-3 動物如何維持體溫】
1.教師讓學生先發表為什麼狗喜歡在夏天伸出舌頭的原因,教師再告訴學生正確原因。
2.學生說一說:體溫對動物的重要性。動物的體溫有其生存的範圍,過高或過低對動物來說都是不適當的,教師可以人的體溫為例子,請學生發表體溫過高或過低時對人體有哪些影響。
3.教師說明恆溫動物與變溫動物的定義與差別。
4.教師歸納:動物要生存必須維持適當的溫度,動物可以透過散熱和保溫來維持體溫。不同的動物有不同維持體溫的方式。
5.教師鼓勵學生查資料。構造及外形可以幫助動物保護、維持正常體溫之外,恆溫動物有些機制可以幫助動物度過寒冷的氣候。
環境教育融入教學-山林
請學生討論全球暖化對於動物棲息地的影響
教師準備相關資料做說明
師生共同想一想要如何保護動物呢?
3
康軒版教科書第二單元「動物世界面面觀」
【教學準備】
教育部數位教學資源網
https://isp.moe.edu.tw/resources/search_content.jsp?rno=787641
動物世界面面觀-五年級
http://sites.google.com/site/wunianjiziranyushenghuokeji/dong-wu-shi-jie-mian-mian-guan
台北市立動物園
http://www.zoo.taipei.gov.tw/MP_104031.html
資料蒐集整理、觀察記錄、分組報告、參與討論、課堂問答、作業、實測、實務操作
第七週
03/19-
03/23
1-3-1-2察覺一個問題或事件常可由不同的角度來觀察而看出不同的特徵。
1-3-3-3由系列的相關活動,綜合說出活動的主要特徵。
2-3-2-2觀察動物形態及運動方式之特殊性及共通性。觀察動物如何保持體溫、覓食、生殖、傳遞訊息、從事社會性的行為及在棲息地調適生活等生態。
3-3-0-1能由科學性的探究活動中,瞭解科學知識是經過考驗的。
6-3-3-2體會在執行的環節中,有許多關鍵性的因素需要考量。
【資訊教育】
5-3-2 能利用光碟、DVD等資源蒐集需要的資料。
【環境教育】
2-2-1能瞭解生活周遭的環境問題及其對個人、學校與社區的影響。
二、動物世界面面觀
活動一 動物如何求生存
【活動1-4】動物如何保護自己
1.教師進行尋找小動物的遊戲,目的在讓學生體驗動物保護色的意義,發現動物的體色、外形和環境差異越小,越能隱藏自己,不被天敵發現。
2.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對動物體色及外形和外界環境之間的關係,讓學生自行發現動物「保護色」的存在與意義。
3.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動物為了能夠生存,身體大都演化成可適應環境的體色,以保護自己不受到敵害,並且達到獵捕食物的目的。
4.教師歸納:不同的動物具有不同的禦敵或避敵的方式。
5.指導習作三
【活動1-5】動物的社會行為
1.學生經由生活經驗中觀察螞蟻的行進路線與傳遞訊息的方式,鼓勵學生將觀察到的行為加以描述。
2.學生實作,在白紙上撒糖引誘螞蟻,觀察螞蟻行為,再將白紙移開觀察螞蟻行為。
3.教師說明螞蟻在行進的時候,腹部會分泌一種稱為傳訊費洛蒙的化學物質,別的螞蟻可以追蹤這種氣味前進。
4.說一說除了螞蟻之外其他動物的社會行為
例如猩猩、狒狒、獅子等
給學生聽一聽第一次英語大發現-中文CD導讀有關螞蟻的行為
3
康軒版教科書第二單元「動物世界面面觀」
【教學準備】
教育部自然生態學習網兒童版-生態教室
http://nature.edu.tw/rchild/classroom2/111
教師準備A4白紙
糖
放大鏡
螞蟻圖片
第一次英語大發現-地底迷宮中文CD
資料蒐集整理、觀察記錄、分組報告、參與討論、課堂問答、作業、實測、實務操作
第八週
03/26-
03/30
1-3-3-3由系列的相關活動,綜合說出活動的主要特徵。
1-3-5-4願意與同儕相互溝通,共享活動的樂趣。
2-3-2-3知道動物卵生、胎生、育幼等繁殖行為,發現動物、植物它們的子代與親代之間有相似性,但也有些不同。
5-3-1-2知道細心、切實的探討,獲得的資料才可信。
7-3-0-2把學習到的科學知識和技能應用於生活中。
【資訊教育】
5-3-1 能找到合適的網站資源、圖書館資源,會檔案傳輸。
【性別平等教育】
2-3-5學習兩性團隊合作,積極參與活動。
二、動物世界面面觀
【活動1-5】動物的社會行為
1.展示蟻巢、蟻后、雄蟻、工蟻、兵蟻圖片。
2.學生比較蟻后、雄蟻、工蟻、兵蟻的外型並說看看它們各自負責什麼工作。
3.教師說明:不同的螞蟻進行的社會活動不同,引導學生察覺猴子、大象、蜜蜂、狼等動物也具有社會行為。
什麼是社會行為
4.教師歸納:傳遞訊息是一種社會行為。動物社會行為可以增進生存的能力。
5.說一說除了分工合作和傳遞訊息外,動物還有什麼社會行為?
