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上地球之巅》教学设计

广州四中语文科 黄伟涛

时间: 2006.5.25

班级: 四中初一五班

课题: 登上地球之巅

进度: 1 课时( 45 分钟)

课型: 略读课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思想,树立探索自然奥秘的豪情壮志。强化严谨的学风,积极求知的学习态度。

二、知识、技能方面:

1. 大量的对比阅读强化速读能力,增强文学文化底蕴。

2. 适度的课堂练笔增强写作能力。

3. 速读课文,复述主要内容。

4. 培养求同存异、去伪存真的思维品质。

 

三、过程、方法方面:

同学们自主合作,分组讨论,在网络环境下求真务实,去伪存真。

 

重点难点:

如何掌握速读。如何抓住文章要点,复述主要内容。

 

教学策略:

以“跨越”思想为指导,进行网络教学。

 

资源运用:

同学们在网络环境下通过充分使用网络课件,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题是“探险”,每课现代文篇幅都甚长 ,快速阅读既要快,又要抓住文章的有效信息,有相当的难度。

 

 

学情分析:

初一五班班风活跃但流于浮躁。相当一部分同学基础薄弱,尤其是阅读能力(快速阅读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相当薄弱。开学初纪律有所好转。

 

备注:

课堂教学瞬息万变,实施从课堂实际出发。

 

教学实施过程

一、浅层感知。(约 7 分钟)

学生在常规课前预习的前提下,点击课件中“字词”“作家作品介绍”“理清思路”“相关资料”,边有目的地浏览,边在预习本上自行摘抄或修正,对课文浅层感知。

内容如下:

(一)字词。

耸立 sǒng 砭骨 biān 崔巍 cuīwēi 匍匐 púfú 阴霾 mái 余暇 xiá

养精蓄锐:养足精神,积蓄力量。

齐心协力:众人一心,共同努力。

头昏眼花 腰酸背痛

砭骨:刺入骨髓,形容使人感觉非常冷或疼痛非常剧烈。

履践:践踏。

崔巍:形容山高大雄伟。

阴霾:本文指一种压抑、沉闷的气氛。

侵袭:侵入和袭击。

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再等待。

寄托: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情上。

哀思:悲哀思念的感情。

(二)作家作品介绍。

郭超人 (1934—2000) ,湖北人,高级记者, 1956 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先后任新华社西藏分社、陕西分社、四川分社记者、副社长,新华社秘书长、副社长。 1992 年 11 月起任新华社社长。中共十三届、十四届、十五届中央委员。 50 年代曾采写大量新闻报道揭露西藏农奴制的黑暗, 60 年代随中国登山队完成攀登珠穆朗玛峰和希夏邦马峰的报道。已出版的新闻作品有《向顶峰冲刺》《西藏十年间》《万里神州驯水记》《时代的回声》等。

(三)理清思路。

本文以时间为序,记叙了四位勇士攀登珠穆朗玛峰的经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 1 - 8 ),四名勇士登上第二台阶。

第二部分( 9 - 15 ),刘连满因为过度疲劳停止攀登,他冒着死亡的危险,将氧气留给队友。

第三部分( 16 - 23 ),三名勇士在氧气用完的情况下登上了峰巅。

(四)相关背景资料。

1960 年 5 月,英勇的中国登山健儿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从珠穆朗玛峰北坡成功登顶,书写了世界登山史上的新纪录。郭超人,北京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奔赴西藏,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从事新闻工作。当时,他作为随登山队采访的一名记者,直接或间接了解到这次登山活动过程中的许多感人故事。登山成功后,郭超人以最快的速度写成长篇通讯报道《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并发表。这篇课文就节选自这篇通讯。

 

二、深入探究。(约 8 分钟)

分组讨论问题,生生交互,组长在讨论本上作好要点记录。老师巡堂点拨,须作调控,切勿变成学生的代言人,尽量让学生发挥积极性,以保持热烈的课堂气氛。

问题一:对课文抓住要点进行复述。

要点如下:

