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觉论的英语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

何克抗  林君芬

北京师范大学 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20048月)

【摘  要】 本文介绍了“基于语觉论的英语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的背景、目标、发展概况与试验效果。之所以称为“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是因为该试验的目标成倍地超越了传统教学在同一时间段内所能达到的语言能力发展目标,并以全新的儿童语言发展理论(语觉论)作为试验的主要理论基础。文章对试验了两年的一批试验校的试验班与非试验班学生在听力、词汇量和口语能力等方面的试验数据进行了全面的对比分析,证明该试验效果异常显著。在此基础上,作者对该试验取得成功的主要因素作了较深入的剖析。

【关键词】 语觉论  英语教育  跨越式发展 英语教学改革

一、试验概况

1、试验背景

英语教育在我国各级各类教育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无论是教学的时间还是在升学和就业考试中,英语学科都被置于优先考虑的地位;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以后,英语的重要性更为突出,人们学习英语的热情更为高涨。然而,尽管我国青少年学习英语的时间不短(在实施新课程标准之前,一般是从初中一年级开始学习英语,那么,一个高中毕业生至少要学习6年时间,一个大学毕业生至少要学习10年时间;现行新课程标准则规定从小学3年级开始学习英语,那么,一个高中毕业生至少要学习9~10年时间,一个大学毕业生至少要学习13~14年时间),有很多人(包括儿童、在校生和成年人)甚至还会花额外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去参加各种类型的英语培训班,而实际效果却并不理想,聋子英语和哑巴英语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我国英语新课程改革提出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讲解与传授的现状,强调通过语言情境的体验来习得语言知识和言语能力,强调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然而从现实情况来看,由于长期受传统外语教学观念的影响,改革的效果与人们的期望值之间尚有很大的距离。如何深化英语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仍然是英语教学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与此同时,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正在对教育产生革命性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教学手段的变化上,更为重要的是从教学观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等各方面引发了教育教学的深层次变革。“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战略。我国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旨在推进教育信息化、实现教育深化改革的有关政策及重大举措。

“基于语觉论的英语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以下简称“跨越式试验”)正是在我国加速教育信息化进程以及实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宏观背景下开展的一项英语教学改革项目,其宗旨是要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特别是在语觉论(儿童语言发展新论)的指导下,通过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深层次整合,把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协作交流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改革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和以语法分析(或语言知识讲解)为中心的英语教学模式,构建新型的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和以言语交际为中心的英语教学模式,实现英语教育的根本变革,大幅度提升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从而彻底解决多年以来一直困扰我们的“聋子英语”和“哑巴英语”问题。

2、试验目标

“基于语觉论的英语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紧紧抓住语觉的生长发育关键期,在小学低年级段侧重听、说能力的培养,并运用以言语交际为中心的创新教学设计思想和丰富优质的多媒体网络教学资源(大多是一些趣味性很强的、图文音并茂的情景对话,儿歌,顺口溜,小故事等)的支持,设计“说”(师生说、俩俩说、小组说)、“听”(听教师说、听同伴说、听网上的听读资料)、“背”(背格言谚语)、“唱”(唱儿歌及优秀英文歌)、“演”(适当组织角色扮演)等丰富多样的听说活动,在完全不增加课时和课业负担的情况下,通过英语的言语交际和扩展听读等活动,使每节课学到的词汇量、句型都成倍地超过课标规定的量(但学生并不觉得有负担),与此同时,学生的听、说能力也得到大幅度提升(远远超过同年级甚至高一个年级非试验班的听、说水平)。其具体目标是:在小学阶段要掌握 3000左右英语单词,基本解决听说读写问题。也就是说,根据国家颁布的新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要求,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参加试验的学生,到小学毕业时,词汇量和听说能力要达到八级标准(即高中毕业的水平)。可见本试验的目标成倍地超越了传统教学在同一时间段内所能达到的语言能力发展目标,这正是本试验被冠以“跨越式发展”名称的由来。