6.指導習作五
7.請學生回家查一查哪些動物也有社會行為
8.給學生看一個網路資訊-台北市立動物園介紹猿猴的社會化行為
社會生物學透過對社會性昆蟲所進行的社會行為作調查,例如:擇偶的模式、地域的爭奪戰、群體獵食,以及對蟲群式社會本身的研究。正由於天擇能夠使動物演化出各種與天然環境作有用的互動方式,亦能使這些動物產生出對社會行為有利的遺傳性演化。
活動二 動物如何延續生命
【活動2-1動物的繁殖】
1.學生說一說:除了產卵外,動物還有什麼繁殖方式?根據日常生活的觀察和經驗,有哪些動物和小狗的出生方式相同。
2.教師說明胎生動物發育過程,胎生動物胚胎、臍帶所扮演角色,並說明「胎生動物」的特色。
胎生動物的受精卵不排出體外,而留在母體內吸收母體提供的營養,成長發育,經過一段時間,孕育成幼體,然後胎兒從母體生產出來,這種繁殖方法稱為「胎生」。
3.思考除了胎生之外還有沒有其他的繁殖方式。
◎幼體在哪裡發育成長?
◎幼體的營養來自什麼地方呢?
◎你知道人為什麼會有肚臍?
◎還有哪些動物也會直接生出幼體?
3
康軒版教科書第二單元「動物世界面面觀」
青林出版第一次英語大發現-蛋
台北市立動物園
資料蒐集整理、觀察記錄、分組報告、參與討論、課堂問答、作業、實測、實務操作
第九週
04/02-
04/06
4/04兒童節、清明節同一天,放假一日
1-3-1-2察覺一個問題或事件常可由不同的角度來觀察而看出不同的特徵。
1-3-2-3 依差異的程度,作第二層次以上的分類。
5-3-1-2知道細心、切實的探討,獲得的資料才可信。
6-3-3-2體會在執行的環節中,有許多關鍵性的因素需要考量。
7-3-0-2把學習到的科學知識和技能應用於生活中。
【資訊教育】
5-3-2 能利用光碟、DVD等資源蒐集需要的資料。
【生涯發展教育】
3-3-1 學習如何尋找並運用職業世界的資訊。
二、動物世界面面觀
【活動2-1 動物的繁殖】
1.學生說一說有那些動物是卵生動物?
2.教師說明:教師準備一些雞蛋,將蛋打破後讓學生觀察雞蛋的蛋黃部分,說明蛋黃就是雞蛋提供營養的主要部分,這些胚胎在哪裡成長而胚胎的營養如何取得。
3.引導學生雞蛋與孵化成雞這其中的演變
閱讀教師依據青林出版第一次英語大發現-蛋,準備Powerpoint
學生觀察裡面的內容
請學生發問
比較:卵生和胎生的繁殖方式有什麼不同的地方?
胚胎的營養來源有什麼不同?從母體產下的樣子有什麼不同?
哺育情形有什麼不同?產下的個數有何不同?
3.教師歸納:比較卵生與胎生。胚胎的營養來自卵本身, 卵生動物胚胎的營養主要來自卵中的卵黃;而胎生動物胚胎的營養來自母體。
4.指導習作六、七
5.進階閱讀「卵胎生」
6.請學生說一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兒子會打洞」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7.引導學生由外形特徵仔細推敲,發現許多與父母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了解初步的遺傳概念即可,想一想你有那些特徵和父母相同。
8.教師引導學生說出子代與親代之間具有相似性,也就是族群間的遺傳。
9.教師歸納:動物的子代與親代之間,有相似的特徵,但也有不同的特徵。
10.指導習作八
環境教育融入教學-山林與田野
教師準備相關資料做說明-台灣特有種動物的保護
動物園諾亞方舟沙畫欣賞
1.說一說動物消失的原因
2.師生共同想一想要如何保護動物呢?
