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学 论 文
教学设计

         “跨越式”教学浅识
                        佛山市城南小学:黄敏宜

  何克抗教授指出从目前全球的发展趋势看,信息技术教育应用正在日渐深入地进入第三个发展阶段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阶段。由以上分析可见,在进入这个阶段以后,实际上信息技术就不再仅仅是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要通过新型教学环境和教与学方式的建构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使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即大批培养创新人才的目标)真正落到实处。正因为如此,大力倡导与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目前已经成为全球教育改革的总趋势与不可逆转的潮流。所以,能否运用信息技术环境(尤其是网络环境)来促进教育深化改革,大幅提升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科教学质量,实在是当前教育信息化健康、深入发展的关键所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必需在提升各学科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方面狠下功夫。
  培养具有21世纪能力素质的创新人才,也揭示了整合的内涵——创造生动的数字化学习环境。能从培养具有21世纪能力素质的创新人才的高度来认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的意义(而不是像传统观念那样,把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意义局限于改进教与学过程的某个环节或者只是为了提高信息素养),这种观点是很有见地的,表明作者对整合的目标具有科学而客观的认识;能从创建数字化学习环境的角度来界定整合的内涵(而不是像传统CAI或CAL那样,只是把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看作是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手段),这种看法是入木三分的,表明作者对整合的本质具有深刻而全面的洞察。可见,上述理论研究成果确实很有价值,值得我们借鉴。结合我国的国情和我们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加以补充、深化与拓展而形成。
  我校参与了北京师范大学在禅城区进行的“基于网络的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短短两年多来,虽然遇到了许多困难、经受了众多的考验,甚至有很多的压力,但我们仍然感受到了“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实验”许多的优越性。在实验工作中,我们取得了整体性效果。我们学校在认真学习了“基于网络的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的理论后开展网络环境下跨越式教学研究,我带的这个实验班的学生经过了一年多的学习,从识字量、阅读能力到口头表达能力等方面都有跨越性的发展。体现本班学生的优势,也体现了网络环境下跨越式教学的优势。那么低年级小学生能不能看懂通俗读物?低年级小学生能不能写结构完整、通顺流畅的文章?这些看似不切实际的跨越式发展目标,在网络时代都是可以实现的,关键是我们具备两个先决条件,即能否冲破传统教育思想、观念的束缚,实现教育理论创新并坚持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层次整合。

一、学习汉语拼音与熟悉键盘相结合
  汉语拼音是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的有效工具。拼音教学中应与键盘的大写字母相结合,达到快速熟悉键盘的目的,为学生的打写文章打下良好的基础。当教学第一个汉语拼音字母时,我要求学生在键盘上找出相对应的大写字母并用正确的指法按键盘键。这样,学生学完了汉语拼音字母的同时也就熟悉了键盘、掌握了正确的指法。与此同时逐渐渗透打写识字练习,要求学生把要掌握的“二会字”进行打写练习。这样做既牢牢把握音节反复呈现以巩固拼音识读、促进拼读能力发展,也能在学习和生活中巩固拼音知识,提高能力,认识汉字,丰富语言和情感体验。

二、 识字与打写相结合
  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识字成果的机会,要求学生用以掌握的会认、会读的生字扩词,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在文档中一字组多词,作为学习任务要求学生每周交一份这样的电子作业,学生非常乐意去完成这个作业。这样一来,学生既扩大了学生的识字量又增大了学生的词汇量而且达到打写训练的目的,真是一举三得。现在我还要求学生每日写一句话,要求写具体,例如一般的学生会写出这样的句子来:天上有几朵白云。但我要求学生把这个句子写成“蓝蓝的天上飘着几朵美丽的白云。”这样生动、具体的句子,如果长期训练下去。可以为将来写文章写得生动、形象、具体打下良好的基础。
  自从寒假布置学生每天读一篇课外阅读,打写自己喜欢的段落或文章,每周坚持写一篇周记。在这一系列的训练中收到良好的效果。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从这两次的打写测试的题目中我们可以看出测试要求续写故事:如(1. 森林里,白羊叔叔在散步,忽然,一只斑马飞快地向他跑来……发挥你的想象力,把故事续写下去。2. 天黑了,兔爸爸和小狗遇到谁这么高兴?后来又发生了什么事?请你来编个小故事。)以上这两个题目都是要求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在规定时间30分钟内完成故事的编写。再一次让我们看到一年级学生的知识容量不可估计。在这两次打写测试过程中学生能用词得当,语句通顺,学生的想象比较合理。例如有学生写到:小白兔说:“妈妈我以后会注意安全的。”妈妈发出了会心的微笑,白羊叔叔也回到了家里也发出了会心的微笑了,在森林里的动物每天都玩的很开心,白羊叔叔每天都在美丽的森林里散步。
  又有学生写到:小狗的新家多么漂亮,大家就蹦蹦跳跳地玩得高高兴兴的不肯走。

