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后记

  
  
教学创新   重在课堂

——《翠鸟》教学后的体会

教师大马路小学  韦志梅

《翠鸟》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作者对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作了非常细致的观察,形象、生动地描述了翠鸟羽毛艳丽的外形和它捉鱼时灵敏、神速的动作。在老渔翁的启发下,“我”体会到喜爱翠鸟应该把它当作朋友,打消了捉翠鸟饲养的念头。

对于小学生来说,创新学习就是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培养其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过程,也就是开发学生多方面潜能的过程。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学呢?下面就《翠鸟》的教学,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以及认知水平,谈一点体会。

一、形象再现,提高实效

赞可夫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三年级的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和动态的东西所吸引,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而他们所掌握的知识非常有限。本文的语言非常生动,描写也很形象,可备课中考虑到学生对课文的主角----翠鸟,这种只闻其名,不见其形的小鸟,学生们知之甚少。所以仅凭文字介绍依然无法使翠鸟的形象在学生的头脑中变得鲜活起来。

在教学时,我注意充分利用了多媒体等教学手段,给学生充分想象的空间,以“创设情境”为突破口,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调动学生多种器官参与教学实践活动,使学生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自主地学习,较好地解决了本课理解上的难点,使学生身临其境,不仅感受到了翠鸟外形的艳丽之美,而且极好地体会了翠鸟“钓鱼郎”的美称了,对翠鸟的喜爱之情油然而生,提高了教学效益。因此,适当地借助图片、标本、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起到创设情景、突破重难点的作用。

二、朗读感悟,体会情感

因为文章的精义妙理,作者的神思妙笔,只有通过反复朗读才能体味得到,成功的朗读可激起学生的感情共鸣,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积累语言。《翠鸟》这一课,语言生动而准确,字里行间都透着作者对翠鸟的深深喜爱之情。在教学中,教师有目的、有层次扎扎实实地进行了读的训练。诚然,我们的祖先有“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诸如此类的古训,朗读也是一种极具个性的融理解和表达于一体的综合性活动,不同的人对一篇文章的体会即便一样,朗读的方式也肯定是有差异的。教学时,根据本课的特点,指导朗读,采取默读、范读、自由读、指读、小组读、男女生的对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等多种形式,朗读和议论、理解相结合,在读中感悟。如,朗读翠鸟外形特点时,可以读得稍慢,轻柔;朗读翠鸟活动的特点时,可以读得适当快一点,读出翠鸟动作的敏捷。通过反复朗读,想象翠鸟小巧、美丽、可爱的样子,以及巧妙、敏捷地捕鱼的动作。指导学生在默读中学会思考;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在朗读中想象、体会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增强爱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努力做到在读中“悟”,在读中“思”,在读中“说”。既培养了阅读的能力,又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着力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和理念。

三、加强训练,发展思维

古希腊生物学家、教育家普罗塔弋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的原则,在学生读书的过程中,我始终放手让他们自己去阅读、思考、想象。他们有尝试的欲望,探索的愿望,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和发展这种探索心理。问题式探究是创设一种问题情境,我比较注意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在认识翠鸟的时,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说说你还知道哪些词表示不同的绿颜色,还让学生仿照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学习用“…………”来打比方说说一种鸟的外形特点。这样,通过语言表达训练,不仅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积累了词句,而且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体现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同时,教师引导、鼓励学生去发现、去探究、去解决,去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上的作用。教学时通过读句子,品词品句,分析两个对比句的异同,并说说哪个用得好,好在哪里,加深对重点词语的理解,突破难点。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让学生在对比推敲中自主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探究性学习得到了落实,学生的思维空前活跃,这样的阅读教学学生会闪烁出具有学生味和个性化体验的精彩回答,问题意识、创新意识得到了培养。

四、拓展阅读,升华情感

围绕“爱鸟”这一主题拓展阅读有关人和鸟是蓝天下朝夕相处的朋友的文章,让学生在阅读的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其中不仅有很多对鸟外形描写的精彩文章,还有如郭沫若的《鹭鸶》、有四年级课文《珍珠鸟》、有王文杰节选自《散文》——《可爱的小鸟》,以及很多作家、学生的作品,从不同角度丰富孩子对鸟的认识,深刻体会小鸟的可爱和人与自然的和谐主题。我们允许并鼓励学生从各自独特的视角去体会,去解读这些拓展文章。只有这样,学生才是一个真正的阅读主体,他在阅读中才能真正体验到自己的精神劳动所带来的快乐,他才可能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思想。

五、打写创作,深化主题

读写结合是传统的中国语文教学的精华之一,是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特别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一条好路子。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小学生不仅需要模仿,而且善于模仿。这是因为小学生受知识、经验、情感等因素的局限,他们以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可以说小学生的最初学习是从模仿开始的。中年级学生初学作文更是如此。叶圣陶曾经说过:“课文就是最好的范文。”所以小学作文可以从模仿起步的。本课在对翠鸟外形描写的这一段话就是一个读写训练最佳结合点,是练习写作的好材料。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根据儿童善于模仿的特点,抓住文中读写迁移的基本因素,把阅读和习作融为一体,致力导读,以读促写,使读写训练相得益彰,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教会了学生写鸟的基本方法,培养了学生的习作兴趣,可谓一举多得。如,第一课时,学习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后,指导学生仿写创作,以打写形式,让孩子充分表达,促使孩子的情感从“知鸟”上升到“爱鸟”的层次上来,发展孩子的创新思维。接着,在第二课时,教师引导学生模仿拓展阅读的文章,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继续以“我最喜欢的鸟”为题,向大家介绍自己所喜欢的鸟的外形、活动特点、生活习性。也可写写自己和鸟之间发生的有趣的故事。让人读后能感受到你对它的喜爱之情。

六、课后延伸,渗透教育

以思想政治教育为灵魂,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是推行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爱心是人天生应该具备的,学生心中更是充满了爱。本组的主题是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因此,在这节课结束时,结合320日是“爱鸟日”的环保教育,让学生课后收集有关鸟类的图片或资料,指导他们自主选择作业,可设计爱鸟的标语牌,也可写写有关人和鸟在蓝天下朝夕相处的文章,还可以做一份保护绿色家园的手抄报。共同办一期以爱鸟为专题的墙报。课内与课外结合起来了,使学生不但能领悟课文的主要内容,而且拓展了其知识面,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渗透了审美和思想教育。

    以上教学环节的设计注重了两个过程,即获取知识的过程和应用知识的过程。学生学习中的创新能力就是在这两个过程中实现的。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交流,他们没有感觉任务威胁,却时时迎接挑战。这样的学习是富有创造性的学习。

  上完《翠鸟》一课后,感受颇深。我觉得教师一定要有这样的心理准备,一定要有从容的面对学生可能产生问题的准备。在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中,师生都是以平等生命体的身份出现,平等地交流着自己的感受与意见,相互理解、相互欣赏,共同推进课堂教学的进行。同时,我也认识到改革教学方法,一方面要把传授知识与思维方法的训练结合起来,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另一方面要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加强实践性的教学环节,在实践中引导学生研究和掌握科学创新的规律和科学创新的方法。我相信,只要我们确立以创新为核心的教育思想,就一定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