3.動物保護資訊互動教學
http://newweb.zoo.gov.tw/Upload/Zoo_Game/200912041729467724/index.asp
3
康軒版教科書第二單元「動物世界面面觀」
教師準備
青林出版第一次英語大發現-蛋
卵生和胎生比較掛圖
準備Powerpoint
台北市立動物園
http://www.zoo.gov.tw/
資料蒐集整理、觀察記錄、分組報告、參與討論、課堂問答、作業、實測、實務操作
第十週
04/09-
04/13
4/12-4/13
期中評量
1-3-1-2察覺一個問題或事件常可由不同的角度來觀察而看出不同的特徵。
1-3-2-3 依差異的程度,作第二層次以上的分類。
1-3-5-4願意與同儕相互溝通,共享活動的樂趣。
2-3-2-3知道動物卵生、胎生、育幼等繁殖行為,發現動物、植物它們的子代與親代之間有相似性,但也有些不同。
5-3-1-2知道細心、切實的探討,獲得的資料才可信。
6-3-3-2體會在執行的環節中,有許多關鍵性的因素需要考量。
7-3-0-2把學習到的科學知識和技能應用於生活中。
【生涯發展教育】
3-3-1 學習如何尋找並運用職業世界的資訊。
【 【活動2-2 動物的育幼行為】
1. 1.教師引導學生思考:有些動物具有育幼的行為,如鳥類、哺乳類等;有些沒有,如大部分的魚類等。
2. 2.教師可向學生說明:育幼行為最大的好處在於確保動物後代的生存,此外,育幼時間越長,相對幼體生存機率越高、學習時間也越長。
3.教師學生歸納:動物有各種不同育幼方法;動物繁殖的方式與育幼行為,有助於生命延續。
4.請學生回家查閱資料,了解一種動物的育幼行為。
可參閱台北動物園保育網-動物小學堂「鳥類的育幼行為」
5.小組報告,進行分享。
6.指導習作九
活動三 動物的分類
【活動3-1選擇基準將動物分類】
1.複習學生已學習過植物的分類方式,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動物的繁殖方式,選擇適合的方式練習分類。
2.教師引導學生察覺同一類的動物其基本的構造相似,但是又會因為生活環境、習性、食性等,演化出不同的特徵或發展出不同的行為,故可以找到其中的異同點來作為分類的基準。
3.教師提醒學生利用觀察身邊常見的動物,對野生或不易觀察的動物可透過閱讀、觀賞影片或查資料等方式了解牠們。
4.教師說明分類的最終目的就是要將動物依不同的特徵,深入觀察細部的差異,不斷的向下二分,一直分到不能再分為止。
5.教師引導學生歸納:從動物的分類表中,可以整理出某一種動物的特徵。
6.指導習作十
進階學習
鼓勵學生延伸閱讀「生命之樹」
鼓勵學生回家可以聽一聽廣播
節目名稱:臺北動物起床號
播出頻道:臺北廣播電台FM93.1 線上收聽
播出時段:每週六上午9:00~10:00
3
康軒版教科書第二單元「動物世界面面觀」
台北動物園保育網http://newweb.zoo.gov.tw/Pager/Zoo_Nursing/Zoo_Nursing_Main.aspx?Menu_URL_ID=090824181439753646
資料蒐集整理、觀察記錄、分組報告、參與討論、課堂問答、作業、實測、實務操作
第十一週
04/16-
04/20
1-3-1-3辨別本量與改變量之不同(例如溫度與溫度的變化) 。
1-3-4-4 由實驗的結果,獲得研判的論點。
1-3-5-3清楚的傳述科學探究的過程和結果。
2-3-1-1提出問題、研商處理的策略、「學習」控制變因、觀察事象的變化並推測可能的因果關係。學習資料處理、設計表格、圖表來表示資料。學習由變量與應變量之間相應的情形、提出假設或做出合理的解釋。
2-3-5-1知道熱由高溫往低溫傳播,傳播的方式有傳導、對流、輻射。傳播時會因材料、空間形狀而不同。此一知識可應用於保溫或散熱上。
2-3-6-1認識日常用品的製造材料(如木材、金屬、塑膠)。
2-3-6-2 認識房屋的結構與材料。
7-3-0-2 把學習到的科學知識和技能應用於生活中。
【家政教育】
1-3-5了解食物在烹調、貯存、加工等情況下的變化。
三、熱的傳播與保溫
活動一 熱是怎樣傳播的
【活動1-1熱與溫度】
1.複習舊觀念,燃燒可產生熱。
2.揭示不同熱源使物體變熱的圖片,學生討論日常生活中這些物體如何變熱。
夏天的沙灘為什麼那麼燙?冬天使用電暖器為何會發熱?
3.學生討論哪種方式可以正確且客觀正確知道溫度的程度。
4.操作實驗-用溫度計測量水加熱前、後水溫有何變化。
5.教師介紹使用加熱器材的注意事項,以及溫度計的使用方式。
6.教師引導學生根據實驗結果,察覺加熱會使溫度升高;溫度越高,物體變得更熱。
7.教師歸納:熱有不同的來源,物體受熱後溫度會改變。
【活動1-2熱的傳導】
1.實驗操作-教師在杯子裡放一支金屬湯匙,再倒進半杯熱水,過一會兒,請學生摸一摸湯匙的握把。
2.討論湯匙為什麼會變熱,沒有與熱水直接接觸的握柄也會變熱,熱是如何傳播的?
3.實驗操作-加熱滴有蠟油的金屬湯匙,觀察蠟熔化的情形。
猜猜看蠟熔化的先後順序是怎樣的?
從中間加熱,蠟熔化的先後順序是怎樣的?
4.教師鼓勵學生產生想探究的想法,鼓勵學生說一說影響湯匙溫度的原因讓學生操作驗證不同材質、不同位置、不同間距的湯匙。
5.實驗中那些因素要保持不變?那些需要改變?
