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见问题分析和改进建议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常见问题分析和改进措施

          以交际为中心、包括“教师引导的师生对话”、“邻座学生俩俩对话”和“扩展听读”等三个环节是以言语交际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的核心,但在实施时,部分教师无法灵活把握,达不到要求。这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师生对话过于机械、单调、呆板;第二,邻座俩俩对话缺少辅助性“支架”;第三,对扩展听读资源的利用偏重句子与对话。对此,改进建议如下:


    • 一、对师生对话的问题分析及改进措施


    (一)师生对话过于机械、单调、呆板
            师生对话是贯彻落实“交际型”英语教学模式的关键环节。通过教师引导的师生对话,既要完成新知识(包括新句型和新单词)的教授任务,又要通过这一环节为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奠定基础。许多教师虽然也知道师生对话环节的重要性,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做得并不理想——往往过于机械、单调、呆板,引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达不到预期效果。其原因在于:师生对话内容只限于本课的新句型和新单词。由于每一课的新句型只有一、两种,新单词只有五、六个,如果每次师生对话内容都翻来覆去地重复这一、两种句型和这几个单词,当然会显得很机械、单调、乏味。


    (二)改进措施
          要使师生对话内容做到生动、丰富、活泼,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起,其实并不难,其关键是要把握住以下三个要点。
    第一,在师生对话过程中,要做到“新知与旧知结合”
          要把当前要教的新知识(包括新句型和新单词)与过去已经学过的旧知识(包括老句型和老单词)有机结合起来,即要做到新句型和老单词、新单词和老句型的有机结合,简称之为“新知与旧知结合”。
    第二,在师生对话过程中,要做到“语言与生活结合”
          要把当前要教的新知识(包括新句型和新单词)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及现实情景密切结合起来。例如,在教数字时,可以与“教室里有几扇窗户?几个门?”、“我们班有多少学生?”、“你家里有几口人?”等问话相结合;在教有关兴趣、爱好的内容时,可以与“你喜欢运动吗?”、“你喜欢哪几种运动?”、“你最喜欢的运动是哪一种?”等问话相结合。可简称之为“语言与生活结合”。
    第三,在师生对话过程中,要做到“分层次、有递进”
          由于师生对话内容要求做到“新知与旧知结合”和“语言与生活结合”,这样每一次课的师生对话内容必然生动、丰富,师生对话所涉及的句型和单词也就比较多(新旧句型加在一起可以多达七、八种,新旧单词合在一块可能有一、二十个,即远比本课文原有的新句型和新单词要多得多);尽管其中不少句型和单词曾经学过,但由于较长时间不用也变得生疏了。为了使学生易于掌握,必须将本课经以上两种结合后所确定的全部句型和单词,先进行系统的整理,然后分出层次,再遵循由易到难逐步递进的原则加以实施。这就是所谓“分层次、有递进”。


    (三)教学案例
           下面举几个能较好地把握上述三个要点的例子。 
    【案例1】小学一年级英语 Unit 5 Numbers(北京昌平马池口中心小学,丁凤宇老师)
           在这节数字课的师生对话环节中,丁凤宇老师将师生对话内容分成三个层次:
           层次1——通过下列对话教数字:“How many children in group one?/ in group two?/ in group three? 接着,教师用手指着嘴巴说“Look at my mouth :three, three, three” ……。
           层次2——通过加法运算巩固所教数字:“One and one is two”、“Two and two is four” 、“Five and five is ?”当学生暂时答不上来的情况下,教师用英语让学生放松(而不是用中文)“Don’t worry take easy” ……。
           层次3——通过下列对话扩展本课所学的句型和单词:“What’s the number of the door?”、“How many doors in our classroom?”、“There are some books in my bag , can you guess how many are they?”、 “How many pencils do you have?” …… 。