3、试验的发展

20026月,“基于语觉论的英语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在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实验小学的两个二年级试验班(约90人,学生平均年龄7周岁)正式开始。同年9月份,广州市东山区以区为单位启动英语跨越式发展试验研究——当时有6所学校参加试验(目前该试验区的学校数已增加到17所)。到目前为止,除了较早成立的广州市东山试验区、深圳市南山试验区和中山市试验区以外,北京、大连、厦门、河北、佛山等地也先后成立了跨越式试验区,试验学校数目从最初的1所发展到现在已超过100所;20026月开始的第一个英语跨越式试验班级将于今年(2004年)9月份升至五年级,较早参加试验的班级也将升入三年级。

二、试验效果

第一批试验学校自20026月或9月开始试验至今仅两年时间(其余的大部分试验学校开展试验的时间还只有一年左右),但试验已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效果。无论是师资条件、硬件环境较好的名校还是生源、硬件条件一般的普通学校,甚至是生源较差的农村小学,学生的听说能力和综合素质都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

广东省南海实验小学的两个第一批试验班使用的教材是剑桥少儿英语,任教的两位英语试验老师都是刚从广东省英语专科学校毕业才两年的年轻教师,学生每周有2-3个课时在多媒体网络教室上英语课。两位试验教师在语觉论的指导下,积极开展以言语交际为中心的英语教学模式探索。在试验开展78个月后(2003年初)南海实验小学曾用这两个试验班向整个南海区的小学英语老师做公开课,课上学生听说能力的出色表现使外校听课老师们大为惊讶,以为该校请了“外教”。目前已是四年级的该试验班的学生,无论是课堂上和教师对话的表现还是用英语介绍个人和学校情况的流利程度都让来学校参观的客人们大为赞赏。据任课教师反映,不论是学校的平时测验、期末考试成绩还是口语能力,试验班的学生都要优于非试验班。与此同时,两个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试验教师也已成为南海市的英语教学骨干,多次在全国性会议上介绍经验。目前,南海实验小学不仅在一、二年级开设了试验班,还在全校范围内推广此项试验,试验教师的队伍也从原来的两人扩展到整个英语科组。

20029月,广州市东山区东风东路小学两个一年级试验班(学生每天都在人手一机的多媒体网络课室上课)同时开展语文、英语两个学科的跨越式试验。这两个班所使用的英语教材是广州市通用的、市教研室编写的教材。虽然任教的英语教师才刚刚从广州大学英语大专班毕业,但两个试验班的学生在取得极为优异的语文跨越式发展成绩的同时,在英语学科的词汇量和听说能力方面也有非常突出、令人印象深刻的表现。东风东路小学由于试验取得的显著效果而引来了一批又一批来自全国教育部门和学校的参观者。试验班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听说能力和在英语交际中表现出来的自信曾让来访教师怀疑是高年级的学生或者是学校挑出来的尖子生。在200310月(试验开展1年后)的测评中,试验班和非试验班的学生在同样的时间(5分钟)内对同一场景(房间里的事物)用英语进行口头描述,测试结果表明,试验班学生在所用词汇量、句子数以及描述内容的生动性、丰富性等方面都与非试验班学生有显著的差异。为了说明情况,下面举其中一位试验班学生(并非最优者)的描述内容作为例子。

一(5)班戴谷伊同学看图说话的内容:

My name is Daiguyi. My English name is Betty. The boy’s name is Tommy. Tommy is playing computer. (The)bed is purple and yellow. The ball is green, blue, red, orange and yellow. The bag is so big. The floor is pink. The bag (is ) on the floor. The eraser is on the ball. The clock is yellow, blue and red. The paper is pink, yellow and blue. The chair is orange. The table is yellow. The computer is on the table. Tommy is happy. The ball is how(so) beautiful. The Eraser is small. Tommy (is) sitting on the chair.