日常生活中有那些傳導的體驗?
熱在不同材質傳導快慢一樣嗎?
6.教師引導學生操作實驗,察覺金屬材質的物體傳熱速度較快,非金屬材質的物體傳熱速度較慢。
7.教師說明:熱會透過物質從溫度高的地方傳到溫度低的地方,這種傳熱方式稱為傳導。
請學生查一查房屋的建材中有哪些?
我們在生活中怎麼挑選建材才能達到節能減碳的目標?
3
康軒版教科書第三單元「熱的傳播與保溫」
教學準備
酒精燈
陶瓷纖維網
三腳架
溫度計
乾、濕抹布
火柴
酒精燈使用步驟掛圖
鋁箔紙
傳導熱的材料(鐵棒、木棒、金屬湯匙、木夾)
資料蒐集整理、觀察記錄、分組報告、參與討論、課堂問答、作業、實測、實務操作
第十二週
04/23-
04/27
1-3-4-4由實驗的結果,獲得研判的論點。
1-3-5-3清楚的傳述科學探究的過程和結果。
2-3-1-1提出問題、研商處理的策略、「學習」控制變因、觀察事象的變化並推測可能的因果關係。學習資料處理、設計表格、圖表來表示資料。學習由變量與應變量之間相應的情形、提出假設或做出合理的解釋。
2-3-5-1知道熱由高溫往低溫傳播,傳播的方式有傳導、對流、輻射。傳播時會因材料、空間形狀而不同。此一知識可應用於保溫或散熱上。
7-3-0-2把學習到的科學知識和技能應用於生活中。
【環境教育】
2-2-1能瞭解生活周遭的環境問題及其對個人、學校與社區的影響。
三、熱的傳播與保溫
活動一 熱是怎樣傳播的
【活動1-2熱的傳導】
1.教師根據上次課程內容說明實驗結論。請學生說一說哪些實驗材質傳熱快?哪些材質傳熱慢?
2.討論生活中與實驗結果相同的用品設計。
3.教師引導學生歸納:熱從溫度高的地方傳向溫度低的地方;物體的材質不同,傳熱的快慢也不同。
4.指導習作一、二、三
【活動1-3熱的對流】
1.學生學會固體的傳熱方式,知道液體的傳熱方式和固體相同,由加熱處逐步傳送出去。
2.引導學生思考實驗中如何控制各項變因,例如兩支試管的材質、容量要一樣,加入等量、同溫度的水等。
3.教師應將實驗的重點放在讓學生察覺兩支試管未加熱端的溫度變化即可。
4.實驗時應在水中加入少許木屑以便觀察水的對流現象。
5.引導學生觀察:水受熱後會上升,所以在試管底部加熱時,下方被加熱的水會往上與沒加熱的水混合,所以上面的水很快就熱了。
6.教師引導學生觀察:熱的水要下降比較難,所以在試管水面加熱時,下面的水比較慢變熱。
7.指導習作四、五
環境教育-全球暖化的議題-低碳
1.說一說全球暖化對環境造成的衝擊?
對於氣溫的變化-介紹冰河融化
氣溫變化對於環境的影響
2.全球暖化產生的原因?
大氣的散熱與輻射
3.環境中熱對全球暖化的影響
我們夏天使用冷氣冬天使用暖爐對環境的影響
說明冷氣的原理
3
康軒版教科書第三單元「熱的傳播與保溫」
教學準備
熱的來源與用途 http://www.nhctc.edu.tw/class/nature/n7/n7_8_1.htm
熱http://www.ied.edu.hk/has/sci/clasroom/idea/l_heat.htm
燒杯、水、溫度計、酒精燈、火柴、陶瓷纖維網、三腳架、濕抹布、木屑、線香、實驗流程掛圖
資料蒐集整理、觀察記錄、分組報告、參與討論、課堂問答、作業、實測、實務操作
第十三週
04/30-
05/04
1-3-4-4由實驗的結果,獲得研判的論點。
1-3-5-3清楚的傳述科學探究的過程和結果。
2-3-1-1提出問題、研商處理的策略、「學習」控制變因、觀察事象的變化並推測可能的因果關係。學習資料處理、設計表格、圖表來表示資料。學習由變量與應變量之間相應的情形、提出假設或做出合理的解釋。
2-3-5-1知道熱由高溫往低溫傳播,傳播的方式有傳導、對流、輻射。傳播時會因材料、空間形狀而不同。此一知識可應用於保溫或散熱上。
7-3-0-2把學習到的科學知識和技能應用於生活中。
【環境教育】
2-2-1能瞭解生活周遭的環境問題及其對個人、學校與社區的影響。
三、熱的傳播與保溫
活動一 熱是怎樣傳播的
【活動1-3】熱的對流
1.學生已經學會水的對流現象,請學生想一想空氣是不是也有想同的傳播方式呢?
