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补天》教学后记

白芒小学  梁丹曼

这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讲的是古时候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赞扬了女娲的勇敢、善良的品质;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课文的学习重点是了解女娲为拯救人类,怎样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把天补好的过程;难点是在阅读中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并能复述故事,积累优美生动的词语。

确定这篇课文后,我就陷入了困惑,神话是人类童年时期的产物,对后世中国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怎样让生活在信息爆炸时代的孩子在学习中去感受神话的神奇魅力,激发学生热爱神话故事兴趣的同时,使这堂课具有浓厚的文学色彩,就成了我特别想要达到的一个目标。

《教师用书》中提到了《女娲补天》的原文,又勾起了我对长大后第一次接触到神话古文所带来的震撼记忆,虽然不是系统的,但《山海经》、《淮南子》等记载了古代神话的书名对我极具诱惑力。相比白话文,它言简意赅,三言两语就把一个无比神奇的故事说得清清楚楚,让你目瞪口呆,真正是言有尽而意无穷。我灵机一动,我们的学生不是有国学基础吗?而《女娲补天》原文中女娲做了四件神奇的事情: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这不正是激发学生兴趣训练学生说话的极好材料吗?我何不把这古文引入到课程中去,在孩子的心里播下火种呢?于是,一个极大胆的想法在我心里成型。

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和我自己对神话的理解,以及学生的现状,在反复思考后,我决定在前面课时读通课文、学好生字词语并理清故事顺序能基本复述故事情节的基础上,我决定这节课以感受人物形象、体会故事的神奇之处为主,并大胆增加了一个训练重点: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结合古文展开丰富的想象来创作神话,培养学生合理的想象能力,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这同时也是一个难点,既要保持故事的神奇性,又要能与课文一脉相承,体现出女娲的精神品质。所以,我前面的教学环节就要为后面这个环节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对自己的这种设想无比兴奋,但是也有着隐隐的担忧,借助古文创作神话是我和学生都从未经历过的,不过一种尝试的冲动激励着我,不管结果如何,创新本身就是一种成功。

对于拓展引用的两段文字,学生不可能完全理解,但是从他们的表现来看,他们已经完全被吸引住了。这就够了,也许多年以后,他们在有机会接触到这些作品的时候,会想起这一堂课,从而会认真地去阅读。

但是,实际操作过程当中,有一些细节我没有考虑周全,影响了课堂的实际效果。前面两个环节应该再压缩一点,多留几分钟到创作神话这个环节。另外,教师课堂语言还需要简洁,明了。这样课堂的质效会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