20046月底的测评中,第一批试验班(二年级)在词汇(包括看图片说单词、听单词选图片、单词匹配三类题)、听力(包括听句子选择、排序、TPR三类题,其中TPRTotal Physical Response的缩写,即“全部动作反应法”,在这里是指教师说英语指令,学生用相应动作表现)、口语(包括日常会话、看图说话、看图问答)等项目上都好于二年级非试验班学生以及三年级非试验班学生(见表1~4),其中试验班学生在听力和口语表达两项上尤其明显,其平均值分别高出二年级非试验班6.2分和14.7分(见表2)。意想不到的是,二年级的非试验班由于任课教师也经常参加跨越式试验的理论与方法培训,其教学模式与方法和试验班类似(只是试验班是在网络教室上课,而非试验班每周只有一定的课时用学校公用机房上课),结果,在词汇量和听力上也都明显好于按一般教法的三年级学生(见表3);其口语表达能力虽然在平均值上稍低于三年级非试验班,但并未呈现出统计学上的显著性差异。与此同时,任教的英语试验老师在教学能力、科研能力上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在两年的时间内上观摩课几十节,多次在全国性会议上介绍经验,论文、课例也多次获得全国一、二等奖。东风东路小学试验所取得的初步成效,使学校、家长、教师对试验的信心倍增。20039月,该校的网络实验班由两个增至四个;对另外两个非试验班的老师,校长也要求她们按跨越式的教学思想、教学模式经常到学校公用网络机房去上课。实践证明,这样做的结果对另两个非试验班的教学质量也有相当显著的提升。东风东路小学的试验效果不仅有力地促进了本校教学的深化改革,也大大推动了整个东山区跨越式试验的开展,使后期参加试验的学校(如培正小学、农林下路小学、建设大马路小学、东山实验小学等)其英语跨越式试验也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

1:东风东路小学二年级试验班和非试验班的均值差异性比较表(2004.6

表2:东风东路小学二年级试验班和非试验班的均值比较表(2004.6)

表3:东风东路小学二年级非试验班和三年级非试验班的均值比较表(2004.6)

表4:东风东路小学二年级试验班和三年级非试验班的均值比较表(2004.6)

说明:

1、上述均值比较表(分组统计、均值差异性比较)均用SPSS统计获得(下同);

2、二(5)班为试验班,二(4)、三(3)班为非试验班

南海实验小学、东风东路小学等校试验所取得的成功令我们大受鼓舞,但仍然无法打消一些教研部门和学校的疑虑——试验能够在硬件条件优越、生源和师资比较好、家长素质比较高的学校取得成功,如果在其他学校,尤其是条件较差、生源较差的学校是否也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为了用事实证明这一点,我们在深圳市南山区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选择了南山区15所条件参差不齐的学校(后来扩到19所)于20033月启动了跨越式试验,其中向南小学等6所学校率先开始英语跨越式试验探索(白芒小学等其他学校由于硬件条件所限,到20039月才开始试验)。向南小学是一所市一级学校,学校的生源一般,但是学校领导和教师对试验特别重视,坚信试验能取得成功。该校的第一个试验班是在原来班级的基础上组建的,所用的英语教材是深圳市朗文版教材。这个试验班虽然几经周折(中间由于两任英语教师离职曾中断试验近1个月的时间),但在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努力下,这个试验班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仍然快速提高。20041月的测评结果表明,试验班学生在听力、词汇量、日常会话、看图说话等方面已明显优于非试验班;20046月份的测评数据则更清晰地反映出,试验班和非试验班在词汇量、听力和口语表达等项目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尤其在口语表达上,试验班和非试验班的平均值竟相差达32.86分(见表5、表6)。

表5:深圳市向南小学二年级试验班和非试验班的均值差异性比较表(2004.6)

表6:深圳市向南小学二年级试验班和非试验班的均值比较表(2004.6)

备注:二(2)班是试验班,二(5)班是非试验班

再以看图说话为例,试验班学生共37人参加测评,其中29人说话总句子达15句以上(最多是23句),8人在10~14句之间;非试验班学生共43人,其中5人说话句子数在15~18句之间,25人在10句以下。从不同句型数来看,试验班有13人用10个以上不同句型;而非试验班无一人达到10个以上不同句型(最多只有1个学生达到9个不同句型)。在20046月份的南山区跨越式试验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中,向南小学二年级学生在师生对话和口头情景描述中的出色表现曾让其他学校的监考老师误以为是外国语学校的学生。向南小学不仅二年级学生表现出色,一年级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发展也出现类似的情形:20043月,来自佛山市禅城区的80多位老师听了向南小学一年级试验班的英语课后问“这个班是不是二、三年级的,教师上的课是复习课还是新课”,在听到 “这是一年级的学生,上的是新课” 的回答后,佛山的老师们感慨颇多;在今年6月份的南山区竞赛中,向南小学一年级试验班学生无论在师生对话还是在看图说话方面都超越了一些传统名校,取得了骄人的成绩;20046月的期末测评结果,也同样表明试验班和非试验班在词汇量、听力、口语表达等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试验班在这三项上的平均值分别高出非试验班11.6分、9分和37.6分,尤其在口语表达能力上超出非试验班一倍多(见表7、表8)。据两位试验教师反映,他们同时任教的非试验“平行班”,学生的英语成绩和能力也都强于其他班(由于是同一位老师任课,所以“平行班”的教学思想、教学模式和试验班类似,只是“平行班”没有网络环境,一般只能通过录音机或一台教师用的计算机集体听读英语故事)。