2.教師點燃一支線香,演示空氣傳熱的方式,請學生觀察看看。
3.學生操作兩個實驗
準備兩個一樣大的廣口瓶,準備一桶冰水和一桶冷水,將冷熱兩種分別放在廣口瓶上,抽掉玻璃板,觀察煙的流動。
4.觀察空氣受熱會往上升,冷空氣下來補充,受熱後又上升,產生空氣的流動。
5.師生共同探討日常生活中應用空氣對流的情形,並推測火災逃生的原理。
6.鼓勵學生說一說生活中還有哪些是應用空氣對流原理所設計的?
7.教師引導學生歸納:水會藉著上、下流動的方式,由溫度高的地方往溫度低的地方傳。
空氣受熱會往上升,冷空氣會往下降。
熱藉由空氣流動由高溫傳往低溫。
空氣和水都是以對流的方式傳熱。
8.指導習作六、七
融入環境教育-低碳
討論生活中電器的耗電情形與熱之間的關係
1.一天當中我們使用的電器,猜一猜誰比較耗電?
會發熱的電器通常比較耗電
2.一年當中我們夏天使用冷氣冬天使用電暖器,該如何使用才能節能減碳呢?
3
康軒版教科書第三單元「熱的傳播與保溫」
教學準備
熱水
冰塊
廣口瓶
玻璃板
線香
熱對流實驗材料
實驗流程掛圖
內政部消防署防災知識網
內政部消防署兒童版http://www.nfa.gov.tw/nfa_c/index.asp
熱的傳導對流與輻射
http://www.ctps.tp.edu.tw/today/teacher/topic_database/nature4n/lesson2-1.htm
資料蒐集整理、觀察記錄、分組報告、參與討論、課堂問答、作業、實測、實務操作
第十四週
05/07-
05/11
1-3-5-3清楚的傳述科學探究的過程和結果。
2-3-5-1知道熱由高溫往低溫傳播,傳播的方式有傳導、對流、輻射。傳播時會因材料、空間形狀而不同。此一知識可應用於保溫或散熱上。
3-3-0-1能由科學性的探究活動中,瞭解科學知識是經過考驗的。
【環境教育】
2-2-1能瞭解生活周遭的環境問題及其對個人、學校與社區的影響。
三、熱的傳播與保溫
【活動1-4熱的輻射】
1.教師藉著討論讓學生發現除了「傳導」和「對流」以外,還有另一種傳熱方式。
2.教師歸納傳導與對流的傳播方式,說明「輻射」是一種不需要透過物質(介質)就可以將熱由高溫處傳到低溫處的傳熱方式。
3.引導討論為何在陽光下會很熱,說明太陽的輻射是一種方式傳播熱能的方式。
4.教師說明燈泡以輻射方式傳熱時,可將手放在燈泡上方及燈泡側面,再比較看看,手在燈泡上方時會比側面時要來得熱,是因為熱在燈泡上方除了輻射,還有熱空氣上升(對流)。
5.請學生說一說生活中電暖器和電燈是用什麼方式傳熱,可延伸了解微波爐、暖暖包、電磁爐、熱氣球、天燈的製作原理。
6.教師歸納
太陽的熱是以輻射的方式傳到地球。
熱在空氣中以輻射的方式傳播,時常會使周圍空氣受熱而產生熱對流。
木造房屋傳熱較慢鐵皮屋傳熱較快
綜合歸納第三單元
熱的傳播方式有:輻射、傳導和對流
由教師準備的圖卡做閃卡
請同學以小組作單位上台依據傳播方式擺放圖卡
以計時的方式作為比較的依據
7.指導習作八
請學生查一查房屋的建材中有哪些?
我們在生活中怎麼挑選建材才能達到節能減碳的目標?
鐵皮屋與木造及水泥房屋的建築材質對於熱的傳導及輻射有何影響
建築可以用哪些方式增加對流?
建築可以用哪些方式減少輻射?
建築可以用哪些方式增加傳導?