1 .登山队出发。

2 .刘连满甘作人梯,帮助其他队员登上第二台阶。

3 .黑夜中,由于缺氧,刘连满留下,其余三人以最快的速度奔向顶峰。

4 .处于半昏迷状态的刘连满冒着生命危险将氧气留给他人,并写下了感人的短信。

5 .三位登山队员果断抛掉空氧气筒,开创人类历史上的无氧攀登。

6 .完成由北路登上珠穆朗玛峰的壮举。

问题二:中国登山队队员在突击主峰时遇到哪些困难。

参考答案:

( 1 )山路险峻( 2 )天气严寒( 3 )缺乏氧气( 4 )身体虚弱 5 )黑夜登山( 6 )高山反应。

问题三:课文中有不少描写自然环境的句子,它们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课文中,作者除了尽力渲染恶劣的自然环境外,还不时用闲笔描写美丽的珠穆朗玛峰的景色。如:“阳光灿烂,珠穆朗玛尖锥形的顶峰耸立在蓝天之上,朵朵白云在山岭间缭绕不散。”“夜色浓重,珠穆朗玛峰山岭间朦胧一片,只有顶峰还露出隐约的轮廓。”“夜更深沉,山上山下到处都是一片漆黑,只有点点星光在空中闪耀。”等等。这些描写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阅读的紧张之余还可以求得放松,来欣赏一下美丽的珠峰景色。这在阅读效果上可称为一张一弛,给人美的享受。

 

三、拓展阅读。(约 12 分钟)

学生点击课件中“拓展阅读”,选取自己感兴趣的文章进行快速阅读。其中第一篇为必读,其余五篇为选读,对于学生阅读要求是快速而准确,既求量,又求质。目前对于本班要求是先求量再求质。

阅读篇目如下:

《一次难忘的远征》《故事,铭刻在雪山》《拓展阅读练习:无题》《远征北极点》《浮冰上的搏斗》

 

四、课堂练笔。( 10 分钟)

  对学生进行联想描写训练。练笔时间为 8 分钟,形式为打写或手写共存,取决于学生的打字速度(书写速度)。学生写作时 老师巡堂点拨,记录作文范例,其后用 2 分钟进行展示,简要点评其优劣。

要求:课本第 179 页注解 1 交待了刘连满后来以顽强的意志生存下来,并与凯旋的三位战友会合,请联想这一情景,描写下来,字数 200 以上。

 

五、结课。(约 8 分钟)

(一)总结,启发学生的聚合思维。其后,允许学生提问质疑,老师回答力图简明扼要,疑难处尽量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小结内容:

1 、有关主旨。(中国登山健儿成功征服珠峰,表明中国人民是伟大坚强的,中国也不乏具有崇高献身精神的、高水平的探险家。同学们在探索自然奥秘过程中应该充满壮志豪情。)

2 、有关速读法。 ( 快速阅读法要掌握的要领:第一,必须是默读,不要朗读。力戒倒回去重读。第二,根据阅读的目的和材料调整速度。第三,采取抓内容要点、抓关键字、词、句、段的读法。第四,多积累词语和句子。第五,经常练习,养成习惯,逐步加速。)

3 、有关写作。 ( 联想的合理性;描写的细节 )

 

(二)布置巩固性作业。

这一单元我们认识了许多不同时代,不同国籍的英雄人物,你有什么感想?请以 “ 英雄 ” 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字数 600 以上。参考题目:

《我心目中的英雄》《英雄本色》《英雄之我见》《我的英雄梦》

 

导师陈博士意见:

•  总体上说,此模式是可行的,能体现跨越式的特点,理应坚持下去,贵在坚持。

•  各个教学环节的衔接有不清晰之处,应该以小步调明确过渡到下一个环节。

•  某些环节需要有层次地点出来,如“深入探究”的三个问题,老师作出的主导作用尚嫌不足。

•  答案显示用平台的广播功能,强制性要求学生注意并阅读,这更合理。

•  语文网络课的学生写作应该要求全部“打写”,要求当场完成,打写相对手写更能显出思维与表达的同步,而且还能共享显示。

•  老师要加强学生写作思路的方法指导,适当给些范例和开头导语。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