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电教手段培养学习科学的能力

 

作者:苏文辉

广东省中山市石岐中心小学  

 

【摘 要】 电教手段是指在现代化教学理论和科学方法论的指导下,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媒体结合,高质量、高效率地传送教学信息,以实现教学最优化的一种教学方式。本文主要通过在小学自然教学中不同的教例,阐述如何运用电教手段培养学生的能力,进而达到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实验能力、理解能力等学习科学的能力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 电教手段  培养  能力

  《自然教学大纲》中明确自然教学目的是:指导学生获得一些、显浅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同时培养他们的科学知趣,及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其中培养的学科学能力主要是指观察能力,实验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等。可见,培养学生的学科学能力是小学自然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电化教学手段是一种现代化的电声、电光教学媒体。电教手段,配合实物观察,动手实验等方法,有利揭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有利于加强教学的直观性,使知识、能力、兴趣融为一体,易于学生接受,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学科学的能力。

一、运用多媒体手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人们获得感性认识的基本途径,只有观察世界,才能认世界,观察越细致,认识越深刻;观察越全面,认识越完整。对小学生来说,观察是小学生学习科学的前提,观察能力是小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掌握观察的方法,是小学生学习自然最基本的方法。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是自然教学的基本要求,是增进学生科学素质的重要途径。

由于电教媒体能使事物化小为大,化静为动,可以把事物分开和组合,能直观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在自然教学中,借助电教手段,对于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十分有利的。所以,在自然教学中,我十分注意运用电教手段。例如,教学《花的构造》一课,要求老师指导学生通过解剖白菜花来了解花的构造,使学生了解解剖方法,掌握解剖技能,这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由于白菜花很小。雌蕊和雄蕊又很纤细、娇弱,解剖时如果方法不对,极易损坏花蕊,在教学中如果用白菜花的实体进行解剖示范,学生无论如何也看不清解剖时的每一个细微动作,没办法科学准确地解剖白菜花,进而了解不到组成花的各个部分,难达到教学目的。这时,我采用了电教手段,课前把解剖白菜花的步骤和方法录制成录像,教学时播放录像,这样,电视屏幕上就会出现清晰的解剖过程,还有简明扼要的说明和注意事项。这样,既扩大了观察的范围,又提高教学效率,强化直观效果,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学生在这基础上,再解剖白菜花的实物,学生解剖动作熟练准确,进而对花的构造及解剖的方法就有了更深刻、透彻的认识,这样既突破教学难点,又发展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此外,在教《植物的叶》时,将各种较常见的具有不同形状的叶用投影显示出来,由于叶子是学生常见的,对叶片的实体有较深刻的认识,就让学生进行观察,找出叶子的异同点,使学生归纳出叶子是由叶片、叶柄两部分构成,叶片上有叶脉,从叶形来分可分为带形叶、卵形叶、心形叶、扇形叶、披针形叶、掌形叶、针形叶等,使学生在观察比较异同的同时,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用比较的方法认识事物的能力。

二、运用电教手段、再现宏观、微观世界,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认识自然界客观事物运动的规律,需要进行观察和实验,而对于从观察和实验中获得的感性认识,需要经过理性加工,才能把事物的本质揭示出来。对于一些不易直接观察的自然现象又难以用语言表达明白的,便可以借助电教手段,再现宏观世界的自然现象。在自然课本中,有不少内容是揭示自然界的宏观运动及宇宙星体的运行,具有空间上的广阔性和时间上的久延性,学生不可能在课堂上真实地观察到《太阳系》、《银河系和河外星系》、《火山》和《无限宇宙》等许多内容。教学中如果凭空说教,单纯描述,学生的思维活动就缺乏实在的依托,不可能形成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而运用电教手段,却能拉远为近,化昔为今,展现这些运动及现象,为学生的思维提供足够的事实准备。如教学《日食和月食》时,为了让学生获得真实、具体、形象的认识,利用电脑光盘显示,模拟了日食的全过程,展现太阳总是西边先亏,太阳被挡部分总是弧形的,有时太阳全部挡住等客观事实,让学生根据电脑的显示,推断日食的成因,提出假说:可能是月亮在地球的影子,通过显示,学生直观地了解了日、月、地三个天体间的运动关系和日食月食发生时三个天体互相位置,理解了日食和月食的成因,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此外,对于在自然教学中要表现事物的微观变化的,也可以借助电教手段,化小为大,化虚为实,增强感性认识。如第五册《溶解现象》一课时,为了讲清溶解是怎么回事,具有什么待征,以及对溶解概念的理解这一难点,以便让学生掌握溶解与不溶解这两种不同现象,进而引导学生把获得的概念广泛联系实际,并通过独立的研究,主动地获得知识。在教学中,我采用于两种不同教法进行比较,一种是传统的手段演示实验:把沙子和二氧化锰分别放进两个盛水的烧杯里,学生对沙子沉降杯底看得比较清楚,而二氧化锰均匀地分散水中的程看不清楚。这样,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受到了极大阻碍,对抽象的溶解概念掌握和理解就非常模糊。针对这种情况,我在其他班采用第二种教法——电教演示实验法,其做法是在视频投影机上放好装有适量水的烧杯,然后把细沙投放于水中。这时在银幕上就出现在沙子慢慢下沉的现象,当细沙全部沉入水底时,银幕上出现了一个黑影,图像很清晰,学生看得十分清楚。随后,我又把二氧化锰放进另一水杯中进行投影演示,这时在银幕上可看到二氧化锰小颗粒起初慢慢向水中扩散,一丝丝紫色的线条向水的四周渗透,银幕上的现象十分明显。几分钟后,二氧化锰全部消失(分散)在水中,使整个杯中的水变成紫红色,这时银幕上的图象十分清楚。学生观察了溶解现象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就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加深了记忆。运用电教手段能解决传统教学中难于解决的难点等问题,扩大了实验事实,增加了可视范围,方便而有效地实现了教学目标,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三、运用电教手段,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小学自然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单凭在课堂上教师的生动讲述是有一定的局势的。因此,必须借助电教手段这种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在直观形象中感知自然现象,达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目的。如在教学《卵石是怎样形成的》,重点是要使学生理解卵石的形成过程中一系列变化及相应的地质作用。教学中,我利用电教手段中的投影展示了上、中、下游河道中岩石的不同表态特点,它们的大小,棱角各异,然后再出示“为什么上、中、下游河道中的岩石会呈现出各种形态?”“它们之间有什么必要的联系?”“你能归纳出卵石是怎样来的?”等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这样,学生在观察图象的过程中,就会根据问题,积极思考、探索,对上、中、下游河道的岩石大小,棱角差异进行分析、推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在讨论与研究中不断修正自己的看法、结论,从而弄清图中事物的内在联系,弄清了岩石在风化作用下和流水的搬运作用下所起的变化,从而对卵石的形成得出一个正确的结论,并且在讨论与研究中,从风化作用,流水的搬运作用总是不停地进行,推断出地球表面总是不停地变化着的。最后利用光盘模拟实验和学生自己的分析,从而加深对这一现象的理解。这样,不但突出了重点,解决了难点,也对学生进行了逻辑思维的训练,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今后对自然知识进行分析,推理、综合概括打下良好基础。