    【案例2】小学一年级英语 Shapes(河北省丰宁一小,周迪老师)
          在这节关于事物形状教学的师生对话环节中,周迪老师将师生对话内容分成三个层次(此案例在公开发表前,作了适当的修改和补充):
           层次1——通过下列对话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事物的形状:“What shape is it?”、“it’s circle/triangle/rectangle/square”、“What’s your favourite shape?”、“My favourite shape is circle/triangle ……。”
           层次2——通过下列对话使学生深化对事物形状的了解与掌握:“What shape is the cap of the boy?”、“The boy’s cap is triangle.”、“What shape is his face?”、“The shape of his face is circle.” ……。
           层次3——通过下列对话扩展本课所学的句型和单词: “What color is the shape? ” 、 “What color of the circle is your favourite?” 、 “How many rectangles are there in the picture?” 、 “How many triangles do you have?” 、 “Have you a shape for rectangle?” 、 “Yes,I have.”

    【案例3】小学一年级英语 Unit 4 Color(北京昌平城关小学,李燕昆老师)
           在这节关于颜色教学的师生对话环节中,李燕昆老师将师生对话内容分成下面三个层次:
        层次1——教师手拿颜色卡片通过下列对话教颜色词语:“What color is it? ” 、“ It’s red/ green/ black / write ……。”
         层次2——教师手举小汽车、红伞等卡片通过下列对话使学生了解颜色与事物之间关系:“What’s this?”、“It’s a car /a umbralla /a pen ……。” 、“What color is it?” “It’s a black car /a purple umbralla / a green pen ……。”
        层次3——通过下列对话扩展本课所学的句型和单词:“I am wearing red cloth.I like red cloth. What color do you like?”、“What’s your favorite color?”、 “I like green and purple but my favorite color is purple” …… 。


    上述三个案例都是小学一年级的,之所以只选一年级,是因为低年段小学生的英语基础薄弱,掌握的句型和单词量都很有限。要面对这样的学生来开展师生对话,确实有很大的难度。可见,只要能对一年级小学生顺利完成教师引导下的师生对话教学环节,那么,对于二、三年级乃至更高年级师生对话教学环节的有效实施,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


    • 二、对邻座俩俩对话的问题分析及改进措施


    (一)邻座俩俩对话缺少辅助性“支架”

           一般来说,只要能顺利完成教师引导下的师生对话教学环节,那就为后续的邻座俩俩对话的有效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是因为:邻座俩俩对话的内容以及邻座俩俩对话实施的层次,都是由师生对话教学环节直接决定的。从操作层面看,邻座俩俩对话也是先模仿师生对话的内容和方式,等基本掌握后才由学生去自主生成新的对话或迁移到其他语境。
           所以,在师生对话的教学质量有保证的前提下,邻座俩俩对话能否有效实施完全取决于如何让学生能够理解、并通过模仿尽快掌握师生对话中出现的句型和单词——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适当的、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师生对话内容的有效学习策略,为便于理解,我们通俗地把这种策略称之为辅助性“支架” 。许多教师的邻座俩俩对话环节没有贯彻好,就是因为不懂得要向学生提供“支架”,或是不懂得要向学生提供什么样的“支架”。总之,是在邻座俩俩对话过程中缺少这种辅助性“支架” 。


    (二)改进措施
           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师生对话内容的有效学习策略,或者说辅助性“支架” 大致有以下几种:
    全文提示——用PPT文稿把本课拟由教师引导实施的师生对话内容的全文,按照事先设定的层次展示出来(有几个层次,就分几帧展示);通常对于低年级学生或是口语基础还较弱的学生,应多用“全文提示”策略(至少在第一层次,即进行第一遍俩俩对话时,要应用“全文提示”策略)。
           要点或线索提示——用PPT文稿把本课拟实施的师生对话内容的主要线索或要点,按照事先设定的层次展示出来(有几个层次,就分几帧展示)。通常在第二或第三层次,即进行第二或第三遍俩俩对话时,可采用“要点或线索提示”策略;对于有一定口语基础的学生,即便在第一层次,即进行第一遍俩俩对话时,有时也可采用“要点或线索提示”策略。
           用图表引发联想——在大屏幕上,展示图形、照片或表格(一般不给出句子或对话等文字材料),以此引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促进学生在俩俩对话过程中自主生成新的对话或迁移到其他语境。到二、三年级以后,在第三层次,即进行第三遍俩俩对话时,可较多地采用这种“用图表引发联想”的策略。
    设定生活情境——只给出一定的生活情境(而没有给出全文或线索提示,也没有用任何图表去引发联想),让邻座学生展开对话。例如,要求邻座两位学生,一位扮售货员,另一位扮顾客,围绕购衣服或买食品进行对话;或是要求邻座学生围绕旅游景点的选择展开对话。当学生积累了较多的句型和词汇并且口语有了一定基础以后,可逐步运用“设定生活情境”策略。


