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旧事师生经典共读活动方案

丰宁满族自治县第二小学      教师:丁辉

一、指导思想:

书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每一本好书都像一位启蒙老师,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开展“读书”活动,可以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让课外书为同学们打开一扇扇窗知识的大门,丰富他们的知识,开阔他们的视野,活跃他们的思维,陶冶他们的情操,真正使他们体验到:好书伴我快乐成长!

二、活动目的

1.在阅读过程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享受到读书的快乐。

2.通过交流读书页数及读书方式,知道要提高阅读速度。

3.通过交流内容、主旨等,明白要一边读一边想。

4.通过观察图片,试讲故事,回顾内容,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5.通过阅读交流,体会英子的可爱善良,聪明勇敢,懂事,爱帮助别人的道理。

6.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促进学生有效地进行课外阅读。

三、《城南旧事》作者及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林海音 1918----2001,生于日本大阪,台湾苗栗县人。祖籍广东,著名作家。1921年林海音随父母返回台湾,1923年随父母迁居到北京,定居城南。1948年回到台湾,开始文学创作。曾担任《世界日报》记者、编辑主持《联合报》副刊10年。一生创作了多部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集。林海音于1994年荣获“世界华文作家协会”及 “亚华作家文艺基金会”颁发 “向资深华文作家致敬奖”u、于1988年获“世界华文作家大会”颁发“终身成就奖”。其自传体长篇小说《城南旧事》”,于1999年获得第二届五四“文学贡献奖”

 

内容简介:《城南旧事》是林海音的代表作品,该作品通过对英子童稚的双眼对童年生活的往事的回忆,讲述了一段关于英子童年时的故事,反映了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和对北京城南的思念。

四、共读活动重、难点

重点: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设计各个阅读环节中的问题支架,交流主题,渗透读书策略。

难点:在支架辅助下,指导学生通过博客交流,形成自己的读书收获,在今后的读书中能够学以致用。

五、活动实施方案

1. 共同初读(56日—512日)

导读课上,我采用猜谜语的形式导入,学生这本书初步了解活跃了课堂气氛。通过指导学生观察书的封面,了解作者、故事发生的背景、主要内容、目录,使学生对这本书产生了阅读兴趣。我和孩子们用两周多时间对《城南旧事》这本书进行初读,使孩子们初步了解这本书的内容。 每天中午的午读时间以及每周的读书课时间组织学生进行阅读,以教师读,学生听,或学生读,学生听的方式进行。在听读每个故事后,教师和学生或学生之间针对本章节内容进行讨论或自发的提出一些问题。整本书读完后能说说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预设问题如下:

①本书中都有哪些人物?他们跟英子是什么关系?

②在《惠安馆传奇》这个故事中,讲述了什么故事、出现了哪些人物?他们之间的人物关系怎么样?

③在《我们看海去》这个故事中,那个长着厚嘴唇的年轻人是谁?为什么他去做小偷?我们怎么样去区别好人与坏人?

④在《兰姨娘》这个故事中,小英子是怎么样机智的给兰姨娘和那个青年牵线做媒的?

⑤在《驴打滚》这个故事中,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⑥在《爸爸的花落了我再也不是小孩子》中,回忆了我和爸爸之间的哪些事情?有哪些地方让你动容?

⑦在序言《童年冬阳骆驼队》中,你看到了怎样的场景?为什么让作者如此难以忘记的童年?

2. 个性化细读(512日—517日)

  1)给出专题,学生自由选择。
   2)学生自主阅读,形成个性化体验
    a) 学生自主阅读,获得理解与体验
    b) 将体验和对专题的思考写在笔记上,做好记录

    c) 教师通过读书课或与学生“闲谈”了解学生阅读情况,并个性化地进行引导

3.群体研读(517日—524日) 

1)专题研讨会、读书交流会

选择同一个专题的自成一个小组,利用每周的读书课进行自主交流。

2)学生互相交流

a) 班级内自由互访       

b)教师关注跟踪

4. 反思回读(524日—527日)

再一次回看全书,思考:

你从这本书中感悟到什么?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你怎样向身边的人推荐这本书? 从以下的主题中,选出你喜欢的一个主题,完成作业:
  
1)续编故事。
  
2)选你最喜欢的一个人物,整理发生在它身上的故事。

3)做手抄报
  
4)画人物形象的图画

   5)写读后感

   6)积累你喜欢的精彩片断