三、课程资源与学习语文的乐趣相结合
  课题组为我们实验班提供了一套比较生动、活泼、创新的课程资源,学生的学习与课程资源相得益彰地有机地结合起来,课件把所学的内容以静为动,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访问资源中的小喇叭、识字通、资料城、小作家等内容,通过自主学习促进理解、掌握,发展了学生观察能力、自学能力。又因为在资源中的图画美、音乐美、文字美深深地吸引着学生,在读读练练中,学生也在接受美的熏陶。还有资源中的动态的演示过程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掌握新知。这也是网络环境下跨越式教学的优势所在。

四、课内、课外阅读相结合
  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阅读的水平。在课堂上要求学生阅读资源中资料城里的儿歌、童谣及短文、小故事等,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引导学生编说故事、儿歌,既引起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动力,又训练了口语表达,培养了创造性思维。课外还要求学生人手几本课外书,养成阅读的好习惯。课内、课外阅读相结合既拓展阅读空间,又促进语言表达和交往能力的发展。在阅读能力培养的同时,应要注意加强对学生平时诵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

五、实践中见成效
  说到跨越式实验的效果,可以说是“多方受益”。因为网络的发展,实验班学生的独特条件,提前扩展了学生的阅读,加大了学生的阅读量,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电脑写作已经替代了传统的手写作文习惯,调动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写作速度,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由于采用电脑、网络教学时间较多,和其他班比较无形中改变了他们的思维方式,为他们成为异类思维人才创造了条件。又由于这个班运用的是电脑、网络教学,为我们的传统的实验教师提供新的教学平台,促使我们不断学习、学会了新的电脑技术。我们面对的是一群思维活跃(已经得到了大家的公认)、电脑技术越来越高的学生,我们的教学水平随学生的快速变化而不断提升了。我们二年(5)班是实验班。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学习语文,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信息量和阅读量。例如:我们班的梁海棋同学现在借助网络识字、阅读课件中提供的短文及诗歌。识字量已经达到3000字以上,还会自己编写儿歌,能写出比较具体、生动的一段话。她写的《村边的小河》荣获全国作文比赛一等奖。又如:我们为了扩大学生的阅读量,课内课外阅读相结合。班上的赵婷同学在课堂上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课后还大量阅读童话故事、儿童故事、诗歌等阅读材料。现在能流利地复述故事,还一口气背出40多首古诗呢!她写的《小偷的启示》刊登在《珠江青少年报》。
  还有,为了让学生在网络中进行语言文字的交流,学生要在电脑的文档中打写出自己要想说的内容,让学生的语言文字得到真实的运用。我们要求学生每天练习打字10分钟,经过长期的练习,我们班的十几位同学在30分钟中打写出400多字以上的文章。
  “基于网络的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的课题研究活动中使我以后在教学过程中思索几个问题:在教学内容比较多的情况下不加课时怎样落实“双基”与“跨越”的关系?学生在扩展阅读量的同时怎样处理学生读了和读懂了的层次?一般用40分钟才能完成的教学任务怎样浓缩到20分钟左右去完成?怎样缩短学生写作能力的距离?这些问题都要在我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去探索。

教学论文
教学录像
教学资源
学生作品
教学评价
专家评课
   
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