3
康軒版教科書第三單元「熱的傳播與保溫」
燈泡
蠟燭
打火機
建築熱力學-談房屋的通風與節能-台灣地球日
http://www.earthday.org.tw/node/685
資料蒐集整理、觀察記錄、分組報告、參與討論、課堂問答、作業、實測、實務操作
第十五週
05/14-
05/18
1-3-1-2察覺一個問題或事件常可由不同的角度來觀察或看出不同的特徵。
1-3-5-3清楚的傳述科學探究的過程和結果。
2-3-5-2藉製作樂器瞭解影響聲音高低的因素、音量大小、音色好壞等,知道樂音和噪音之不同
5-3-1-1能依據自己所理解的知識,做最佳抉擇。
5-3-1-3相信現象的變化有其他原因,要獲得什麼結果,需營造什麼變因。
6-3-2-1察覺不同的辦法,常也能做出相同的結果。
7-3-0-2把學習到的科學知識和技能應用於生活中。
【資訊教育】
5-3-1能找到合適的網站資源、圖書館資源,會檔案傳輸。
三、熱的傳播與保溫
活動二 保溫與散熱
【活動2-1保溫】
1.教師請學生說出三種以上具有保溫效果的物品或方法。
2.教師說明:在實驗中,要控制的變因有兩種,一是操縱使其不同的變因,一是保持不變的變因。
3.教師引導學生思考:「保溫」的實驗設計除了「保熱」,還有「保冷」。
4. 實驗結果歸納:保麗龍傳熱速度最
慢,所以較無法將熱水的熱傳出,故保溫效果最好。金屬傳熱速度最快,保溫效果最差。
【活動2-2散熱】
1.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散熱實驗,過程中需要改變的變因是容器開口大小;需要保持不變的變因則有容器材質要相同、水溫要相同、水量也要一樣。
2.實作時可提醒學生應選擇同材質而且大小相同的容器,利用杯蓋或墊板改變容器開口大小。
3.實驗結果歸納:容器的材質和大小相同、但開口大小不同,散熱的速度也不同。
4.教師歸納:物品傳熱速度會影響保溫效果
5.指導習作九
6.進階討論-自由探究時間
1. 黑色與白色的車子哪一種吸熱多呢?我們可以用什麼方式幫助車子散熱
比較不同張數的紙張對阻隔輻射的影響。
比較不同顏色紙張對吸收太陽輻射的效果。
四、聲音與樂器
活動一 生活中常聽見的聲音
【活動1-1聲音的產生】
1.學生討論、發表,聽到過什麼聲音?說一說聽過哪些樂器發出的聲音。
2.教師引導學生推論出「用力」能使物體發出聲音。
3
康軒版教科書第三單元「熱的傳播與保溫」
保溫實驗材料
加蓋保麗龍杯
加蓋塑膠杯
保麗龍杯
塑膠杯
溫度計
保溫瓶、保冷瓶 http://www.bud.org.tw/Hu/hu01.htm
資料蒐集整理、觀察記錄、分組報告、參與討論、課堂問答、作業、實測、實務操作
第十六週
05/21-
05/25
1-3-1-2察覺一個問題或事件常可由不同的角度來觀察或看出不同的特徵。
1-3-5-5傾聽別人的報告,並做適當的回應。
2-3-5-2藉製作樂器瞭解影響聲音高低的因素、音量大小、音色好壞等,知道樂音和噪音之不同
5-3-1-1能依據自己所理解的知識,做最佳抉擇。
【資訊教育】
5-3-1能找到合適的網站資源、圖書館資源,會檔案傳輸。
四、聲音與樂器
活動一 生活中常聽見的聲音
【活動1-1聲音的產生】
1.教師播放各種聲音CD請學生說一說你可能聽過哪些聲音。討論生活中聲音產生的原因與原理。
2.教師引導學生在觀察發聲部位時,可用手感覺到振動,甚至直接觀察到振動的現象。
3.引導學生發表觀察結果,歸納出「當物體發出聲音時,產生聲音的部位會有振動的現象」概念。
4.教師歸納
用力能使物體發出聲音
物體發出聲音會產生震動的現象
5.指導習作一、二
【活動1-2認識噪音】
1.教師引導學生說一說哪些聲音是悅耳的?哪些又是令你不舒服的?
2.討論後提出判定「噪音」的標準。結果包括: 令多數人不舒服的聲音就是噪音。音量太大的聲音就是噪音。
3.學生討論:噪音的危害除了會直接傷害聽覺,也易引起頭痛、頭暈目眩、心跳加快等生理現象,還會影響情緒,造成心神不寧等狀況。
4.鼓勵學生思考生活中有哪些減少噪音的方法。
5.教師歸納:每一個人對噪音的標準不一,通常把令人感覺不舒服,或是不適當場所和時間所發出的聲音稱為「噪音」。
我們要避免製造噪音,例如在封閉空間內輕聲慢步、在展覽場及公共運輸工具內輕聲交談。
6.指導習作三
7.學生觀看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的資訊
*請學生聽一聽噪音的類型
*了解噪音小百科
音量以「分貝」來表示。分貝指的是聲音強度的單位,也就是音量大小的單位,
*如何防止噪音-例如使用環保鞭炮、在封閉空間內輕聲慢步、在展覽場及公共運輸工具內輕聲交談
*製造噪音所要負的相關法律責任
3
康軒版教科書第四單元
「聲音與樂器」
打擊樂器
震動實驗材料
音叉
水
綠豆
棉線
水
容器
傾聽台灣聲音
http://edu.ocac.gov.tw/culture/music/chinese/default.htm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兒童環境教育網http://www.epa.gov.tw/children/index.html
噪音管制資訊網- http://ivy1.epa.gov.tw/noise/?ctype=B&cid=noise&oid=www
資料蒐集整理、觀察記錄、分組報告、參與討論、課堂問答、作業、實測、實務操作
第十七週
05/28-
06/01
2-3-5-2 藉製作樂器瞭解影響聲音高低的因素、音量大小、音色好壞等,知道樂音和噪音之不同。
5-3-1-1 能依據自己所理解的知識,做最佳抉擇。
7-3-0-2 把學習到的科學知識和技能應用於生活中。
7-3-0-3 能規畫、組織探討的活動。
8-3-0-1 能運用聯想、腦力激盪、概念圖等程序發展創意及表現自己對產品改變的想法。
8-3-0-2 利用多種思考的方法,思索變化事物的機能和形式。
四、聲音與樂器
活動二 樂音
【活動2-1各種樂器的聲音】
1.你能分辨樂器的聲音嗎?學生自由發表各種樂器的聲音,可請學生閉上眼睛,猜一猜現在是誰在說話,藉此得知每個人的聲音具有獨特的音色。
2.引導學生比較身邊的東西,能發生不同的聲音。
3.藉由分辨音色活動,可培養學生參與音樂活動的興趣。
4.說一說有什麼樂器是管樂器?
