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课题一起成长

    21世纪是人才竞争和教育迅速发展的世纪。教育将被人们作为推动个体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动力、财富的源泉而置身于核心地位。面对这样的发展趋势,作为我们这些中青年教师将怎样面对呢?我认为新型的爱岗敬业、勇于探索创新、塑造市的形象将成为21世纪一名合格教师的先决条件和基础。

一、学科专业素质提高

    我一直认为一名好的教师首先要有过硬的课堂教学能力,可是这正是我所欠缺的。实验初期的一年里,我的课堂教学存在很多问题,教学设计没扣准教学目标,课堂导语生硬,教师本人课堂上没有激情,连我自己也开始失去信心,认为自己不适合干这行。慢慢地,在领导的鼓励下,我凭着一股热情投入工作。2005年夏天,我首次参加跨越式试验的厦门年会,走出校门我开阔了眼界,优秀教师的成长经历激励着我,观摩他们优秀的课堂教学后,给我的感触很大。每天学习完,我们都会在一起说一说自己的收获。在假期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教师的经验,关于行为习惯的、关于电脑班习惯、打字和打写训练等,这给我今后的工作开展集结了经验。

    在语文教学方面,从学生实际出发,精心备课,虚心向有经验的请教学习,认真撰写教学反思和教学体会,积极学习新近教师的教学论文、课例。在每次的听评课,我会和其他教师讨论教学设计,精细到每一句导语,每一个手势,打印出来简案后,我还会写出详案,通常都会设计56份。对应着教学设计一次次修改资源,每个细节都不放过。现在面对各种各样的听评课,我也不再紧张焦虑,取而代之的是沉着和淡定。在20053月被评为“昌平区骨干教师”。

二、从教师到教研组长的历练

    在业务上,我慢慢的成熟起来,20049月我步入教研组长的行列。如何做好教研组长,我的脑子里一片空白,我本着一个信念:别人不愿干的我要干,别人能干的我要干的更好。在工作中我履行着自己的誓言,当老师叫苦叫累时,我不会去反驳他们,而是用自己的行为去告诉他们:除了发牢骚,还可以有别的方法。我的以身作则感染着他们,和老师慰问、沟通,从感情上入手将教师们一个个拉近。

一个优秀的教研组要有思想上的共鸣,这样才能达到精神上凝聚到一起。我把学校对我们教研组的肯定和表扬及时转告给老师,激发自信,然后趁热打铁,和教师发生共鸣。我们的目标就是期末争当优秀教研组。科学地制定教研组学期规划,和老师共同制定“教研组活动周安排”“电子备课制度”“考勤制度”等,将组内的管理评比规范化、制度化。年级的变化得到了学科领导的肯定。

    三年的试验伴随着我的成长,我学会了运用系统思考在纷繁复杂的事件中缕清思路,从而使自己的工作井井有条,我学会了一种工作精神、工作态度,即第一层次认真细致,第二层次修饰细节,力争做到尽善尽美。

    在成长过程中我深深感悟了:若非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现在的我昂首阔步迎接我的每一天。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