表7:深圳市向南小学一年级试验班和非试验班的均值差异性比较表(2004.6)

表8:深圳市向南小学一年级试验班和非试验班的均值比较表(2004.6)

备注:一(1)是试验班,一(5)是非试验班

向南小学的效果使我们看到,跨越式试验是完全可以在其他普通学校取得成功的,而白芒小学的试验则更加坚定了我们的信念。白芒小学地处城乡结合部,是一所生源条件在南山区属于最差之列的学校:在该校500多学生中,90%的学生来自白芒村和麻磡村周边的种养户、工厂外来工、小商贩家庭,家庭经济条件都比较困难;只有不到10%的学生来自于常住户籍家庭,这些家庭条件虽然较好,但家长多为无业居民,文化水平不高,学生的学前教育几乎等于零;而且这所学校还有个特点——学生的流动性很大(每学期的转校生达12%以上)。20039月在该校一年级开始英语跨越式试验的时候,任课教师顾虑重重,认为这样的生源是不可能搞跨越的,甚至认为“跨越式发展对于这样生源的学校来说无异于天方夜潭”。但是在我们和学校领导的耐心帮助下,经过试验教师的努力,学生们听说能力的迅速提高令教师大出意外。学生在竞赛中的出色表现使试验教师欣慰地说:“我相信我们的学生绝对不比别的学校差”;20046月的测评成绩(见表9、表10)更是令这位教师兴奋不已,她自豪地说:“我现在不仅在试验班按照跨越式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上课,而且还把这种方法迁移到五年级的班上。另外,我现在无论对学生还是对自己都更有信心了”。

表9:深圳市白芒小学一年级试验班和非试验班的均值差异性比较表(2004.6)

表10:深圳市白芒小学一年级试验班和非试验班的均值比较表(2004.6)

备注:一(1)是试验班,一(2)班是非试验班

除了向南小学、白芒小学外,南山区的育才一小、南油小学、南山小学、前海小学、南头城小学、育才三小等学校的试验教师也纷纷反映,试验班学生的口语能力要比非试验班强得多,而且非试验班的老师都愿意借用试验班去上公开课、观摩课(可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下面介绍的两份材料是20046月深圳市南山区一年级跨越式试验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的现场录音记录,由此可大致看出跨越式试验班学生经过一年左右的学习(原来并无多少英语基础,基本上是从ABC开始学起)所达到的英语水平。(材料中圆括号内的单词或句子是对学生误用词语的纠正)

向南小学一(1)陈可欣同学在竞赛中看图说话的内容(2004-6)

Good afternoon, teacher. My name is Alice. I am in Class1 Grade1. This is a beautiful picture. I like this picture. Look! The sun is shining. The sky is blue. The time is 8(It is 8 o’clock). Xiaoming and Xiaohong are happy. Xiaoming is very short. Xiaoming is open(opening) the window(a book). Xiaoming has blue T-shirt and pink pants. He is very lovely. Xiaohong is very pretty. She has black hair and big eyes. The pencil and rubber is (are) in the purple pencil case. The pencil case, pencil, rubber and ruler are on the desk. The ruler is red. The rubber is purple, too. There are so many books in the schoolbag. The schoolbag is green and yellow. A pen and a book is(are) on a chair. The pen is gray. The book is purple. The chair is very big. The(A) toy chair is beside the chair. The football(basketball) is orange and blue. The football is behind the toy chair. The(A) kite is in front of the desk. The kite is red, green, yellow and pink. Look! The computer is on the desk. There is a beautiful in the computer. The lychees are on the desk. Look! This is a beautiful picturemap. The picture(map) is in(on) the yellow wall. The picture(map) is beautiful. The color is green. This is a beautiful picture. Do you like it? Do you want to see my picture? That’s all. Thank you!