說一說有什麼樂器是弦樂器?
說一說有什麼樂器是打擊樂器?
你發現這些樂器有什麼共同的特色?
你發現這些樂器有什麼不同的特徵?
你曾經接觸過哪些樂器?
你都是如何分辨這些樂器的聲音呢?
5.教師引導學生歸納:因為聲音有音色,所以可以分辨日常生活中的許多聲音。
【活動2-2】樂器聲音的高低
1.問一問學生:你能讓樂器發出高低不同的聲音嗎?
2.觀察直笛,認識直笛的構造與發聲原理。觀察笛子孔洞,便於歸納直笛聲音高低變化與孔洞的關係。
3.學生實際吹一吹直笛,觀察笛子聲音高低的變化。
空氣柱與聲音高低有什麼關係?
4.說明直笛長短與聲音高低變化的關係。
按住孔越多,空氣柱越短,聲音越高
按住孔越少,空氣柱越長,聲音越低
5.觀察吉他,認識吉他的構造與發聲原理。學生觀察弦的特徵,便於歸納吉他聲音高低變化與弦的關係。
6.學生實際操作吉他,觀察吉他聲音高低的變化。
7.說明弦的鬆緊、粗細與吉他聲音高低變化的關係。
8.教師歸納:吉他的弦越粗,聲音越低;弦越細,聲音越高。弦越長,聲音越低;弦越短,聲音越高。弦越鬆,聲音越低;弦越緊,聲音越高。
9.指導習作四
3
康軒版教科書第四單元
「聲音與樂器」
樂器掛圖
管樂器
弦樂器
打擊樂器
台北市立國樂團
來去音樂網-樂器介紹
http://www.tco.taipei.gov.tw/MP_119041.html
資料蒐集整理、觀察記錄、分組報告、參與討論、課堂問答、作業、實測、實務操作
第十八週
06/04-
06/08
6/06-6/07
畢業考
1-3-1-1能依規畫的實驗步驟來執行操作。
1-3-3-1 實驗時確認相關的變因,做操控運作
2-3-1-1 提出問題、研商處理問題的略、「學習」操控變因、觀察事象的變化並推測可能的因果關係。學習資料處理、設計表格、圖表來表示資料。學習由變量與應變量之間相對應的情形,提出假設或做出合理的解釋。
2-3-5-2 藉製作樂器瞭解影響聲音高低的因素、音量大小、音色好壞等,知道樂音和噪音之不同。
8-3-0-4 了解製作原型的流程。
四、聲音與樂器
活動二 樂音
【活動2-2】樂器聲音的高低
1.複習前一節所學過的觀念,請學生猜一猜木片長短如何影響木琴聲音高低變化與木片的關係。
2.學生實際操作木琴,觀察木琴聲音高低的變化。
3.說明木片長短與木琴聲音高低變化的關係。
4.觀察吉他,認識吉他的構造與發聲原理。
5.說一說與吉他類似的樂器有哪些?
6.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弦的特徵,便於歸納吉他聲音高低變化與弦的關係。
7.學生實際操作吉他,觀察吉他聲音高低的變化。
8.說明弦的鬆緊、粗細與吉他聲音高低變化的關係。
9.教師引導學生歸納:
弦越粗, 聲音越低;
弦越細,聲音越高。
弦越長,聲音越低;
弦越短,聲音越高。
弦越鬆,聲音越低;
弦越緊,聲音越高。
10.指導習作四
進階閱讀:男生與女生,是不是男生聲音天生比較低沉女生聲音高亢?