    • 三、对扩展听读资源的问题分析及改进措施


    (一)对扩展听读资源的利用偏重句子与对话
           经过多年试验研究,我们在小学英语跨越式试验中已经积累了较丰富的扩展听读材料。这些材料主要是故事、童话、幽默小品或趣味性小短文。这些材料都是优质教学资源,如能很好地加以利用,定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但是从目前的情况看,不少老师对这批资源还未能有效地利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种是对扩展听读时间安排不够。往往只有3~4 分钟(有的课甚至完全没有扩展听读环节),离10~13 分钟(一节课的 1/3 )的要求尚有较大差距。
          另一种是对扩展听读内容未作选择。不少老师只是将资源中的句子与对话拿到课堂上听读,而不敢运用其中的段落篇章材料(即故事、童话、幽默小品或趣味性小短文等);结果就使最有效、最重要的教学资源没有被利用,从而严重影响扩展阅读听读效果。
    (二)改进措施
          为了改变扩展听读环节实施不到位的状况,除了要从上述两个方面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以外,更关键的是要从思想上提高对“段落篇章材料” 听读价值的认识。只有思想认识真正提高了,教师才会自觉地去运用这些听读材料。
         “段落篇章材料”听读价值至少体现在三个方面:
           ① 段落篇章材料有情节、有趣味性,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易于形成较强的学习动机。
           ② 段落篇章材料因为有上下文、有情景、有逻辑关联,容易激发联想和想象,便于形成联想记忆,从而消除繁重的机械记忆负担,既有利于学习新单词、新句型,也有利于巩固已学过的单词和句型)。
           ③ 段落篇章材料和句子、对话相比,表面上看,词汇和句子多了,信息量大了,篇幅长了,似乎一定会增加学习难度,增加记忆负担。其实恰恰相反,句子、对话虽然信息量小,篇幅短,但由于缺少趣味性、情节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易于形成较强的学习动机;加上孤立的句子没有上下文联系,更没有情景关联,不便形成联想和想象(简单对话由于有一定的情景和上下文之间有逻辑关联,所以要比孤立句子好得多多,但其听读价值仍无法和段落篇章材料相比),所以,实际情况是,段落篇章材料易学、易记,且效率高;句子、对话难学、难记,且效率低。
           应该说,对话作为扩展听读资源的重要内容之一,还是非常必要的;我们不赞成的是,把对话作为扩展听读的主要内容,甚至是唯一的内容。这种做法必须尽快改变过来——在扩展听读环节中一定要坚定地树立以“段落篇章材料为主”的思想。否则,难以达到跨越式教学目标的要求。


    • 四、中高年段英语跨越式教学中三个环节的教学建议


          由于英语跨越式试验,在整个小学阶段都是强调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都是要解决“聋子英语、哑吧英语”问题,所以不论是在小学的低年级段,还是中、高年级段英语跨越式教学的基本模式都是“交际型教学模式”——它包含三个教学环节:教师引导的师生对话,邻座学生的俩俩对话,扩展听读。