南头城小学一年级刘晓晴同学在竞赛中看图说话的内容(2004-6)

Good afternoon. My name is Green. I am in Class1 Grade1. Look! This is a beautiful picture. There are flowers. The flowers is(are) very pretty. This is a clock. I can listen(hear) “ding-ding”. There are two dogs. They are very lovely and small. There are so many fruit on the desk. They are very young(fresh). Look! This is a cat. It is in front of a ball. This is a robot. It is a white and red robot. This is a green car. (The) green car is small. This is a bear. The bear is very cute. This is a ball. It is small. There are many pencil(s). They are blue and black. There is a clown. The clown has a shirt and pant(s). His pants is yellow and blue. His shirt is yellow and green. He has a hat. It is blue. This is(There are) three balloons. The balloon(s) is(are) blue, red and green. This is a picture. The picture is beautiful. I like this picture very much. Do you like it? Do you want to see my picture? That’s all. Thank you!

从上述试验效果不难看出,尽管英语跨越式试验进行的时间不长(最长的才两年,大多数是一年),离完成一轮试验(6年)还有好几年时间,但是试验班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提高得很快,即使是生源较差、硬件设施一般、家长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的普通学校,其教学质量也能取得较大幅度的提升,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目标。这就使试验校的校长和老师们愈来愈坚定对本项试验的信心。

三、试验效果分析

尽管“基于语觉论的英语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在一批试验校取得了较大的成功,但仍有不少人可能会产生这样的疑问:是不是因为试验班学生的生源比其他班好?是不是学校给试验班增加了英语课时数?抑或是学校选择最优秀的英语教师担任试验班的英语教学工作?对于不了解试验情况的人来说,产生这样的疑问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然而事实证明,这些因素对于试验效果确实有一定的影响,但却不是最根本的因素。

首先,我们来看上述几个学校试验班的生源情况。尽管由于条件所限,我们没有对南海实验小学、东风东路小学、向南小学的首批试验班学生的英语能力进行前测分析,但从试验班的组建过程也可窥见一斑:南海实验小学最先开始试验的两个班级是在原有班级的基础上建立的;东风东路小学首批2个试验班是由那些家长自愿购置笔记本电脑的学生组成;向南小学的第一个试验班学生的来源和南海实验小学的情况类似——也是在原来班级基础上建立。

可见,英语跨越式试验班的学生并非是从该校同年级学生中挑选出来的最优生。为了使试验的效果更具可比性,我们在2003年9月的第二周对几所试验校刚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进行了前测,测试结果表明,这几所学校新入学的试验班和非试验班学生在字母认读、词汇量和模仿听读方面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如表11所示的白芒小学一年级新生英语前测数据分析表。

表11:深圳市白芒小学一年级试验班和非试验班的前测数据对比表(2003.9)

备注:一(1)班是试验班,一(2)是非试验班

然后,我们再来看试验班的英语任课教师情况。如前所述,南海实验小学的两位英语试验教师是从广东省英语专科学校毕业才两年的新教师;东风东路小学二年级试验班的英语教师在参加试验的时候才刚刚从广州大学英语大专班毕业;向南小学、白芒小学的英语教师则是教学经验比较丰富的教师。可见,本试验并不要求学校挑选最有经验的教师担任试验班的英语课教学。当然,试验教师能否较快地接受和理解语觉论指导下的“以言语交际为中心”的英语教学思想及教学模式,并将之运用于实践,对于试验能否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成效有直接的关系——而这点并不取决于教师的经验,而取决于校长对试验的重视程度以及教师对试验的热忱。

那么试验班有没有增加课时呢?没有。英语跨越式试验并不要求增加试验班的课时数。学校的实际情况也确实如此。尽管各个学校之间的英语课时数有所不同,但试验班和非试验班的英语课时数是一样的。此外,试验班和非试验班所用的教材也是一样的,通常是本地区教研部门统一要求的新课标教材(如南海实验小学用的是剑桥少儿英语,东风东路小学用的是广州市教研室编写的教材,向南小学和白芒小学则用的是深圳市朗文版教材)。

