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自主学习的

心理效应

 

作者:梁仁初

广东省三水市实验小学

 

【摘 要】 建构主义和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过程是认知主体的内部心理活动过程。按此观点,认知主体的心理越发展,学习的参与度越高,知识技能就掌握得越熟练。我们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使其与语文学科教学有机整合,有效地唤起学生的正确感知,陶冶学生的情感,诱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从而优化学生自主学习的心理效应,为改革课堂教学,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关键词】 信息技术 自主学习 心理研究 实验

 

改革传统的不适应现代教育要求的课堂教学结构模式,优化教学过程,符合现代教育科学发展的总趋势,也是当前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知识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迫切要求。信息技术作为现代科技成果进入教学领域后产生的一种新型的教学形态,能够多样化呈现教学信息,具有强大的交互、超文本和网络特性。为改革传统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提供了最优化的可能。按照认知学习理论的观点,人的认识不是由外部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由外部刺激和认知主体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产生的,学生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器,而是主动地对外部刺激所提供的信息进行选择加工的主体。因此,教学过程不单是一个以“学”为中心,以发展学生智力为核心的认知活动过程,也是一个以陶冶情操、培养品德为目标的情感心理活动过程,儿童的心理越发展,知识技能掌握得就越熟练,越有利于激发兴趣、陶冶情感、诱发思维、发展个性。近年来,我们以建构主义理论、认知学习理论为指导,坚持小学语文“四结合”研究,以学生为主体,以研究优化学生自主学习的心理效应为突破口,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强化学习的成功体验,取得了喜人的成绩。

一、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唤起学生的正确感知

 我们知道,感知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开端,没有正确的感知,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就会成为“镜中之物,水中之花”。故教学过程要为学生创设真实可靠、利于实现意义建构的学习环境。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无所不容。而小学生限于生活经历和生活积累,感知发展水平不高,有些教学内容与学生认识实际相去甚远,很难正确感知,心理学告诉我们: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感觉器官越多,它们的作用发挥得越充分,对学习的知识越容易理解和巩固。现代信息技术集录音、录像、摄像、电脑多种功能以文字、图形、图像、动画、音像多种方式显示教学信息,多重刺激学生多种感官,使学生心中唤起强烈的真实感受,从而为学生创设一个利于自主学习的学习环境。如教学《桂林山水》一课,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进入本校设计的“网络教室”软件,利用“桂林山水旅游网”及相应的影像素材,在动听的音乐声中欣赏着“甲天下”的桂林山水美景,清澈的漓江、迷人的象鼻山、老人峰、骆驼峰……尽现眼前,加上大量丰富的文字、图片简介,令学生足不出门,却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课堂上,学生眼、耳、脑、手均得到调动,感知效果相当深刻。

    二、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陶冶学生情感

   情感是人对所接触的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它与学生的认识过程是紧密联系着的,欢迎、满意、愉快的情感有助于认识的发展,而随着对某种事物认识的加深,学生的情感会得到升华,对这种事物的认识便会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这种辩证的联系启发我们:情感是儿童自主学习的内驱力。课堂教学中陶冶儿童的情感,激发他们良好的学习心境,让他们产生学习的热情和激情,使冷静的理智与坚强的的意志相联系,产生克服困难、攻克难关的巨大动力。现代信息技术在具有智力功能的同时具有审美的功能,为陶冶学生情感提供客观的可能。课文内容是由语言文字构成的,很难直接产生活生生的事物形象。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形声同步的教材,变生硬死板的文字形象为活灵活现的实体形象,会产生激励、愉悦的审美效果,使学生的自主学习变得更为主动和积极。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学生利用网络提供的资源素材进行学习,扣人心弦的哀乐、哀悼场面的图片及一篇篇悼念周总理的文章,充分地唤起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课文《颐和园》写景抒情,教学时,学生利用网络提供的各种素材,尽情地欣赏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等美景,在图、文、声、像的熏陶感染下,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很自然地从心底涌起,成为激励自主探索学习的一股源动力。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颐和园的美景,激发爱国之情,在网络环境下一切来得自然,解决得顺当,以至学生情不自禁地下载图片并写下评论,制作成图文并茂的电子邮件,迫不及待地发送给同伴共同欣赏。在与伙伴的网上交流中,每位学生心中那股愉悦、成功的感受又一次得到了升华。

    三、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诱发学生思维,培养思维品质

   思维能力是学生智力水平的核心,它是在学生思维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思维活动由问题的产生开始,到问题的解决结束,问题是思维的导火线,学生的自主学习,也应是由问题开始。我们运用信息技术创设问题情境,积极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提出学习目标而非由教师强加,使学生处于主动学习,主动思维的状态,并不断为学生创设一个又一个新的“最邻近发展区”诱发学生思考、探求知识。还以《桂林山水》教学为例,先利用“网络教室”软件中的课件模块为学生创设“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情景,引导学生说出“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赞誉名句,导入课文教学。在让学生初步浏览课文及相关网站的基础上,由学生自我确定学习目标,有的说:“我认为学习这篇课文应该从桂林山水的特点去体会它的美。”有的说:“我认为文章题目是桂林山水,文章既写山又写水,用什么方法写是值得学习的。”有的说:“我觉得应该很好利用网络教室为我们提供的资源进行学习,我会下载有关图文,制作成电子邮件,发送给老师和同学共同欣赏。”有的说:“我觉得学习关键是会应用,我会仿照本文的写法,也写一处名胜,发送给老师和同学。”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思维的火花擦燃了,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自主学习中,再通过网上协作学习和老师的适当帮助,实现了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应当承认,目前有些学生存在着思维的惰性,学习上存在依赖心理,究其原因,是教师只围绕“教”进行教学设计,学生处于被动的思维状态,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就必须打破这种状况,我们引导学生围绕自己确定的学习目标,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进行网上协作会话和评价分析,这个过程是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主要环节。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变抽象为直观,变复杂为简单,有利于学生主动思维。如教学《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学生利用网络进行比萨斜塔模拟公开试验,在读、做、议、练的训练过程中,深刻理解了伽俐略从提出疑问到反复试验到公开试验得出结论:铁球下落的速度与它的重量没有关系。

实验研究表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学生自主学习的心理效应,是改革课堂教学,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自主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全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领导小组办公室 《学校教育现代化建设》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第一版(1998)

[2] 黄济 王策 《现代教育论》 人民教育出版社 第一版(1996)

[3] 廖大海 《走向现代教育》 北京大学出版社 第一版(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