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

                         陈明祺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搞好课内外衔接,将信息技术的培训融入到生字教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课后实践中,巧妙设计教学过程,既能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更能培养学生将信息技术服务于学习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信息技术;培养能力 

 

对于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关系的研究,国内的注意更多地集中在如何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教学(辅助学科教师上课)的工具引进语文课堂。而实际上,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已经紧紧整合在一起,信息技术一方面对语文教学在社会中的意义、价值以及对语文教学的目的、内容和模式产生深刻的影响。而另一方面,语文学习又对打字速度、图象处理技术、音乐媒体运用技术、上网阅读、搜集、整理等信息技术产生促进作用。语文教学还通过其人文性的特点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网络道德。而这些方面的研究,现在似乎才刚刚起步。在这里我将就信息技术教育与语文教学整合,利用计算机搞好课内外衔接,巧妙地将信息技术的培训贯穿到语文学习中的具体方法作一些初步阐述,旨在抛砖引玉,得到广大同行的指正。

一、 在语文教学中促进学生文本输入能力

文本输入是信息技术应具备的最基本的一项技能,是信息技术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它就好象要学好语文必须认真学习生字一样。要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首先就应培养学生的文本输入技巧。文本输入技术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如果通过专门的打字训练来提高学生的打字速度,既费时,又费力,对于小学生是不可取的。应该怎样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文本输入能力呢?我们可以从识字教学、作文教学等许多方面入手。计算机的输入法都是通过平常人们习惯的识字方法来设计的,比如:标准输入法、拼音输入法、认知码输入法等。这些输入方法均是根据“汉字的音或形”来设计的。这就告诉我们既可以通过文本输入来记忆汉字的音、形,同时,还可以通过记准汉字的音、形来提高文本输入速度。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把生字的听写放到电脑上来进行,把家庭作业的抄写放到电脑里来进行,把每天的造句改成到学校的留言板上写话。这些方法都是将提高文本输入速度融入到语文教学之中。例如: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一文时,对于课后的10来个生字,按照传统的方法一般会在课堂上教学后,然后回家在作业本上抄写,练习组词。如果我们把这样的作业换成在“Microsoft Word”里把生字打一遍并组词,记忆生字与练习文本输入就有机结合起来了,达到一举两得的功效。这些方法比较适合低年级的学生。而中高年级的学生呢?我们可以在网站上开辟留言板、聊天室、作文发表天地等板块。让学生在留言板上留言、在聊天室讨论、将自己输出来的文章发表到作文发表天地上。例如:在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是比较难的,而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与学生的作文兴趣成正比关系,如果能够让学生的文章获得发表这无疑会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强力的推进作用。学校在自己的校园网站上,开发一个板块,作为作文发表园地,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鉴定,把自己觉得写得很好的文章提交到作文发表园地上。而这样的过程,也需要学生先把自己的文章通过文本编辑软件输出来,再提交到校园网上。学生在兴趣盎然的语文学习过程中,不知不觉提高了自己的文本输入速度,培养了文本输入技巧。

二、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应用互联网的能力

众所周知,Internet是世界上最大的知识库、资源库,最快捷的信息传递工具。Internet的知识库都是按人类联想思维特点的超文本结构组织起来的,特别适合学生进行“自主发现、自主探索”式学习,为学生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发展提供肥沃的土壤。而如何运用好互连网,节省上网时间,提高学生使用互连网的效率,使得互连网能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工具呢?这就需要老师在平常的教学中,把互连网的运用巧妙的融进学科教学之中。我们可以看到互连网的搜索是强大而实用的工具,互连网的油箱是快捷而最方便的,实用软件更是多不胜数……。如果学生能运用好这些功能,将提高他们的语文学习效率,更能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我在教学中,首先培养学生要具有使用网络效率高的观点,这不能空谈,而是通过实际的例子来证明给学生看。比如:在教学《趵突泉》时,我通过搜索趵突泉资料示范搜索引擎的怎样操作,学生很快就喜欢用这个能方便快速地获得充分资料的工具。当然,更重要的是要将信息技术的提高融进平时的学习之中。把作文赏析课的内容交给学生去搜集整理,把作业中的一部分,比如:作文、造句、课后实践活动等等,让学生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交给老师或通过留言板的形式来完成,把朗诵比赛的伴奏、布景让学生通过网络资源来完成,这就把信息技术的运用融进了语文教学中。比如:九年义务教育教材第四册的第二单元是学习古诗的单元,为了提高学生朗诵古诗的水平,我举行了古诗朗诵比赛,要求学生通过网络查找古诗,挑选伴奏,设置布景。在老师指点下,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在文学网站上找到了自己喜欢的古诗,通过“Windows Media Player”软件在电脑里播放自己喜欢的与古诗协调的古筝伴奏,通过“Internet Explorer”在大屏幕上布置与古诗内容吻合的图片作为背景。一次简单的古诗朗诵会却和信息技术紧紧联系在一起,学生的古诗朗诵精彩纷呈,而在准备的过程中,学生使用了搜索引擎、文件下载、多媒体软件等多种互联网工具,不知不觉中学生的运用互连网的能力获得了巨大的进步!而且这种进步不仅是技术上的,更是如何使用信息技术为自己作好服务的实践能力的进步。

