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前的气球》是第三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感情细腻,文笔清新的课文。在教学中,罗教师紧紧抓住“同学间真挚的友谊”这一课文的情感主线,巧妙地创设故事情境,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激发想象,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感悟文中真情。

1、罗老师充分发挥自己善于抓关键问题,引导学生感悟的优点,以层层深入的感情朗读代替理性的分析讲解,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悟。一开始,罗老师就以“生病时你有什么感受?当时你最希望的是什么?”引起学生共鸣,体会科利亚在病中希望得到别人的关怀爱护、渴望能和平常一样和同学一起玩耍。结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运用多媒体手段及自身的教学语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把文本内容与自身的生活体验结合起来,感科利亚所感,思科利亚所思;抓住了“科利亚为什么高兴地笑了?”这一关键问题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代入角色,体会故事主人公的感情变化,从而感悟课文主旨,获得感性的情感体验,高效解读课文。

2、罗老师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体现其认知主体作用,高效地完成学习目标。罗老师注意挖掘文本中的思维训练点,如“此时此刻,科利亚呆呆地望着窗外想到了什么?”、“科利亚的同学想通过这个气球向科利亚说什么?”“科利亚看到了气球想到了什么?”等,有效地激发学生想象,并鼓励学深进行俩俩学习、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与人交流,训练思维和表达,再合作探究中互为补充,互相启发深层次,有效的加深了学生对课文主题的理解。

3、罗老师在教学中切实落实跨越式教学的四个环节,尤其重视读写结合,发展语言。四个教学环节安排紧凑、过渡自然,从理解课文到主题阅读,到课堂打写,教师把更多的时间留给了学生,让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拓展阅读,在阅读的同时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并粘贴到自己在电脑上创建的词汇宝库里;学生还可以在留言板上发言,根据老师提供的主题抒发自己的阅读感受,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学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4、罗老师在课堂教学能关注不同层面的学生,为学生设定了几个不同层次的要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进行选择,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体验成功,从而有效地激励学生投入学习,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点评:余胜泉博士、郑闽秋校长及本校跨越式实验教师   整理:陈凯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