对于在自然课中的人体构造和生理卫生方面的知识,由于其特点是有些不能直接进行感知,而又可根据可感知的事物特征间接推断出事物的内部构造及作用。如《耳朵的科学》一课中鼓膜的作用等。教学时,如果照书中的实验让学生进行制作,其实验器具成功率较低,而教师进行实验演示时,也由于火柴棍的振动较微弱,学生稍远一些就看不清,这时就借助投影,发挥投影仪能化小为大的特长,用透明胶片制成话筒,然后将其放在投影仪的写字台上,对着话筒大声喊叫,通过投影放大,全体学生都能在屏幕中看到火柴棍的振动,在通过指导学生认真分析这现象,间接推断出耳朵内部情况。在此基础上,再出现电脑光盘的显示图,让学生验证自己的推理判断是否正确,从而解决了对耳朵内部鼓膜的位置、构造、用途等问题,也弄清耳朵能听到声音的原因。同时,也知道保护自己的鼓膜的重要性,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发展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运用电教手段指导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实验是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的基本途径,是小学生学习自然的基本方法。学生通过实验,认识事物,获得知识;通过实验,掌握各种实验方法,提高动手能力,形成技能,发展智力。所以说自然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借助电教手段进行演示实验和指导学生动手实验,可见度大,实验过程显得清晰、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了解自然的方法,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在《温度和温度计》一课时,要求学生能够正确使用温度计测定物体的温度,为了使学生在温度计测定物体温度的实验中,能够正确地持温度计和读数,教学时,利用投影的方法,采用活动投影片,在定片上画出一个学生,转动动片,由于学生能够看温度计的角度不同,所得出的温度计数值也不同。这样,在老师的讲述和投影的演示下,就能使学生较好地理解看温度表时,视线要与温度表液柱顶端相平的道理,从而掌握使用温度计测定温度的方法及操作技能。在《电磁铁》一课的教学中,对于电磁铁磁极变化与电流方向的关系,以往教师演示,总有部分学生看不清,如果学生自己实验,也由于操作等原因,有些学生会搞错,掌握不了。而借助投影仪,将两个电流异(同)向的电磁铁同时放置在投影仪上分别实验,反复比较,学生看得清楚、明确实验的操作步骤,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

   五、运用电教手段,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由于学生正处在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并且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思维形式。针对这一点,在教学中,我尽可能利用电教手段,把比较抽象的东西转化为具体的东西,使学生于易理解,加深认识,培养他们地理解能力。例如在《鱼》一课,重点是让学生理解鱼类是怎样在水中游泳的,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鱼是靠腮呼吸适于水中生活,靠增加或减少鱼鳔的气体来调节鱼在水中的深度的。由于活鱼的鱼鳔无法看清,若才用解剖实验,又只能看到鱼鳔而看不到它的运动规律,而通过电脑光盘显示鱼鳔的位置,利用录像模拟鱼鳔的运动,就呈现当鱼由水的深层上升时,鱼鳔内的气体膨胀,体积增加,从而鱼体比重减少,鱼体上升,这时候如果鱼要停留下来不再继续上升,鱼鳔就会排出一些气体,这时,再展示鱼鳔排气体的景象,通过采用电教手段,使学生清楚地看到鱼膘的膨胀和缩小,看到鱼鳔的运动规律,这样,帮助学生化抽象为具体,变虚为实,使学生对鱼的运动规律有了更深,更透彻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理解能力。

    总之,采用电教手段,进行小学自然教学,能够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复杂的知识简单化。能够为学生提供感性认识的直观材料,弥补实验设备及实体的不足,有助于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和思维,从中找出事物之间的内联系,从而认识和掌握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培养和发展他们学科学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自然教学大纲》 国家教育委员会

[2] 徐庆尧 《基础教育现代化教学基本功》(小学自然卷)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