由此可见,“基于语觉论的英语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之所以能够用较短的时间实现英语教学质量的大幅度提升,并非是由于增加课时、挑选学生或教师,那么其根本原因到底是什么呢?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三点。

1、坚持以“语觉论”(儿童语言发展新论)作为试验的主要理论基础是试验成功的关键

如前所述,“基于语觉论的英语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是在全新的儿童语言发展新论(语觉论)的指导下进行的。

众所周知,在关于“儿童语言如何发生与发展”,即关于“儿童如何获得语言”的问题上,存在三种不同的理论,即后天环境论、先天决定论以及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其中以乔姆斯基(N.Chomsky)为代表的“LAD理论”[1]和以伦内伯格(E.H.Lenneberg)为代表的“关键期理论”[2]以及以加拿大心理学家唐纳德·赫布(Donald Hebb)为代表的“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理论”[4]的影响比较大。我们认为,这些理论各有其优缺点(具体分析见《语觉论——儿童语言发展新论》[4]),却都还无法解释儿童语言发展的最核心问题——为什么任何民族的四、五岁儿童都能无师自通地掌握包含数不清的语法规则变化的本民族口头语言?语言能力到底是先天遗传的还是后天习得的?不能直接用来指导我们的第二语言教学改革实践。因此,我们在深入分析和全面总结现有语言获得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吸纳其所长,抛弃其所短,并结合我们自己的研究实践,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儿童语言发展理论”来解释上述核心问题,同时希望能运用这种理论去指导我们的第二语言教学改革实践。

1)语觉论的基本观点[4]

  语觉是人类的第六种感知觉。所谓语觉,是指客观存在并为人脑所独有的、专门用于感受与辨识口头语言中各种语义关系的第六种感知觉。语觉不仅在大脑皮层具有属于自身的、完全独立于其他感知觉皮层的言语高级中枢,而且在皮层下也有完全属于自身的、与其他感知觉通道不相重叠的低级中枢,所以语觉可以从原有五种感知觉系统中独立划分出来,成为人类的第六种感知觉。

  语觉功能具有先天性和生长发育关键期。具有对语音的感知与辨析以及对语义的分析与识别这两方面功能的语觉既有先天遗传特性也与后天的习得过程有关,但主要是取决于先天遗传因素,即具有先天性(具体证明见文献[4]);凡属先天遗传的特性必定存在一个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语觉也不例外,语觉的生长发育关键期(即儿童语言获得的关键期)是0~12岁,最佳敏感期一般来说是在9岁以前,从9岁以后开始下降,到12岁下降到1/2左右,到14岁则下降到1015%左右(见《语觉论——儿童语言发展新论》第五章的“儿童语觉敏感度曲线”)。

  语觉论对言语理解(即“听”)和话语生成(即“说”)所涉及的语音、语法、语义等三种不同的心理加工过程进行深入分析后得出以下结论:

语音心理加工(包括“语音感知”和“语音辨析”)具有先天遗传性;

语法心理加工(包括“词法分析”和“句法分析”)具有后天习得性;

语义心理加工(对语义的分析与识别)具有先天遗传性。

  在上述结论的基础上,语觉论将言语能力中的“听、说能力”和“读、写能力”加以明确的区分——认为前者主要靠先天遗传,而后者则主要靠后天习得,是两种本质特性完全不同的言语能力,因而对这两类言语能力的教学方法也有很大的不同。

  在语觉论指导下,通过批判、继承当代主要的言语理解与生成理论,提出了比较科学、合理的基于语觉的新型“言语理解与生成模型”和“基于语觉的儿童语言获得模型”,这类模型不仅对儿童的第二语言学习,甚至对青少年乃至成人的第二语言学习(就我国目前情况而言,第二语言学习主要是英语学习)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语觉论对外语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

语觉论对外语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基于语觉的儿童语言获得模型”对外语教学设计有发人深省的启示;二是“儿童的语觉敏感度曲线”对我国当前外语教学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基于语觉的儿童语言获得模型”[4]对外语教学设计的启示