三、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信息综合处理能力

语文教学以其工具性、人文性不仅教育人们学会语文知识,更能提高学生的素质。学生电脑技术编辑的艺术性,包括网络道德均与他们在语文学习中的思维方式、美的鉴赏能力、内容的理解能力是分不开的。在语文教学中应把这些能力传递给学生,提高他们的创作能力,促进学生电脑综合能力的提高。例如:当学生学完一篇课文后,要进行课后实践。要通过自己的思维加工,通过电脑图象来表现课文内容、人物形象、风景静物。学生有了课堂的学习基础,就能通过“Adobe Photoshop ”、“画图”等软件绘出富于思想的图片。学生明白了电脑软件熟悉后,更重要的是通过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创造出吸引人的构图,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我们再以出黑板报为例。让学生出板报,其实是一项较为传统而又行之有效的语文课外活动。学生在这一活动过程中,既是作者,又是编辑;既是设计师,又是美术师。这一活动虽然工作量较大,但学生普遍非常喜欢(不管是个人完成还是合作完成)。然而,在编制手抄小报时,会有许多问题影响学生的编制情绪,首先是材料单薄(往往局限于编写者本人的习作及有限的报刊文摘),其次是书写不方便,修改困难,再次是学生的参与面较窄。而利用计算机把办黑板报变为编电脑小报,可以使这项有意义的语文活动变得更轻松有趣,还使得每个学生均获得了参与的机会。作为一份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通过计算机完成的作品,对学生来说,其中蕴含的隐性价值是不言而喻的,既是读写兴趣的激发与培养,良好审美情趣的形成、高尚道德情操的陶冶,更是信息的获取与筛选、图象的处理、音乐的剪辑、小动画的制作、整体的设计规划等电脑技术的操作与应用。可见,学生的信息技术在这样的活动中得到多大的提高。新的课程标准中所要求的“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也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得到落实了。当然在指导学生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的时候,还要注意活动的主题和重点。主题明确、重点突出,加上指导得法,信息技术对于语文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功效才能真正体现出来;反之,即使是采用最时髦的形式也只能是徒有形式而已。由此可以设想,将信息技术的培训融进语文实践活动中,是有很多有益的事情可做的。比如,目前专题性阅读教学与研究性写作实践在语文教育界正不断地得到重视与推广。如何利用因特网,指导学生就某一问题(专题)自主学习、自主发现、自主探索,最终综述成文,其本身无疑也是一个很有价值的研究课题。网络背景下的研究性阅读与写作实践,比起传统的方法来,在信息的查找、识别、评价、筛选以及写作手段上,其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如果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以及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能力水平、阶段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等设计出恰当可行的课题(专题)来,并最终建设 “专题网站”。这也是将语文教学和信息技术培训紧密结合的良好途径。另外,教师还可以有意识地利用一些特定的时间或场合,指导学生开展诸如制作贺卡、举办网上征文等创新设计或制作活动,以不断增强学生的现代化学习意识,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信息素质。

在信息技术走入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中的时候,我们要注意的信息技术使用的量与度的问题。这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操作中,应该把握好使用的时间跟效率的问题, 巧妙地将信息技术的教育贯穿到语文教学中。这样才会真正实现学生语文素质得到提高的同时,信息技术也得到循序渐进的发展,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