討論聲帶的構造對於聲音的影響
【活動2-3】樂器聲音的大小
1.學生透過彈撥有音箱和沒音箱的釣魚線,分辨聲音大小不同,察覺加音箱的釣魚線聲音較大。
當以「改變用力打小彈撥弦」為改變因素時,則其他因素要保持不變。
2.討論吉他聲音大小和哪些因素有關
例如音箱的大小或是音箱的形狀
3.教師引導學生實驗後歸納:用力的大小、音箱的有無等,都會影響樂器聲音的大小。
3
康軒版教科書第四單元
「聲音與樂器」
為什麼男生的聲音和女生的不同?人體奧秘-小蕃薯-問號小博士
http://kids.yam.com/why/article/article100.html
資料蒐集整理、觀察記錄、分組報告、參與討論、課堂問答、作業、實測、實務操作
第十九週
06/11-
06/15
1-3-1-1能依規畫的實驗步驟來執行操作。
1-3-3-1實驗時確認相關的變因,做操控運作
2-3-5-2藉製作樂器瞭解影響聲音高低的因素、音量大小、音色好壞等,知道樂音和噪音之不同
4-3-1-2了解機具、材料、能源。
6-3-2-2相信自己常能想出好主意來完成一件事。
8-3-0-2 利用多種思考的方法,思索變化事物的機能和形式。
【環境教育】
4-3-4能運用科學方法研究解決環境問題的可行策略。
四、聲音與樂器
活動三 簡易樂器
【活動2-3】樂器聲音的大小
1.教師引導學生透過出彈撥有音箱和沒音箱的釣魚線,分辨聲音大小不同,察覺加音箱的釣魚線聲音較大。
2.教師引導學生實驗後歸納:用力的大小、音箱的有無等,都會影響樂器聲音的大小。
3.教師歸納:越用力播弦弦發出的聲音越大,越不用力播弦弦發出的聲音越小
越用力吹管樂器發出的聲音越大,越不用力吹管樂器發出的聲音越小
越用力敲打擊樂器發出的聲音越大,越不用力敲打擊樂器發出的聲音越小
【活動3-1】設計製作簡易樂器
1.教師引導學生認識樂器各構造的功能。
2.教師說明先觀察相關樂器的構造和功能,可作為製作簡易樂器的參考。
3.引導學生依據原先對樂器構造觀察的結果,將想簡化或改變的部分,先在樂器的構造簡圖上註記出來,然後再依據簡化的構想,畫一張自製樂器設計圖。
4.引導學生可以依照自己規畫的製作程序以及安排的方法製作簡易樂器,也可以參考課本的方法來製作。
5.教師需提醒學生依自己想製作的簡易樂器來準備材料和規畫步驟,且在製作時需注意使用工具的安全。
6.教師說明設計製作有一定的流程,即觀察→設計→規畫與準備→製作→調整→改良或重新設計。
3
康軒版教科書第四單元
「聲音與樂器」
吉他
音箱製作:
紙杯
釣魚線
牙籤
資料蒐集整理、觀察記錄、分組報告、參與討論、課堂問答、作業、實測、實務操作
第二十週
06/18-
06/22
6/19-6/20
期末評量
1-3-1-1能依規畫的實驗步驟來執行操作。
1-3-3-1實驗時確認相關的變因,做操控運作
2-3-5-2藉製作樂器瞭解影響聲音高低的因素、音量大小、音色好壞等,知道樂音和噪音之不同
4-3-1-2了解機具、材料、能源。
8-3-0-2 利用多種思考的方法,思索變化事物的機能和形式。
【資訊教育】
5-3-1能找到合適的網站資源、圖書館資源,會檔案傳輸。
【環境教育】
4-2-4能運用簡單的科技以及蒐集、運用資訊來探討、瞭解環境及相關的議題。。
四、聲音與樂器
活動三 簡易樂器
【活動3-1】設計製作簡易樂器
1.教師引導學生認識樂器各構造的功能。
2.教師說明先觀察相關樂器的構造和功能,可作為製作簡易樂器的參考。
3.引導學生依據原先對樂器構造觀察的結果,將想簡化或改變的部分,先在樂器的構造簡圖上註記出來,然後再依據簡化的構想,畫一張自製樂器設計圖。
4.引導學生可以依照自己規畫的製作程序以及安排的方法製作簡易樂器,也可以參考課本的方法來製作。
5.教師需提醒學生依自己想製作的簡易樂器來準備材料和規畫步驟,且在製作時需注意使用工具的安全。
6.教師說明設計製作有一定的流程,即觀察→設計→規畫與準備→製作→調整→改良或重新設計。
7.指導習作四
【第二次評量週】
3
康軒版教科書第四單元
「聲音與樂器」
資料蒐集整理、觀察記錄、分組報告、參與討論、課堂問答、作業、實測、實務操作
第二十一週
06/25-
06/29
6-2-2-2 養成運用相關器材、設備來完成自己構想作品的習慣。
7-2-0-3 能安全妥善的使用日常生活中的器具。
【生涯發展教育】
3-2-1 覺察如何解決問題及做決定。
【自由探究】改良簡易樂器的方法
1.指導學生檢視做好的簡易樂器,計行調整與改良。
2.學生繪製改良的設計圖,尋找各種材料,進行改良與測試。
3.教師歸納完整的製作設計流程,學生複習製簡易樂器的設計製作過程。
【休業式】
3
1.口頭評量
2.實作評量
3.習作評量
五、補充說明﹙例如:說明本學期未能規劃之課程銜接內容,提醒下學期課程規劃需注意事項……﹚
-
在新页面中查看内容
-
下载源文件
-
-
- 标签:
- 科技
- 知道
- 操作
- 星座
- 生活
- 教育
- doc
- 方式
- 4.
- 3.
- 自然
- 2.
- 1.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