依据“基于语觉的儿童语言获得模型”,特别是通过该模型的内外反馈机制所揭示的规律——“和真实的交际者进行实时双向言语互动是语言学习者形成与掌握听、说能力的充分必要条件”,外语课堂教学必须强调以语言运用为中心,即“以言语交际为中心”,而不是“以语法分析为中心”,也不是“以听力训练为中心”,更不是“以读、写训练为中心”。为了使“言语交际为中心”这一外语教学思想落到实处,必须实施“交际型”外语教学模式(就我国的现实情况来说,就是要实施“交际型”英语教学模式),并要围绕这种教学模式的实施来设计整个教学活动进程。

“儿童的语觉敏感度曲线”[4]对我国当前外语教学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外语教学必须紧紧抓住小学阶段这一关键期(尤其是1~4年级为最佳年龄段)。而在“听、说、读、写”四种言语能力中,在语觉关键期内(尤其是在最佳年龄段内)要特别强调“听、说”能力的培养。小学阶段不应当并列地提出“听、说、读、写”的要求,“读、写”能力因主要靠后天习得,基本上不受语觉生长发育关键期的限制,所以推迟到小学高年级或初中阶段再来强调读写能力的训练也不为晚。为了有效地培养儿童的外语听说能力,强调在语觉生长发育关键期内要为儿童创设良好的学习外语的语言环境,而且这种语言环境应当能同时支持“听力”和“说话”这两个方面的训练。

2、交际型英语教学模式为试验的成功提供了策略方法上的保证

如前所述,“基于语觉论的英语教育跨越式发展”的教学思想是“以言语交际为中心”。为了贯彻这一中心思想,我们提出了英语跨越式发展的实施方案:落实两个前提(一个前提是实施以交际为中心的创新英语教学设计,另一前提是开发跨越式教学所需的优质教学资源);突出三个重点(为了保证教学资源能够符合跨越式试验目标的要求,资源内容的选择应突出三个重点——这部分内容将在下面的“3”小节中进行介绍);处理好四个方面的关系(即在英语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要处理好四个方面的关系: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关系、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的关系、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关系以及课标要求和跨越式要求之间的关系);狠抓五个教学环节(说、听、背、唱、演)。为了更好地在课堂教学中推行这一实施方案,使“以言语交际为中心”这一教学思想落到实处,必须实施交际型英语教学模式,并要围绕该模式的实施来进行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一般说来,交际型教学模式的实施应包括下列教学活动方式:

1)教师引导的师生对话”

不论教新单词还是新句型均要采用这种方式。这是课堂上贯彻实施交际型教学模式的一种最佳方式——因为在这种场合,作为交际者之一的教师是语言的熟练掌握者,他能随时纠正学生在交际过程中出现的语音、语法或语义错误。在师生对话过程中,教师可以和个别学生对话,也可以和全班学生一起对话;教师在和个别学生对话时要注意抓两头,即既要选择学习好的学生也要选择学习差的学生:选择前者可以起教学示范作用;选择后者则可以起帮助促进作用。

2) 邻座学生的俩俩对话

俩俩对话的优点是参与度高(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交际),缺点则是交际双方都是语言初学者,都不是当前所要学习语言的熟练掌握者,往往不能互相纠正彼此在言语交际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错误。可见,学生的俩俩对话和师生对话各有千秋,正好可以取长补短、优势互补。

3)让学生扩展听读与课文相关的材料(自主听)

尽管自主听方式和双向言语互动方式相比效果要差一些,但仍不失为一种提高外语听力的有效手段,因此通常可用于弥补英语听力环境的不足。为了取得较好的听力训练效果,一是要从质和量两个方面为听力材料提供保证——即听力材料既要能与课文内容密切配合又要生动有趣(有故事性、趣味性、益智性或幽默感),而且每节课应至少配合4-5篇这类材料;二是要通过课堂教学设计保证课上有较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能听完这些材料。

4)让学生进行口头描述(自主说)

培养说话能力的另一种活动形式是“自主说”,如看图说话、描述情景、唱背歌谣、朗诵经典名作等。唱和背是另一种形式的“自主说”,适当运用这种方式对于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是有一定好处的。

