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1《灰雀》(安徽肥西)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默认段落标题(请修改)...

     

    • 教学目标:

    1、会认“桦”“胸”等5个生字;会写“郊”“散”等12个生字。2、理解课文内容,通过人物对话描写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

    3、分角色朗读课文。

     微批注:教学目标明确。

    • 教学重点难点:

    透过人物的言语和神态来领会人物的心理。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跨越式拓展阅读材料

    第一课时:

    • 一、导入新课

    1、出示灰雀图片

    师:简单介绍灰雀并板书课题。

    我的分享:在这里学生读题后可相机强调“雀”写法。

    2、师问:文中写了哪几个人物?

    生答。

    简介列宁。

     

    3、师过渡:文章写了列宁、小男孩和灰雀之间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吧。

    •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出示自读要求:

    1.轻声读课文,把生字圈出来,读准字音,特别注意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2.给课文标上自然段。

    我的分享:读完以后应该有反馈吧。

    我的分享:读文后可以让学生学着简单的概述课文内容。

    • 三、识字教学

    课件出示:白桦树  胸脯  婉转  面包渣  自言自语  欢蹦乱跳

    1、指名读。

    2、齐读。

    3、交流识记方法。

    4、理解词语:

    我的分享:理解词语不光是解释意思,可引导学生运用其说话,在运用中理解。

      郊外:城市外面的地方。

      自言自语:自己跟自己说话。

      可惜:值得惋惜。

      欢蹦乱跳:形容健康、活泼、生命力旺盛。

      诚实:言行跟内心思想一致,不虚假。

    补充: 在认读生字的过程中可以让孩子找出课文里的句子或是用这个词语说一句话。

    微批注:词语的解释可以结合上下文进行。

    • 四、写字教学

    1、课件出示本课要认的字。

    2、指名读。

     3、教学“散”:左下“月”的第一笔是竖;“散”是一个多音字。

     “胸”:右边“匈”里不能少一竖。

     “低”字下面不能少一点。(我的分享: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说说写生字时应该注意的地方。)

    我也建议写字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发现自己写字的难点和易错点。

    4、学生练习书写。

    • 五、拓展阅读

    阅读拓展阅读材料。

    • 六、写话

    用本课所学的生字试着复述课文内容。

    我的分享:出示文中重点词语,这样可以引导学生尝试复述,也降低难度。同意张老师的看法。

    第二课时

    •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出示词语

    2.播放课文朗读课件。我的分享:课文的朗读录音可以放到第一课时里,采用填空的形式回顾课文内容   出示    列宁在公园里寻找__________________时,遇到了__________________,经过交谈,受到感动的男孩__________________。让学生填。

    师问:本文讲述了列宁、小男孩和灰雀之间的什么故事?(生答)

    • 二、学习课文一、二自然段

    (一)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

    1.师问:文中的灰雀是什么样的?请从第一自然段中找出来。

    2.师问:这是三只怎样的灰雀啊?

    生答:欢快、美丽、活泼的灰雀。

    3.列宁喜欢这三只灰雀吗?你从文中的哪些词语里看出来的?

    生答:“每次”、“都要”、“经常”

    4.指导朗读。

    (二)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

    1.师过渡:列宁多么喜欢这几只灰雀啊,一天,他又来到白桦树下,他发现了什么?(生答)

    2.师问:如果你是列宁你会怎样?列宁是怎么做的?

    生答。

    3.师问:列宁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他可能会找了哪些地方?(生答)

    4.师:此时的列宁是什么样的心情?(着急)

    5.指导朗读。(体会列宁内心的着急。)

    微批注:对话中透露的人物的心理分析清晰、透彻。

    • 三、学习课文三至十自然段

    1.师过渡:就在列宁万分焦急地寻找那只灰雀的时候,列宁看见了一个小男孩,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三至十自然段。

    2.生自由读。

    3.师问:从列宁和小男孩的对话中你们知道那只灰雀到哪里去了吗?

    我的分享:此处主要是通过对话体现人物心理,所以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然后再让学生体会人物的内心想法,以保持文本的完整性。

    课件出示:男孩说:“没……我没看见。”

    4.师问:小男孩是怎样说这句话的?(吞吞吐吐)他此时的心里是怎么想的?

    指导读。

    5.师问:当小男孩说话吞吞吐吐的时候,列宁心里会怎么想?

    师结:男孩说话时的吞吞吐吐暴露了他得内心,列宁从他的话语中读出了他得害怕、担忧。

    6.师过渡:列宁没有直接点破,而是担忧地说——(课件出示)

    “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指导读出列宁的爱鸟之情。

    7.师:面对男孩的沉默,列宁接着说——(课件出示)

    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8.师:列宁的爱鸟之情触动了男孩的心,他看着列宁再也忍不住了

    (课件出示)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9.师问:列宁听到男孩这样说,心情如何?

    (课件出示)列宁问:“会飞回来?”

             “一定会飞回来!” 男孩肯定地说。

    分享:这段的分析非常细致,但是对于列宁的心理老师要给予一定的点拨。

    我的分享:学完这一部分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 四、学习课文十一至十三自然段

     1.师问:课文是怎样写灰雀回来的? (课件出示)

    2.观察小男孩的动作和表情。

     3.师问:列宁为什么不问男孩而要问灰雀?

     4.师问:你觉得列宁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

    • 五、拓展阅读

     阅读材料。

    • 六、写话 

    小男孩低着头,满脸的愧疚,他认识了自己的错误,并为自己的错误而羞愧。虽然列宁什么也没问,但他心里会……

    将上述内容续写完整。

    分享:也可以让学生写一写你身边熟悉的一个人,运用对话描写、或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性格。

    • 标签:
    • 列宁
    • 课件
    • 小男孩
    • 出示
    • 三年级
    • 分享
    • 学生
    • 课文
    • 男孩
    • 自然
    • 人教版
    • 安徽肥西
    • 灰雀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