    (一)在师生对话阶段
           如前所述,不论教新单词还是新句型均要采用师生对话方式,切忌采用“讲解式”、“跟读式”。而且在师生对话过程中更要很好地把握前述的三个要点(“新知与旧知结合”、“语言和生活结合”、“分层次有递进”)教师可以和个别学生对话,也可以和全班学生一起对话;教师在和个别学生对话时要注意抓两头,即要选择学习好和学习差的两类学生进行对话(二者的目的不同);除此以外,还要注意到中、高年级段以后,师生对话在三个教学环节中所占的时间比例可适当缩小。  
           低年级段的三个教学环节所占时间应大体均衡即 13:14:13;
           中年级段的三个教学环节中所占的时间比例应为 10:15:15;
           高年级段的三个教学环节中所占的时间比例应为 6:17:17。


    (二)在俩俩对话阶段
          中、高年级段俩俩对话和低年级段俩俩对话的主要区别是:
          ①低年级段的邻座俩俩对话允许有较多的模仿成分;而到了中、高年级以后,邻座俩俩对话则强调拓展与迁移(乃至创造),千万不要停留在模仿阶段。为此要求中、高年级段的教师在俩俩对话阶段一定要为学生“搭脚手架”(一种建构主义教学策略),而且这种脚手架还要分层次,以便学生逐步攀登。例如,
          第1步,可用PPT显示师生对话的全文(全文提示);
          第2步,可用PPT显示师生对话中的关键句型(要点或线索提示);
          第3步,可用PPT显示师生对话中的关键句型的主要成分(要点或线索提示) ;
          第4步,不用PPT,改用与师生对话内容相关的一幅图片或动画(用图表引发联想) ;
          第5步,不用PPT,而用与师生对话内容相关的两三幅图片供选择或依次练习(用图表引发联想) ;
          上述“脚手架”由易到难,由低到高,对学生的俩俩对话能提供有效支持。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可根据具体情况做适当的调整——对三、四年级可以采用1、2、3、4步,对五、六年级则可采用2、3、4、5步或是3、4、5步。
         ②低年级段的邻座俩俩对话往往围绕本课的一、两种句型;而到了中、高年级以后,邻座俩俩对话则强调语言的实际运用,因而往往涉及多种句型。在为学生设计俩俩对话提示内容的时候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并在教学过程中切实加以贯彻。


    (三)在扩展听读阶段
          中、高年级段扩展听读和低年级段扩展听读的主要区别是:
          ①低年级段扩展听读材料强调图、文、声并茂,强调多媒体,即比较重视表现形式;中、高年级段扩展听读材料则更重视内容,而不重形式——是否有图片及动画都无关紧要(但一定要有规范的英语配音)。
          ②低年级段扩展听读材料的内容强调趣味性、形象性并要贴近日常生活;中、高年级段扩展听读材料的内容则除了强调趣味性以外,还对具有益智性、幽默感的材料或名人轶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所关心的内容也不仅限于身边的日常生活,还关心更大范围的社会生活(包括文化体育、工作学习、人际交往等)。
          ③低年级段扩展听读材料的篇幅较短(一般只有百十个单词,二、三十个句子);中、高年级段扩展听读材料的篇幅较长,只要是有趣味性、益智性、幽默感的材料或是名人轶事,即使篇幅稍长一些的纯文字材料(例如有五、六百单词,上百个句子),中、高年级学生也会乐意把它听读完,所以我们要敢于加大中、高年级的扩展听读量。
          以上三点对于如何搜集、精选中、高年级段的扩展听读材料,以及具体实施好中、高年级段的扩展听读环节具有至关重要的指导意义。只要能切实按这几点去贯彻,定会取得较理想的效果(形式——无需多媒体文本即可;内容——涉及较广的社会生活;篇幅——可以稍大)。

    请反思教学您的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并以发布作品的形式提交您的反思文档

    • 标签:
    • 分析
    • 扩展
    • 材料
    • 句型
    • 改进
    • 对话
    • 学生
    • 单词
    • 层次
    • 建议
    • 师生
    • 内容
    • 常见问题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