5)结合教学内容的需要适当组织角色扮演

对于像“小羊和狼外婆” 、“龟兔赛跑”这类课文或课外阅读材料,可以组织学生分组或到讲台前用英语进行角色扮演,这对学生的听说能力训练和加深对课文或课外阅读材料的理解与记忆都是有好处的。角色扮演是实施“交际型”英语教学的一种好方式,但是其参与度没有俩俩说高,而且必须精心组织,否则会影响课堂教学秩序甚至浪费时间,得不偿失。

“交际型英语教学模式”实际上就是“说、听、唱、背、演”五个教学环节在英语教学过程中的具体体现。其中最重要最关键的环节则是前面三个(即“师生对话”、“俩俩对话”和“扩展听读书”),这三个环节是必须具备的,缺一不可的;而其它环节则是可选的,可有可无的。在贯彻实施“交际型英语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对此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3、丰富、优质的多媒体课件和网络教学资源为听说能力训练创设了良好的语言环境

为了在关键期内(尤其是在关键期的最佳年龄段内)有效地培养儿童的外语听说能力,必须为儿童创设良好的学习外语的语言环境(缺乏语言环境正是造成第二语言学习之所以特别困难的根本原因)。多媒体课件和网络教学资源所提供的大量图、文、声并茂的语言材料可以弥补外语学习语言环境的不足,并从以下两个方面为听说能力训练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

1)图、文、声并茂的语篇可创设良好的自主听读语境

多媒体课件和网络教学资源可为学生提供文本、声音、视频和动画等多种形式的扩展听读材料。通过鲜明的图像、规范的读音可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创设良好的学习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提高学习效果。为了开发符合英语跨越式教学要求的教学资源,其内容选择必须突出三个重点:

要在保证思想性、知识性的前提下,突出趣味性:要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保证材料的趣味性——形式上要求图、文、声并茂(主要是在小学低年级段有此要求),内容上应使学生爱不释手(不论高低年级段都有此要求)。

要在注重图、文并茂前提下,突出配音:每篇资料均要有比较标准、规范的英语配音。如果有条件,最好能提供快速与正常两种朗读节奏,起码也要提供一种正常节奏的配音。

要在词、句、篇教学内容的安排上,突出段落篇章:在建设扩展听读资源库时要特别强调有内容而且逻辑性和情节性都比较强的语篇,包括情景对话、歌谣、故事、风土人情介绍、传说、名人轶事、幽默笑话等。

2)多媒体教学资源有助于创设良好的对话语境

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资源不仅能够提供自主听的语境,还可弥补英语课本会话材料的不足。事实上,一些图、文、声并茂的多媒体教学资源既可用于自主听,也可用于师生对话、俩俩对话。不过,在选择和运用对话语境材料时,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说话材料的选择要以能够支持师生对话、俩俩对话的为主;二是无论材料的选择还是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都要注意示范、扩展和迁移,决不能停留在简单、机械的模仿;而且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还要注重对其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不同类型试验学校所取得的成效,使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本试验的理论基础是可靠的、科学的,我们所提出的实施方案是行之有效的,也是可推广的。正是因为有科学理论的指导和行之有效且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方法与策略的保障以及多媒体教学资源的支持,所以“基于语觉论的英语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的目标——大幅度提升学生的听、说能力,从根本上解决“聋子英语、哑巴英语”问题——是完全能够实现的,两年来各试验校所取得的大量统计数据和众多成功案例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目前,英语跨越式试验不仅对基于网络环境(试验班有专用的网络课室或利用学校公用网络教室)的试验作更深入的探索,而且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还要对非网络环境(即主要依靠粉笔、黑板加上录音机和复印机的传统教学环境)的跨越式试验进行认真的研究(为此,总课题组从20046月开始还特地在河北省丰宁县的农村地区建立了一个跨越式试验区),换句话说,今后,在语觉论指导下的“英语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将会在网络环境与非网络环境的两个层面上向更广、更深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N.Chomsky.Language and Problems of Knowledge[M]. Cambridge,MA: The MIT Press.1988.

[2] E.H.Lenneberg. Biological Foundation of Language. New York:John Wiley & Sons,Inc, 1967.

[3] 何克抗. 语觉论——儿童语言发展新论.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